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西南交通大学

翟婉明

双月刊

0258-2724

xbz@home.swjtu.edu.cn

028-87600552、87600550、87600551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为全国核心期刊,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收录为来源期刊。主要刊登理工类和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实验研究、学术讨论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及科技信息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M序列的磁电法探测坝基渗漏试验研究

    刘瑾车文越钱卫张化鹏...
    1448-1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坝基渗漏问题是影响水库大坝整体安全的关键因素.为有效、准确探测坝基渗漏,基于伪随机辨识原理,将M序列相关辨识的磁电法技术应用于堤坝渗漏探测.首先,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分析,获取不同渗漏深度下的磁感应强度分布、均方差及变异系数特征;然后,设计不同渗漏形态、高阻屏蔽层及渗漏通道数量条件,获取探测结果对倾斜通道、高阻屏蔽层以及多条渗漏通道的响应特征;最后,通过云南红石岩堰塞坝现场试验,分析该技术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埋深条件下,磁感应强度最大值的变异系数均控制在 2%以内;渗漏通道的倾斜引起磁感应强度沿渗漏方向缓慢降低,其磁场等值线图的脊线反映倾斜渗漏方向;高阻屏蔽层仅对磁感应强度产生影响,磁感应强度误差在 10%~20%;多组渗漏通道会反映在磁场等值线图中异常场的多处集中分布;现场试验探测的渗流流向分别为NW300°、SW265°、W215°和NW305°.

    渗漏识别M序列磁电法坝基渗漏土槽试验

    泥巴山断裂带新构造现象及其意义

    邓荣贵钟志彬王文坡王园园...
    1457-1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京昆高速公路雅安至西昌段泥巴山隧道场地区构造地质测绘中发现了新的地质构造现象,为论证泥巴山断裂带性质和新构造现象的区域地质构造意义,采用石英颗粒形态扫描、地质力学与岩体力学原理和数值模拟分析方法.首先,阐述泥巴山隧道场地区的工程地质环境和新构造现象;然后,论述泥巴山断裂带边界断层和区域构造的活动性;其次,对新构造现象的区域地质构造意义进行探讨;最后,利用数值模拟分析论证新构造现象的存在性和区域构造新格架证据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泥巴山断裂带具有明显的新构造活动特征;新构造变形现象所属的泥巴山断裂带与川西"Y"字型活动构造带中的鲜水河活动断裂带有成因上的同根性,是鲜水河断裂带的东南延伸部分;泥巴山断裂带及其东南延伸断裂(峨边—马边—雷波段)与川西"Y"字型活动构造带构成了原生性的类"X"型构造模式,并具有孕育中强震活动的条件.

    泥巴山新构造现象活动构造断裂带

    注浆渗透扩散的多物理场耦合数值分析

    陈锋杨杰张冲余祯...
    1469-1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饱和地层中的注浆渗透扩散是一个复杂的多物理场过程,为更加精确分析浆液在饱和与非饱和地层中的扩散特性,并估算注浆渗透扩散范围和注浆挤密区域,以混合理论为基础,建立一个非饱和多孔介质中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通过ABAQUS二次开发,构建一种新型八节点五自由度四边形轴对称Serendipity单元,实现对注浆过程中土体变形、土体孔隙率、孔隙压力和浆液浓度分布的数值求解,以及对土体饱和度、渗透系数等状态变量的实时更新;结合一个三维轴对称注浆算例,分析浆液水灰比、注浆压力、土体初始干密度以及土体初始含水率对粉砂地层注浆效果的影响,并得到浆液水平和竖向扩散距离随不同因素变化的拟合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浆液扩散范围受水灰比影响最显著,受注浆压力影响次之,受含水率和干密度影响最小;浆液扩散范围随水灰比增加而增长,水灰比大于 1.0时增长显著;注浆管壁周围会形成挤密区域,浆液扩散区域内土体同时受到注浆压力的挤压和孔隙压力的支撑作用;随着远离注浆管壁,土体孔隙率在挤密区域内逐渐减小,在挤密区域外逐渐恢复,且挤密区域随注浆压力的增加而增大;研究成果可为土体注浆加固范围计算提供理论指导.

    注浆渗透多物理场有限元方法非饱和土

    连续排水边界下抽水引发的弱透水层固结解

    江留慧李传勋吴文兵梅国雄...
    1479-1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更能反映实际透水能力的排水边界对超采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问题的影响,首先,通过引入孔压随时间指数衰减的连续排水边界,建立连续排水边界下潜水层水位变化引发的下卧弱透水层一维固结模型;其次,采用分离变量法获得其模型普遍解析解答以及水位瞬时下降和水位单极等速下降 2种特殊降水模式的解析解;然后,通过特定条件下解析解的退化初步验证本文解析理论的正确性;最后,以水位单级等速下降为例,利用本文解计算不同界面参数下弱透水层的固结曲线,着重分析界面参数对固结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的沉降曲线与室内试验沉降曲线对比,最大误差为 13%,进一步说明连续排水边界更贴合实际透水边界;界面参数越大(排水边界透水性越好),孔压消散速率越快,固结速率越快,越早完成固结,但其并不影响最终固结状态.

    水位下降土力学连续排水边界界面参数解析解

    巨型溶洞区深厚填筑体长期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苏芮苏谦贺琛方董敏琪...
    1487-1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不同深度位置溶洞回填体与天然堆积层的沉降和应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成贵铁路玉京山隧道大型溶洞回填工程为原型,开展 1∶100的室内离心模型试验,对溶洞大厅底部不均匀天然软弱堆积层长期变形规律进行分析,采用粒径小于 2mm的河沙模拟废弃洞渣回填体,使用川西黏土模拟溶洞底部软土层,并用现场监测结果验证室内试验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施工结束后 1.5年,溶洞回填体变形基本达到稳定状态,且变形量约为总沉降量的 86.9%;软土层的变形是隧道底部土体变形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变形量约占总沉降的87.5%;隧底沉降量与底部软土层厚度成正相关,并且当软土层厚度小于 12.5 cm时,软土层厚度对隧道底部沉降影响较小;模型试验沉降变形与现场监测结果相差为 3.83%,表明本文所开展试验能够反映出隧道底部土体长期变形特性.

    深厚填筑体长期变形离心模型试验软土层不均现场监测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PP-SACC修复材料弯曲性能

    崔圣爱夏葳徐李麟张书豪...
    1497-1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水泥基增强复合材料(ECC)经济效益并控制修复周期,以较低成本的聚丙烯纤维和快硬早强硫铝酸盐水泥为关键组材,设计聚丙烯纤维硫铝酸盐水泥基(PP-SACC)修复材料,并探究水胶比、纤维掺量及骨料粒径对修复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规律,联用灰色关联模型对PP-SACC各工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纤维掺量是影响强度、韧性及裂缝特性最重要的因素,纤维掺量对初裂强度、韧性指标及平均裂缝宽度的影响因子分别为-0.68、0.79和-0.98;骨料粒径对裂缝特性同样有明显的影响,石英砂尺寸对平均裂缝宽度的影响因子为-0.86;水胶比对强度和韧性也有着显著的影响,合理的水胶比更有利于充分发挥纤维的桥连效应;PP-SACC修复材料在具备优异韧性的同时具有挠曲硬化特性.

    PP纤维-硫铝酸盐水泥基修复材料弯曲延性挠曲硬化改进灰色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