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美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美域
新美域

王学辉

季刊

1009-7066

125421059@QQ.com

0351-4041173

030001

山西太原迎泽大街378号山西画院《新美域》

新美域/Journal NEW HORIZON
查看更多>>促进美术创作与美术理论研究,弘扬传统文化,推出新人新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色彩风景写生的光色研究与表现

    张丽华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了解光色关系,并以此分析研究不同的光线和环境氛围是如何影响色彩关系营造画面氛围的,用敏锐的色彩感觉捕捉微妙的色彩变化,将自然界色彩的多样性与和谐性转化为自己的绘画语言.

    光色关系条件色色彩关系主观观察法

    论民间美术中造型与色彩的审美表达

    郭梅花赵志强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活动的母体艺术本源,也是一种满足自身社会生活需要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在造型—色彩—情感共同组成的民间美术中,造型是桥梁,是载体;色彩的运用是手段,是方法;情感的表达是最终的 目的,是民间美术的灵魂.而色彩的视觉往往要通过夸张的造型来实现,造型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意象表达和情感再现的过程.造型和色彩的完美融合,能使民间美术的艺术表现更加丰满.所以只有在创作中真正做到造型夸张、色彩绚丽、形神兼备,进而才能以心造象、以彩传情,从而准确、生动、完美地表达出民间美术中造型和色彩的视觉审美.

    民间美术以心造象以彩传情视觉审美

    绘画实践对艺术意境的影响

    张嘉航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索绘画实践中环境对意境的联系与作用,从中可看出环境和意境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次从绘画实践的内形式与外形式这两个层次论述艺术表现形式对意境生成和构建的作用,其中形式的存在自然离不开当今社会发展现状,并分析当今多元化背景下意境的发展和转变,从艺术实践中的材料多样化和科技创新两个维度进行简要说明.

    艺术实践意境创作环境背景影响

    绘画中的图像运用与实践 ——以吕克·图伊曼斯为例

    姜熠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分为四点进行论述.第一点引言,第二点讨论图像类型的选择,以图伊曼斯作品为例将"隐喻性图像"和"回忆图像的追溯"进行分类;第三点是对图伊曼斯的作品进行分析,梳理"图像转化"方法,以叙事性的图像转化为例;第四点论述图像绘画性表达距离感的产生.

    吕克·图伊曼斯图像的选择叙事性距离感

    莫迪里阿尼人体画中女性形象研究

    王秀伟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莫迪里阿尼人体画中女性形象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与时代特征,其作品深受非洲黑人雕塑的启发,形成了莫迪里阿尼独特的造型手法、构图视角与色彩表达方式.莫迪里阿尼的艺术作品,对中西绘画中女性人体的表现方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人体绘画艺术理论家和创作者有着深刻启示.

    莫迪里阿尼女性形象人体绘画

    从文艺复兴的演进来看杨·凡·艾克的艺术

    刘长斌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透视法的发明对后来各个世纪的艺术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虽然希腊艺术家们通晓缩短法精于营造景深的错觉感,但是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在平面物体上绘画所描绘的景物在不断远去时体积逐渐缩小是遵循怎样的科学规律,如在表现林荫大道由近一直往景深深处退去直到导向画面深处最后消失在地平线上,这样的景深错觉在透视法没有被发明之前以往任何一位古典艺术家都没能画出那样真实的感觉.布鲁内莱斯基用科学的数学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营造画面场景的纵深感上给予艺术家们前所未有的震撼.

    传统复兴油画

    山东汉画像石中的黄河文化表达

    王华军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东是汉代画像石的重要集散地,若以当下文化视角审视,可见其中丰富多样的黄河文化表达.首先,山东汉画像石蕴含着"民为邦本""天人合一"的黄河文化传统思想,这从农耕图像、大禹图像即可取证;其次,山东汉画像石包含着忧患意识的家国情怀、儒家礼乐之伦理精神,这在党锢之祸与古圣先贤图像中可见;最后,山东汉画像石还体现着黄河文化的融合包容性,显示在"孔子见老子"题材、胡人与佛教造像因素中.鉴古知今,山东汉画像石艺术无疑可以成为讲好"黄河故事"的视觉载体,需进一步探索与挖掘.

    山东汉画像石黄河文化图像表达

    论永乐宫壁画中的"四余"形象

    卫泊键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永乐宫壁画中"四余"形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四余"之概念、起源以及在中国的传播演变及文化含义与图像特征."四余"来自古印度,代表着四种不可见的天体,最初为印度神话人物,后经艺术家的加工演变为四种神祇形象,随着佛教经典传入中国,被中国文化所吸收,后又演化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神祇形象.

    十一曜"四余"永乐宫

    柏林招贴画风格兴衰原因分析

    唐智德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着重研究柏林招贴设计风格的兴起与后续发展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分析德意志帝国时期的德国社会状况与柏林招贴画派中的关键人物之间的联系,洞悉这一风格的产生原因与发展乃至衰退的过程.

    插画《雅典学院重构》创作说明

    谢振华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阐述了手绘插画的不可替代性,并介绍了作者创作手绘插画《雅典学院重构》的缘由、构思、过程和意义.

    插画动漫手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