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刘惠民

双月

2095-1914

swfubjb@vip.163.com

0871-63862787

650233

云南昆明白龙寺300号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系由西南林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出版,公开发行,面向全国组稿。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宗旨,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秉承“树木树人、至真至善”的校训,弘扬“乐山乐水、无怨无悔”的精神,开展学术交流,传播科研成果,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为美丽中国和森林云南建设搭建宣传及交流平台。主要刊登生态哲学、生态景观、生态经济、生态旅游、生态环境、生态法制等与生态相关的研究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处理方式对蒙古栎压条生长和生根性状的影响

    颜廷武王克瀚朱健李光...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蒙古栎当年生枝条为穗材,采用不同种类和浓度的外源生长物质、不同基质及不同压条方式作为试验处理,测定并分析穗材生长量、生物量和生根性状,旨在筛选最优外源生长物质的种类和浓度、基质组成及压条方式.结果表明:吲哚丁酸钾和ABT1对蒙古栎压条穗材生根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存在一定差异.10000 mg/L ABT1的根、茎、叶和单株等生物量分别是5000 mg/L吲哚丁酸钾的4.07倍、1.57倍、1.29倍和1.48倍,生根率、生根量和最长根长分别是5#处理的1.9倍、3.16倍和1.47倍,偏根率仅为38.79%.因此ABT1更适宜作为蒙古栎压条穗材生根的促进剂,其10000 mg/L浓度处理穗材时,生根率、生根量和最长根长分别达到了 23.84%、7.05条和16.71 cm.14#处理的株高、地径、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单株生物量、生根率、最长根长和偏根率等指标均优于其他基质处理,为蒙古栎压条较适宜的基质.横缢处理组均生根,而非横缢处理组均不生根,表明横缢对蒙古栎压条穗材生根非常重要.采用直立压条方式的株高、地径、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单株生物量、生根率、生根量和最长根粗等指标均高于倒伏压条方式,直立压条为蒙古栎适宜压条方式.

    蒙古栎压条繁育外源生长物质基质生根

    外源6-BA对淹水胁迫下杂交新美柳叶片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任佳辉高捍东陈哲楠李浩...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年生杂交新美柳扦插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模拟淹水加外源6-BA处理,测定不同时期植株生物量、叶片SP含量、MDA含量以及SOD活性和POD活性,分析其对淹水胁迫和外源6-BA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淹水胁迫下叶片SP含量呈下降趋势并降低了光合产物积累,抗氧化酶活性先升后降,MDA含量在45d时大幅增加;外源6-BA对胁迫下植株光合产物积累和保护酶系统具有显著影响.1年生杂交新美柳表现出较强耐涝性,前中期喷施30 mg/L浓度的6-BA对提高光合产物积累和增强叶片保护酶系统具有显著作用.

    杂交新美柳淹水胁迫6-BA保护酶系统冗余分析

    葡萄风信子愈伤组织再生体系的构建

    曹晓云田淑婷时春莹谢靖雯...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葡萄风信子常见种亚美尼亚的花蕾和叶片作为外植体,开展不同因素对葡萄风信子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亚美尼亚的花蕾和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1.0 mg/L 2,4-D+0.1 mg/L 6-BA,其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00%,且继代35 d后不同培养基上的花源和叶源愈伤组织的鲜质量无显著差异;液体培养和光照培养有利于愈伤组织细胞增殖,1g亚美尼亚花源和叶源愈伤组织经液体培养4个继代周期后,平均鲜质量最高可达(10.36±1.13)g和(10.55±2.29)g,表明不同培养基配方对亚美尼亚花蕾和叶片愈伤组织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且液体培养和光照培养均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增殖;胚性和非胚性2种愈伤组织分别通过体细胞胚发生和器官发生2种途径可再生形成完整植株,再生率均为100%.

    葡萄风信子愈伤组织液体培养器官发生体细胞胚发生

    气候变化下3种冬青属植物的适生区预测

    康振晏照宇何秋香田斌...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现有的物种记录和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预测了大果冬青、小果冬青和铁冬青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潜在适生区.结果表明:最冷月份最低温度、日温度平均范围与土壤类型均为影响3种冬青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大果冬青的适生区面积由现在到2070年减少了约30.27%;小果冬青的适生区面积由现在到2070年减少了约8.59%;铁冬青的适生区面积由现在到2070年减少了约6.43%.大果冬青与小果冬青未来的分布均有往北扩张的趋势,铁冬青没有明显的扩张.整体来看,全球气候变化导致3种冬青适生区面积缩小,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策略来应对这一变化.

