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刘惠民

双月

2095-1914

swfubjb@vip.163.com

0871-63862787

650233

云南昆明白龙寺300号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系由西南林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出版,公开发行,面向全国组稿。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宗旨,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秉承“树木树人、至真至善”的校训,弘扬“乐山乐水、无怨无悔”的精神,开展学术交流,传播科研成果,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为美丽中国和森林云南建设搭建宣传及交流平台。主要刊登生态哲学、生态景观、生态经济、生态旅游、生态环境、生态法制等与生态相关的研究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生长性状和SSR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红松第二代优树选择研究

    冯健张金博杨圆圆杜超群...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8~24年生的红松初级种子园所产苗木营建的5个地块(A1、A2、K、H1、H2)人工林为研究材料,以生长指标调查和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为选择方法,筛选红松二代优树。结果表明:以单株材积优势比≥1。80作为选择标准,共选出红松优良单株94株,平均入选率为0。789%。其中,A1地块平均树高6。97 m,平均胸径17。81 cm,平均单株材积0。092 m3,入选优良单株5株,入选率0。667%;A2地块平均树高9。18 m,平均胸径18。24 cm,平均单株材积0。119 m3,入选优良单株27株,入选率2。368%;K地块平均树高10。75 m,平均胸径18。65 cm,平均单株材积0。135 m3,入选优良单株3株,入选率0。213%;H1地块平均树高5。76 m,平均胸径12。77 cm,平均单株材积0。04 m3,入选优良单株26株,入选率0。303%;H2地块平均树高5。9 m,平均胸径11。15 cm,平均单株材积0。031 m3,入选优良单株32株,入选率0。382%。群体在13个SSR位点上共检测到等位基因294个等位基因数量差异较大,且群体内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交几率。在0。947相似系数下,可将94个单株划分为74个同源组。为有效控制近交,进行了同源组内优良单株的二次选择,最终入选优良单株74株,并将之用作红松二代种子园的建园材料。

    红松优树SSR标记树高胸径材积

    极小种群广西火桐幼苗对干旱复水的生理响应

    陆奇丰骆文华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广西火桐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探究其在干旱复水条件下生长、光合气体交换和生理生化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广西火桐幼苗株高、基径和>5 cm侧根数均显著降低,且复水后无法恢复至对照水平;幼苗叶绿素含量在干旱-复水下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干旱胁迫显著降低幼苗光合作用能力和叶片相对含水量,但复水后基本能恢复至对照水平;干旱胁迫下,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显著上升,复水后两者有所下降,且叶片相对电导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而MDA含量仍显著高于对照水平;干旱胁迫下,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上升,复水后其含量有所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干旱胁迫下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复水后,其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在干旱胁迫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复水后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干旱胁迫下SOD和POD呈现下降趋势,而复水后SOD和POD呈现上升趋势;CAT在干旱-复水处理下呈现增加趋势,但显著低于对照水平。因此,干旱胁迫下广西火桐幼苗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复水后虽然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保护酶系统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减轻干旱带来的损伤,以维持植物体内的生理代谢功能,但其生长指标难以恢复到对照水平,因而表现出较弱的耐旱能力。

    广西火桐干旱胁迫复水生理响应幼苗

    肥料对青冈苗木的促长作用及其营养机理研究

    鞠昕萌黄逢龙喻方圆
    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设置4个施氮浓度梯度(0。1、0。2、0。3、0。4g/株)进行试验,生长季末取样对生物量、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和基质酶活性进行测定,计算元素积累量和分配比例,分析缓释肥和复合肥不同施氮量对青冈容器苗生物量、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和积累量以及基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缓释肥和复合肥的处理均有利于青冈容器苗营养元素的积累和基质酶活性的提高,在总用氮量相同的情况下,施用缓释肥的处理几乎均优于复合肥,总体上在H3处理下各指标的提高效果最佳。H3处理下,青冈容器苗总生物量的积累较CK增加了 86。24%;整株中氮磷钾元素积累量分别是CK的2。85倍、2。09倍和2。47倍;土壤酶中的脲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蔗糖酶活性分别较CK提高了 18倍、2。84倍和2。81倍。营养元素分配中,施肥更有利于提高青冈容器苗生物量和营养元素积累量的地上分配比例。在相关性分析中,生物量、元素积累量以及基质酶活性相互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就青冈容器苗营养元素积累和基质酶活性而言,施用缓释肥的效果总体上优于复合肥,大部分情况下H3处理的青冈容器苗的营养元素积累量和基质酶活性最好,建议在培育青冈优质壮苗时施用2。14 g/株缓释肥(氮含量为0。3 g/株)。

