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国防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国防医药
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
西南国防医药

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

王国建;牛文忠

月刊

1004-0188

xinanguofang@126.com;minfsw@sina.com

028-86679082,86598516,86598539

610021

成都市锦江区天仙桥北路12号

西南国防医药/Journal Medical Journal of National Defending Forces in Southwest ChinaCSTPCD
查看更多>>《西南国防医药》杂志是成都军区卫生部主管,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创刊于1973年,创刊时刊名为《资料汇编》,为不定期刊物,刊载内容以医学临床专题讲座、综述为主。1979年更名为《医学资料汇编》,定期季刊出版,刊载内容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变,主要以科研课题论文、临床研究论文为主。1985年原昆明军区与成都军区合并后,改名为《西南部队医药》,仍为季刊。1991年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查批准《西南部队医药》更名为《西南国防医药》(双月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军各大军区、军兵种主办的同类期刊中第一个公开发行的医学刊物。2000年经国家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审查批准,《西南国防医药》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列为国家科技核心期刊。2009年1月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批准,《西南国防医药》改为单月刊,是全军同类期刊中第一本月刊。目前,《西南国防医药》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等国内外十余个主要期刊数据库收录,是万方期刊网、清华学术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上网期刊,是国家级核心刊物,也被多个省(市、区)列为A类期刊,作为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可刊物。《西南国防医药》以传递医学科技信息、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为宗旨,以各类医务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辟有专家论坛、论著、临床研究、高原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园地、医院管理、卫勤研究、基层卫生、综述•讲座等栏目,集学术性、技术性及实用性为一体,具有军事医学和高原及亚热带疾病防治等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3D Slicer软件测量侧脑室体积准确性探讨

    张逵罗波谢国强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3D Slicer软件测量侧脑室体积的准确性及测量效率,为临床寻找准确、实用的测量方法.方法 选取2020年10~11月就诊的104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头部CT扫描,分别用3D Slicer软件、传统的人工点计数法(手工法)测量侧脑室体积.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数据非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P25,P75)]、极小值、极大值等来描述其统计学特征,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进行资料间的差异分析.结果 3D Slicer法测量侧脑室体积中位数值为29.15(12.57,79.21)ml,手工法为36.56(9.10,96.4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测量用时,3D Slicer法中位数值为6.97(3.57,19.45)min,手工法为5.47(2.13,16.00)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3D Slicer软件测量侧脑室体积较手工法准确,且能提供三维图像,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侧脑室体积3DSlicer软件体视学

    大鼠爪印印迹分析用于骨关节炎疼痛模型评估

    李学艳张春陈默顾成永...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测量并计算大鼠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模型爪印印迹相关因子与von Frey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 threshold,MWT),分析各因子与MWT之间的相关性,评估爪印印迹在OA疼痛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碘乙酸钠(monosodium iodoacetate,MIA)膝关节单次注射诱导大鼠OA模型,分别于造模前(第0 d)、造模后第7、14、21、28 d,用von Frey细丝测量大鼠MWT,采集爪印印迹,测量相关参数并计算相关因子.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鼠OA模型MWT随造模时间逐渐降低,爪印印迹相关因子足印长度因子(print length factor,PLF)、足趾扩展因子(toe spreading length factor,TSF)和中间足趾因子(inter toe distance factor,ITF)与MWT相关系数分别为0.544、0.465、0.411,其中PLF相关性最强.结论 爪印印迹相关因子PLF、TSF、ITF均与MWT呈正相关,爪印印迹分析可能是一种简便、经济且客观的评估OA疼痛的方法.

