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美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美域
新美域

王学辉

季刊

1009-7066

125421059@QQ.com

0351-4041173

030001

山西太原迎泽大街378号山西画院《新美域》

新美域/Journal NEW HORIZON
查看更多>>促进美术创作与美术理论研究,弘扬传统文化,推出新人新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自然之"真"到本我之"真" ——张复兴"家山"系列山水解读

    朱自文朱桉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传统文化的守护与追求,不仅是艺术家毕生所坚守的信念,更是他们心灵深处的精神慰藉.他们不断地深入研习并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从而逐渐积淀成自己的绘画语言.张复兴的绘画作品总能给审美主体带来一种心灵深处的安抚,其原因在于画家始终将大自然真实的写照放在第一位,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逐渐成为他艺术上的情感指向.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在张复兴的作品中常见,赋予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也正是画家笔下的真实的自然风光,才能赋予作品质朴气息的同时又包含无限的张力与感动力,直击心灵深处的认同与感动.从自然之"真"到本我之"真",张复兴以独特的绘画语言将其呈现在大众眼前.

    传统文化人文情怀自然之"真"本我之"真"

    浅析何家英工笔人物画中色彩的运用

    康洁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研究当代工笔人物画色彩的运用,将其应用于自身创作中,以工笔填色的表现方式入手,捕捉日常生活中逛超市的一个生活小场景,通过学习何家英工笔人物画色彩渲染,体现出当代画家何家英工笔人物画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视觉效果.何家英工笔人物作品采用白描、分染、罩染等中国画传统技法,描绘出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场景,贴近生活,丰富了画面效果,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工笔画的显著特征,赋予了工笔人物画新的审美形态.

    何家英工笔人物画色彩

    吴镇《墨竹谱》艺术管窥

    崔化英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吴镇的《墨竹谱》技法娴熟,诗画合璧、妙境横生;以画抒情,将笔情墨趣、诗情画意和谐地融为一体,表现出了山水画的内在精神,亦将画家的文学素养展现到了极致,使墨竹的民族精神和传统诗词的文化内涵在古代绘画中得到了充分展现.本文以《墨竹谱》的技法分析为主,画学思想分析为辅,并进行题画诗书法的初探.吴镇以墨竹为对象,用意在于借竹言志,表达其人生态度和品格追求;他的草书与绘画相融合,如墨竹画中水墨的变化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意境之美;诗、书、画三者的技巧在不经意间相映成趣,充分的展现了诗书画相互借鉴之魅力.

    吴镇《墨竹谱》技法风格诗书画

    浅析冷暖色在儿童画中的运用

    张硕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画教学在中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儿童画教学中,同学们经历了构思、构图、起形后,涂色却成了最苦恼、头疼的事情.他们既想让画面色彩丰富,符合儿童画的特点,又想让画面和谐统一.可往往事与愿违,同学们在绘画时要么什么颜色都往上用,使画面凌乱嘈杂;要么不敢用色,导致画面颜色单一.针对这个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将冷暖色运用在儿童画中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儿童画色彩冷暖色冷暖对比象征与联想

    宝顶山铭文数字化修复与再设计研究

    王鸿赵建东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足石刻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一直广受学术界的关注与研究,20世纪90年代研究人员较为完整地建立了宝顶山石刻铭文的数字档案.本文以此为基点,从图像处理、字体设计等维度,进一步研究宝顶山石刻铭文的数字化修复及再设计应用等问题,并探索创新图形修复、笔形设计的研究方法.

    宝顶山铭文数字化保护图形修复再设计

    浅析书法章法中"大九宫"的形势问题

    易明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九宫最先出现在包世臣的《艺舟双楫》里,但因与小九宫道理类似,一直未被大家熟知.本文通过介绍《艺舟双楫》原文,阐述大九宫的由来,分析它与古代兵法和"阴阳"论之间的具体联系,最后结合具体作品,在空间造型和时间节奏上对大九宫进行分析,试图解释清楚什么是大九宫,什么是好的大九宫.

    大九宫包世臣兵法阴阳论空间造型时间节奏

    许瀚与何绍基书法金石交游考

    房彬高言一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入清以来,山东学者在尊崇金石考证的大环境中开始四处访碑、拓碑,频繁接触、考证金石文字,促进了书家对金石文字更深层的认识和重视,同时也为碑学的兴起提供了学术上的准备.作为晚清学者中的一员,许瀚一生致力于学问,研究考据之学,搜辑金石碑版不遗余力,其书法、金石成就与其广泛的交游密不可分,尤其与何绍基的交游对其的书法、金石研究影响至深.本文重点对二人的书法、金石交游进行专题研究.

    许瀚何绍基书法金石交游

    论清代前碑派先导对碑学体系构建的启示

    张博俣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明朝心性之学的逐渐没落,到了清朝文人士大夫逐渐将研究视野专向切实的考据之学,加强了对金石的发掘,构建出了与帖学相对的碑学.这是对书法史的重新清理,也是对金石碑版文字的集中整理.本文将从"丑拙"观的确立、篆隶书家的开拓复兴以及金石学理论著作的大量问世这三个角度剖析前碑派为碑学之兴所做的先导性构建.

    前碑派篆隶复兴扬州八怪金石学

    论中国画与书法的相通性

    李子晶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画和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艺术瑰宝之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与推崇.长期以来,中国画和书法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但其两者的艺术发展存在一定的相通性,无论是创作手法,还是文化情感表达都具有一定的相似与相同之处.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中国画与书法的发展急需融合新时代特征探寻新路.为充分发挥中国画和书法之间的相互交融与促进作用,需进一步深入探索中国画与书法之间的相通性.鉴于此,本文主要内容是分析与研究中国画与书法的相通性,以期为促进中国画与书法创新发展、弘扬传统艺术提供参考与借鉴.

    中国画书法相通性书画同源

    从技法走向审美素养的高师书法课程实施路径

    闵健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对于师资素养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师范院校的书法课程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熟练掌握书写技能,而且要切实提高书法审美素养,结合高等师范学校书法教学实践,探析师范院校学生书法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并提升审美素养的途径.应该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书写技法并体验笔法之美,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了解文字演变、鉴赏经典作品、理解书史书论,根植审美学养、涵养审美人格;走进艺术场馆,践行审美活动,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审美表现力;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

    书法技法审美素养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