    冬青属最大熵模型适生区气候变化

    不同遮阳率对蒜头果幼苗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熊旭东刘爱忠鲁赛郭晓春...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遮阳网产生的不同光照强度设80%、40%、无遮阳3种遮阳条件,研究遮阳率变化对1年生蒜头果幼苗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阳率增加,幼苗地径、叶片数、主根长、一级根数、一级根长及各器官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不同遮阳率下蒜头果幼苗之间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80%遮阳率时,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较多而根系分配较少,随着遮阳率降低蒜头果幼苗选择优先于根系生长;遮阳率过高会导致蒜头果幼苗根系生长受到限制,反之则致使地上部分发育困难,40%遮阳率蒜头果幼苗发育均衡,质量最佳.

    蒜头果遮阳率生长量生物量

    高阿丁枫人工中龄林生长对坡向和密度的响应

    李小军王慷林李莲芳张合瑶...
    4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高阿丁枫人工林的生长过程,2021年对林龄21 a的高阿丁枫人工林进行每木检尺,以胸径作为标准木选择的依据,西南坡不同密度中各选择1株,南坡不同密度中各选择3株高阿丁枫标准木作为解析木,分析不同坡向和造林密度组合的林木生长差异.结果表明:林龄21 a时,不同坡向和造林密度组合的高阿丁枫林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17.60~20.78 cm、25.73~28.51 m和0.3186~0.4293 m3,林木尚处于旺盛的生长阶段;处理组合间以上生长量均呈现极显著的差异.林龄1~9、1~10、8~16a期间分别是胸径、树高和材积的速生期,其连年生长量最高分别达2.19 cm/a、2.74 m/a和4.3966 × 10-2m3/a.坡向、密度及其交互作用显著或极显著地影响高阿丁枫林木的生长.高阿丁枫隶属热区长寿命大径材树种,速生期延续较长,其生长对立地和密度较为敏感.优质高效的高阿丁枫人工林培育应选择最适宜的立地和造林密度,并且适时开展密度的动态调控.综上所述,造林密度通过影响树高生长从而影响材积生长,南坡采用3 m × 2 m × 5m非均匀密度造林的单株总材积最大.研究结果可应用于生产实践中高阿丁枫优质高效人工林培育的立地选择和密度控制.

    高阿丁枫裂区设计坡向密度林木生长

    不同种源云南松幼苗性状的异速生长及变异分析

    汪啟波贺斌陆庄跃杨振欣...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种源1~3年生云南松苗木苗高、地径生长变异以及异速生长指数,深入了解云南松苗期性状生长在种源间的变异特点与异速生长关系,对 1~3年生的不同苗龄云南松苗木苗高、地径生长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异速生长关系分析,比较了 3个种源不同龄期云南松苗木性状的生长分化特点和异速生长指数.结果表明:不同苗龄云南松苗木苗高、地径生长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变异,性状的变异程度随苗龄的增长整体呈现减弱的趋势且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种源内苗高变异系数随苗龄的增长先增加后降低,整体波动范围为32%~50%,地径变异系数整体波动范围为33%~48%,随苗龄增长呈递减趋势,变异来源中种源内层次的因素随苗龄的增加而减弱.新平种源苗高生长的平均变异系数为46%,高于另外2个种源;不同种源不同苗龄云南松苗木间存在显著的异速生长现象,且异速生长指数是变化的.可见,苗高、地径都存在较为丰富的分化和变异,性状分化程度受时间影响明显.不同种源苗木的两个性状都以种源内变异为主,各种源苗木的变异程度不同,不同龄期苗木会根据自身生长状况调整生长策略以适应对资源的竞争.不同种源苗木异速生长关系在不同苗龄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异速生长指数存在显著差异,随着苗龄的增加,各种源苗木苗高-地径异速生长关系模型从符合弹性自相似拟模型改变为几何相似性模型,符合小个体植株异速生长指数接近 1的结果.异速生长指数随苗木生长而变化,受苗木自身遗传品质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因素综合影响.