    爪印印迹vonFrey疼痛骨关节炎相关性分析

    DupA与十二指肠溃疡相关性的荟萃分析

    张蓓蓓谭宇佼解惠吕小花...
    100-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十二指肠溃疡(DU)与其他胃十二指肠疾病[胃炎(GS)、胃溃疡(GU)和胃癌(GC)]间十二指肠溃疡促进基因(DupA)表达的差异.方法 系统检索电子数据库(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1月)、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综述以及在相关科学协会会议上发表的摘要.随后根据纳入标准纳入相关研究并进行质量和偏倚风险评估.DU和其他胃十二指肠疾病(包括GS、GU和GC)中DupA频率的差异通过计算合并的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分析.通过Galbraith图的方法评估异质性的来源.通过Begg漏斗图和Egger检验分析发表偏倚.结果 最终的荟萃分析共包括25项研究.合并OR和95%CI在总体人群中显示出DupA与DU更相关(DU vs.GS:OR=2.02,95%CI=1.47~2.78;DU vs.GU:OR=1.82,95%CI=1.08~3.06;DU vs.GC:OR=2.66,95%CI=1.52~4.66).亚组分析显示在亚洲人群和南美人群也存在上述相关性,而在白种人亚组中则没有.结论 与其他胃十二指肠疾病(包括GS、GU和GC)相比,DupA与DU的关联性更高,提示DupA是DU有希望的特异性毒力标记物,特别是对于亚洲人群.

    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促进基因幽门螺旋杆菌荟萃分析

    左旋紫草素骨靶向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及质量表征

    郑德志王婷婷刘瑞杰张健...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左旋紫草素骨靶向自组装纳米粒.方法 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先行制备左旋紫草素(SK)-聚乳酸-轻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键合天冬氨酸六肽(Asp)6-聚乙烯亚胺(PEI)共聚物,静电自组装合成(Asp)6-PEI@SK-PLGA纳米粒.结果 制备的(Asp)6-PEI@SK-PLGA自组装纳米粒呈圆形颗粒状、大小均匀,平均粒径79.24 nm,zeta电位2.31 mV,载药量10.63%,包封率97.22%,24 h释放率超过90%.结论 成功制备左旋紫草素骨靶向自组装纳米粒,值得进一步研究.

    左旋紫草素骨靶向纳米粒自组装

    急性酶解血管平滑肌及Genistein对其泡沫化的影响

    卢楠娟白冰何箫张黎明...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大豆异黄酮(Genistein)对原代大鼠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MASMC)泡沫化影响.方法 木瓜蛋白酶-胶原酶F消化法获取MASMC,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共培养建立泡沫细胞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Genistein组、大豆苷元(Daidzein)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phostin)组.台盼蓝染色鉴定其活力,油红O染色、油红萃取、免疫荧光评估泡沫化程度.结果 显微镜下观察MASMC呈长梭形,培养呈典型"峰-谷"样生长;MASMC特异肌动蛋白(α-SMA)阳性表达占95%;细胞活性达99%以上.与未刺激对照相比,使用ox-LDL刺激后,模型组油红O染色染色显示ox-LDL促使MASMC内脂滴的蓄积(P< 0.01),α-SMA表达减少(P< 0.01);实验组Genistein、Tyrphostin抑制脂质蓄积及诱导α-SMA表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0.05),而Daidzein不影响脂质蓄积和o-SMA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Genistein能够抑制ox-LDL诱导的MASMC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与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有关.

    原代培养血管平滑肌细泡沫细胞Genistein动脉粥样硬化

    丫蕊花皂苷P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研究

    司马全王平曹林森徐贵丽...
    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实验对丫蕊花皂苷P进行体外及体内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研究,为丫蕊花中甾体皂苷的研究及抗真菌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测定丫蕊花皂苷P的MIC及MBC值,棋盘法检测丫蕊花皂苷P与抗菌药物的联用效果.采用时间杀菌曲线试验检查丫蕊花皂苷P与抗菌药联合起来的动态杀菌效果.观察丫蕊花皂苷P在小鼠内的抗白色念珠菌作用.结果 体外试验结果表明,丫蕊花醇提物在白色念珠菌中的MIC值为0.25~1 mg/ml.丫蕊花皂苷P对多种白色念珠菌的MIC值分布2~4 μg/ml,MBC值分布4~8 μg/ml.棋盘法的测定结果表明,丫蕊花皂苷P与氟康唑联合使用时,对菌株CAY0109、CA632和CA152有协同杀菌的作用;体内试验结果表明,丫蕊花皂苷P组小鼠中位存活时间都比感染对照组延长,其中丫蕊花皂苷P 2 mg/kg小鼠中位存活时间和感染对象组的中位存活时间有统计差异(P< 0.05).在局部脏器菌落数实验中,心脏和肾脏组结果显示2 mg/kg 丫蕊花皂苷P的菌落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丫蕊花皂苷P对白色念珠菌具有较佳的抗菌作用,对其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丫蕊花甾体皂苷白色念珠菌抗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