    青冈容器苗缓释肥复合肥营养元素基质酶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丽江云杉幼苗生理生长的影响

    潘彦丽张零念巩合德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3年生优质丽江云杉苗木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对苗木进行氮磷钾不同配比的9种施肥处理,分析其对丽江云杉苗木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配比对丽江云杉幼苗的苗高、冠幅、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均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同处理组间有所差异。T7施肥配比(尿素5 g/株、过磷酸钙7 g/株、硫酸钾2。5 g/株)对丽江云杉冠幅、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光补偿点的促进效果最明显,显著高于对照。综合来看,不同施肥配比中T7配比施肥最有利于丽江云杉苗木的生长和光合能力的提升。

    丽江云杉苗木生长光合特性

    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季雨林乔木层种间联结研究

    梁志慧梁士楚邓镕馨蔡中伦...
    3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方差比率、x2检验、AC指数、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结合PCA排序和采用M。Godron群落稳定分析方法,对群落中的16个乔木层优势种进行种间联结分析、生态种组划分和群落稳定性评估,揭示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常绿季雨林群落的种间关系及其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乔木层优势种的总体关联性呈不显著负联结,群落整体结构松散;x2检验显示正负联结比出现异常,显著率为1。6%;AC指数的正负联结比为0。125,但显著率偏大,为了更全面准确地判定群落的种间关联性应结合x2检验和AC指数等方法进行综合量化;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结果较一致,即种间关系均以负相关为主,正负相关比皆较低,显著率都较小;PCA将16个乔木层优势种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推测第1生态种组多为演替早期喜光喜温、耐阴耐旱瘠的先锋树种,第2生态种组多为演替中期喜温暖湿润气候的常绿物种,第3生态种组均为演替后期喜光喜湿的常绿物种;M。Godron稳定性结果显示交点值为(30。93,69。07),表明群落处于不稳定阶段,且为不稳定的演替中后期。

    防城港常绿季雨林种间联结生态种组群落自然保护区

    小陇山天然油松林结构多样性动态特征研究

    沈亚洲张青刘文桢刘巧...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小陇山天然油松林每木调查3期(2010年、2015年、2020年)数据,利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径阶二元分布试图描述林分空间和林木大小结构特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量化相同空间结构状态下林木大小在不同时期的差异,并利用α多样性指数描述不同空间结构状态下林木大小多样性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天然油松林中50。0%以上同一径阶林木呈随机分布,且随机分布林木大小分化程度的多样性最高;不同时期林分中异种伴生的6~8cm径阶林木最为常见,但混交较差林木的大小多样性相对较高,2010年与2020年零度混交林木的径阶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时期林木径级大小与其优势程度均呈正相关,优势和亚优势林木径阶分布的多样性较高;不同时期60。0%以上同一径阶林木存在树冠重叠,且很密集和密集林木径阶分布多样性较高,2010年与2015年较为密集分布林木(C=0。50、0。75)株数比例均与2020年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小陇山天然油松林不同空间结构状态下林木大小多样性较差,且在不同时期之间的动态变化不明显,亟须动态调整优化森林结构,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