    云南松种源性状变异异速生长

    林分密度对马尾松人工林群落冠层结构及林下草本的影响

    李登醒杨章旗颜培栋零天旺...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量化林分密度对马尾松人工林群落冠层结构及林下植被的影响,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州市镇龙林场25年生马尾松不同造林密度试验林林分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探讨林分密度对马尾松生长情况、冠层结构以及林下草本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造林密度在2500~6000株/hm2,随着密度增大,马尾松人工林群落冠层结构LAI先增大后不变,且在DS2(3300株/hm2)时逐渐稳定,林下散射辐射以及直射辐射在林分密度DS2光照适宜.马尾松人工林林下草本多样性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Patrick指数对林分密度变化不明显,群落冠层结构林冠开度与林下草本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林分造林密度3300株/hm2下的马尾松人工林群落冠层结构较好,林下散射辐射以及直射辐射有利于林下草本多样性的维持,是马尾松人工林适宜的营林密度.

    马尾松林分密度冠层结构多样性光环境

    青海祁连圆柏群落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李智华郝家田文妙霞胡云云...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青海省祁连圆柏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为主并结合样线调查为辅的调查方法,调查了德令哈市、泽库县、兴海县、乌兰县、都兰县、祁连县以及互助县等7个市(县)42块样地的圆柏群落种子植物,在此基础上,采用植物区系地理的方法,分析了该群落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结果表明:青海省祁连圆柏群落共有种子植物41科136属258种,以菊科、蔷薇科、毛茛科、豆科等植物为主,含1种的属和2~4种的属丰富;多年生草本有171种,占绝对优势(66.28%).科的分布区类型有4个,以世界分布为主;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2个,温带成分的属最多,有100属,占总属数的88.50%.中国特有属3属;中国特有种106种,以青藏高原特有为主,兼有华北、西南-华北、西南成分,青海特有仅开张龙胆1种.互助县祁连圆柏群落种子植物最丰富,德令哈市最贫乏;泽库、互助、兴海群落区系组成较相似,德令哈、都兰、乌兰群落区系组成较相似.青海省祁连圆柏群落种子植物区系组成较丰富;温带性质显著;中国特有属贫乏,中国特有种较丰富,但本地特有种贫乏;不同区域祁连圆柏群落种子植物组成及属间相似性存在差异.

    青海祁连圆柏种子植物植物区系

    毛竹扩张对幕阜山区森林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王晓荣胡兴宜龚苗辜忠春...
    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幕阜山区同一片毛竹林向两侧杉木林和阔叶林扩张形成的连续生态界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型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探讨毛竹不同扩张模式对森林土壤碳(C)、氮(N)、磷(P)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种扩张模式下,随土壤层次的增加,除NO3--N呈不规律变化外,SOC、TN、TP、NH4+-N含量均呈逐渐降低趋势.在毛竹向杉木林扩张过程中,杉木林、竹杉混交林、毛竹林同一土层SOC、TN、T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在毛竹向阔叶林扩张过程中,毛竹林0~10cm 土层SOC和TN含量较阔叶林和竹阔混交林分别降低了 27.71%、30.45%和36.67%、31.11%,而在10~20 cm和20~30 cm 土层则无显著差异;毛竹扩张对杉木林和阔叶林各土层TP含量无显著影响;毛竹向杉木林扩张增加了 0~10cm和20~30cm 土层NH4+-N含量,毛竹向阔叶林扩张增加了 10~20 cm 土层NH4+-N含量及20~30 cm 土层NO3--N含量;毛竹向杉木林扩张对土壤C/N、C/P、N/P无显著影响,毛竹向阔叶林扩张导致0~10cm 土层N/P明显降低、10~20 cm 土层C/N显著增加.综上,毛竹向杉木林扩张对土壤SOC、TN、TP影响不显著,但提升了表层和深层土壤NH4+-N含量,毛竹向阔叶林扩张造成表层土壤SOC、TN含量显著降低,并导致中层土壤NH4+-N含量和深层土壤NO3--N含量明显增加.

    毛竹扩张杉木林阔叶林土壤养分生态化学计量幕阜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