    产程的不同时期进行分娩镇痛的效果对比

    燕筠吴迪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别于潜伏期与活跃期实施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产程、新生儿、子宫动脉及脐动脉血流参数、分娩方式的影响差异.方法 选取产科160例自愿接受无痛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潜伏期组、活跃期组各80例,两组均于不同时期给予硬膜外镇痛;比较两组的产程、镇痛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检测比较两组产妇及胎儿的子宫动脉、脐动脉血流参数变化.结果 分别比较潜伏期组与活跃期组产妇在宫口开全的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进行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分别比较潜伏期组与活跃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比较,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镇痛前,潜伏期组与活跃期组子宫动脉的RI、PI、S/D值比较,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口开全时,潜伏期组产妇子宫动脉的RI、PI、S/D值均高于活跃期组(P< 0.05);在镇痛前、宫口开全时,潜伏期组与活跃期组胎儿脐动脉的RI、PI、S/D值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潜伏期组与活跃期组的阴道分娩率、中转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潜伏期组与活跃期组新生儿的1 min、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论是在潜伏期与活跃期实施分娩镇痛的效果差异不大,对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不大,但是潜伏期镇痛对产妇子宫动脉血流灌注的影响更小.

    潜伏期活跃期分娩镇痛宫动脉脐动脉

    不同类型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突发性聋的比较评价研究

    严孝花李戍军韩宁王宝岗...
    12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不同类型营养神经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治疗突发性聋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医院发病在1w以内,未接受过任何治疗的突发性聋患者263例(单侧)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方案为营养神经药物+甲泼尼龙+舒血宁注射液,若为全频听力下降者加用巴曲酶,根据应用营养神经药物不同,分为3组.A组:甲钴胺+甲泼尼龙+舒血宁注射液;B组:奥拉西坦+甲泼尼龙+舒血宁注射液;C组:鼠神经生长因子+甲泼尼龙+舒血宁注射液,比较3组患者临床表现、住院时间及营养神经药物费用等情况.结果 3组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3组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营养神经药物费用、住院总费用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比,A组明显低于B组及C级.结论 不同营养神经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治疗方案治疗突发性聋具有相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甲钴胺+甲泼尼龙+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的方案更具经济性.

    营养神经药物突发性聋疗效成本

    重复经颅磁刺激作用阈下抑郁30例的随机对照研究

    董超陈喆思白新刚阙方绪...
    13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干预阈下抑郁受试者3w后的转归.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磁刺激组和对照组(假刺激组),每组15例.磁刺激组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进行干预,疗程3 w,每周连续治疗5次,每周定期评定1次;对照组应用和磁刺激组相同的治疗设备,但仅为假刺激,对照组前3 w,1次/w评定;第8w两组进行随访.两组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分析,总体疗效标准为HAMD减分率.结果 治疗3w后,磁刺激组疗效有效率(100%)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26.67%)(P< 0.05),且磁刺激组SD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组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第8w随访磁刺激组疗效维持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1)重复经颅磁刺激干预阈下抑郁受试者的HAMD、SDS的评分显著下降;(2)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明显降低病情加重风险.

    阈下抑郁重复经颅磁刺激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

    鼻整形术常见并发症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田云浩朱晓春刘磊
    13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鼻整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确定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5年6月~2020年6月,本研究共纳入2017例整形患者,其中鼻整形患者578例.记录患者术后半年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入组的鼻部整形手术有578例,有5.5%的鼻整形患者出现各种类型的并发症,血肿是鼻整形术最常见的并发症(3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BMI≥25 kg/m2、吸烟和复合手术是患者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在血肿的发生中,BMI>25 kg/m2和复合手术的方式(P< 0.05)是主要相关因素;复合手术的方式和假体的使用(P< 0.01)是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而吸烟和复合手术(P< 0.05)是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 鼻整形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约为5.5%,随着年龄增加、手术的复杂化、吸烟以及肥胖程度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血肿、感染和静脉血栓是鼻整形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在手术中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鼻整形术血肿并发症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