    空间结构二元分布多样性油松

    2000-2020年高黎贡山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分析

    杨靖段禾祥宋福强王珺...
    5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高黎贡山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以高黎贡山区域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5期生态系统类型数据为基础,选取景观干扰度和景观脆弱度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从格网尺度开展区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分析其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以森林为主,占45%以上,2000-2020年景观平均生态风险下降19。60%,呈现"以低、较低生态风险分布为主,森林分布为低风险主导因素"的特点。景观生态风险总体呈现以"东北、西南"为中心的低风险聚集区和以"西北、东南"为中心的高风险聚集区交叉分布的空间格局,风险质心表现为低等级"北进"和中高等级"南退"的迁移特点。研究时域内景观生态风险以低-低聚集区为主,占显著变化区域面积的56%以上,出现局部风险急剧变化的可能性较低。研究结果可为高黎贡山区域景观格局优化、生态风险防范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高黎贡山生态系统生态风险格网化时空演变

    红枫湖镇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修复优先区识别研究

    黄友慧辛儒鸿李凯
    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贵阳市红枫湖镇为例,耦合生境质量与遥感生态指数来量化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及其时空演变规律,基于生境质量与遥感生态指数识别出生态修复优先区。结果表明:2010-2020年,生境质量与遥感生态指数的高值与低值空间格局相似,但遥感生态指数在刻画相同地类的生态环境质量分异更为精细,而生境质量模型则在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威胁上更具优势,表明2种方法具有优势互补的潜力。在空间上,高等级的生态环境质量主要分布在红枫湖沿岸以及红枫湖镇的西北部,而中等、较低等级的生态环境质量则覆盖区域较大,累计面积占比超过70%;在时间上,红枫湖镇的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现出轻微下降的趋势。根据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进一步识别出12个生态修复优先区,累计面积为2。85 km2,同时大部分修复区沿主要道路分布。本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可作为生态系统定量监测的技术支撑,为生态修复与国土空间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生境质量遥感生态指数生态系统优先区识别红枫湖镇

    "三生空间"视角下滇中城市群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驱动因素研究

    杨磊刘凤莲
    7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滇中城市群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景观生态风险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从"三生空间"视角对滇中城市群景观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并探究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生态空间是研究区的主要"三生空间"类型(约77%),生产空间次之,生活空间较少(不足2%);研究期内城镇生活空间和工业生产空间大幅增加,而林地、草地生态空间和农业生产空间不断缩减。2000-2020年,研究区综合生态风险水平不断上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范围内,景观生态风险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热点区主要集中在城市群中东部地区。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异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人为因素是导致景观生态风险升高的主要原因。因子之间交互作用效果明显高于因子单独作用,研究期内,交互作用效果先增强后减弱。研究结果可为管控区域生态风险与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供参考。

    "三生空间"土地利用景观生态风险地理探测器城市群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理生态特征对灌水强度的响应

    张惠王小林常苗苗叶润红...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干旱胁迫导致毛乌素沙地人工林早衰的潜在风险,以6年生樟子松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灌水梯度,灌水量分别为近5年平均降水量(487。56 mm)的2倍、3倍和4倍,3次重复,分析樟子松光合指标、生理指标与灌水强度的关系,摸清光合、水分生理特征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灌水强度的增加,生长能力、组织含水率和光合生理性能分别以43。20%、1。40%和37。60%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而丙二醛和超氧自由基的含量随生育期延伸显著增加27。28%和136。59%;同时随灌水量增加显著降低7。5%和18。15%。生长能力与组织含水率、光合速率呈正相关,与超氧阴离子、丙二醛含量呈负相关;而且,光合速率与组织含水率呈正相关,而超氧阴离子和丙二醛的含量则与组织含水率呈负相关;超氧阴离子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反映樟子松适应季节干旱和土壤干旱的生理关联。根据回归分析估计,毛乌素沙地6年生樟子松人工林的适宜灌水强度应为当地降水量的2。5~3。5倍。由此说明,灌水强度、组织含水率、光合生理和水分生理、生长能力是一个连续驱动的过程,灌水强度具有调节樟子松抗旱机能、改善生理适应性的关键作用,是改善林地水分条件是延缓或避免樟子松人工林早衰的关键。

    樟子松灌水强度光合速率水分生长能力毛乌素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