首页期刊导航|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编辑部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编辑部

双月刊

1673-5684

厦门市湖滨北路67号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Journal XIAMEN TEQU DANGXIAO XUEBAO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形势下厦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

    王勇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数字经济有助于推进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的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由此,数字经济已成为实体经济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厦门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打造数字经济创新高地.自2015年以来,中国台湾地区开始重视科技的数字化转型,通过先后推出"数字地区——创新经济发展"政策(2017-2020年)、智慧台湾方案(2021-2025年)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当前正在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为厦台"数实融合"发展创造出更多发展空间和机遇.大陆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吸引台企在RCEP启动后进一步来厦投资和积极发展数字贸易,不断拓展出系列合作商机,从而推动厦门与台湾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但融合的进程中依然要面对不少问题,必须强化厦门与台湾高端电子装备制造业领域的"数实融合"、拓展厦门与台湾"数实融合"发展的新兴产业领域、积极推进厦台产业数字化转型标准共通、紧密围绕推动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助力台企融入大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推动新形势下厦门与台湾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实现深度融合发展.

    厦门台湾数字经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培训迁移视角下党校系统师资队伍培训效果提升分析——以F省党校系统师资队伍培训为例

    陈玲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地适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需要,提升党校教师队伍水平,本文以F省党校系统师资培训为例,从培训迁移理论视角切入,通过嵌入培训迁移模型及影响因素,结合F省党校系统师资培训现状,从培训前动机阶段、学习阶段、培训绩效、迁移结果阶段等四个阶段进行分析,深度剖析F省党校系统师资培训迁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三条针对性对策建议:激发迁移愿望,增强培训迁移动机;多措并举,优化培训迁移设计;持续跟踪培养,促进培训迁移成果转化等.

    培训迁移党校系统师资队伍培训效果

    论企业信用评价的合法性、合理性、公平性

    曾光辉陈晟涌
    5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信用评价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信用手段.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高速发展下,我国已逐步形成政府、行业和市场兼具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在多个行业领域中建立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对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稳定市场预期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现阶段企业信用评价在法律法规建设、评价指标设计、规则运行方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科学审慎把握企业信用评价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原则,推动企业信用评价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有序运行、健康发展.

    企业信用评价合法性合理性公平性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向度

    赵婉婷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农村公共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能更好满足农村地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需求,塑造新时代农村精神风貌,而且还是破解农村发展问题的重要突破口.然而,在这过程中仍存在供需失衡、人才队伍建设薄弱、数智技术赋能水平较低、市场发育不充分等阻碍农村公共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问题.基于此,应从构建供需反馈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数智化建设、多渠道整合资源投入等四方面着手,破解难题、精准施策,推动农村公共文化在新时代条件下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激发乡村振兴内在动力.

    乡村振兴农村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

    山区农村土地流转面临困境与机制创新——以福建省S县D镇"土地生态银行"为例

    范乐明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山区农村因受土地资源零散、基础条件落后、农业效益低下、市场发育不全、防险机制不足等因素制约,存在土地流转不畅现象.福建省S县D镇创建"土地生态银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通过"分散化输入、集中式输出",推动山区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走出了一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之路,有效解决了山区农村土地流转困境,其对深化土地"三权分置"改革,释放土地资源活力,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借鉴.

    土地流转生态银行三权分置山区农村

    数字身份法律地位与法律保障问题探讨

    梁分郑旭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身份是现代网络社会中的核心概念,是互联网中用户身份的标识,是实体社会中的自然人身份在数字空间的映射.数字身份内含数字公民的人格、财产等价值,对数字身份法律地位的保障,对数字公民权益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它不仅仅是自然人个体在虚拟世界的存在方式,也是连接现实与虚拟关键所在.然而,我国法律关于互联网中的数字身份存在法律地位有欠明晰、法律保护不全面等问题,应当在明确数字身份法律地位的基础上,确立数字身份的基本保障原则,建立关于数字身份构建层面、公众数字能力层面、数字化公众参与层面、数字身份财产保护层面等多层次的综合保护方式.

    数字身份数字公民标识个人信息

    投稿须知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