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赵心愚(兼)

月刊

1004-3926

028-85522071;85522577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4段16号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注重民族问题和民族学方面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企业数字化、融资困境与持续经营能力

    居来提·色依提葛力铭张传兵
    98-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既关乎自身的长远发展,也对宏观经济的稳健运行产生巨大影响.基于2007-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企业数字化对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企业数字化显著提高了自身的持续经营能力,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并通过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融资成本的渠道舒缓了融资困境,进而提高了企业持续经营能力;(3)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中低负债、民企和产业竞争度高的企业中数字化提高持续经营能力的效果更为明显;(4)进一步分析,在"持续经营能力观"的指导下,企业有利于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永续经营.基于数字化转型赋能实体企业发展的视角,在为企业提高持续经营能力找到了新的驱动机制因素的同时,也为丰富和完善会计核算持续经营假设理论提供了实证基础,从而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数字化转型融资困境持续经营能力数字经济融资难

    数据要素配置、劳动收入分配与共同富裕

    侯典举杨丽艳
    10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从劳动收入分配视角研究数据要素配置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据要素配置能够促进共同富裕水平提升;劳动收入分配对共同富裕的正向赋能作用受到数据要素配置门槛作用的影响;空间溢出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据要素配置对共同富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东部地区数据要素配置对共同富裕的正向赋能作用更强,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后.基于此,提出完善数据要素配置体系、优化劳动收入分配机制、制定区域差异性发展方针的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提升数据要素配置水平,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有效助益.

    数据要素劳动收入分配共同富裕数字技术要素配置

    人文经济助推共同富裕: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徐政吴晓亮
    12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更要重视精神方面,实现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协同发展.人文经济与共同富裕的目标不谋而合,人文经济关注人的重要性,通过人文与经济的融合,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首先,本文阐述了人文经济和共同富裕的内涵,两者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接着,本文从绝对与相对、物质与精神、时间与空间三个层面探究人文经济推进共同富裕的逻辑机理.研究发现,作为以人为中心的人文经济,可以有效缓解相对贫困、实现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协调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赋能.人文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会遇到价值观的地区差异、区域发展不平衡、人才匮乏、市场不完善的困境.最后,针对这些困境,本文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人才培养、推动社会公平与文化平等方面提出实现路径.

    人文经济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隐匿的力量:新闻生产与分发中的数据权力

    范玉吉张黄茜
    132-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们充分享受着"数据盛世"的红利和繁荣之时,一种新的权力形态——数据权力——正应运而生,这股隐匿的力量正悄无声息地变革着社会信息生产的过程,也在改变着社会关系的结构,渗透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权力属性来看,数据权力首先是一种知识生产的象征性权力,亦即指一种来自数据本身的权力;其次,数据权力还是一种控制优势作用下的资源权力,它由平台掌控并发生效力;再次,数据权力还是一种由"算法-数据"耦合而成的技术权力,由技术精英掌控并发生作用.由这三种权力形式叠加而成的数据权力有其独特的运行逻辑,不但重构了新闻生产与分发的过程,也改变了新闻生产与分发的传统轨迹与传统习惯,在重新塑造新闻业的格局、重新发现新闻业的价值的同时,给新闻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困境.任何权力都必须得到合理合法的控制,数据权力也不例外,必须通过"权力-责任"和"权力-权利"的二元规制路径对其加以合理限制.

    人工智能新闻生产数据权力数据治理

    视为作者:从腾讯"Dreamwriter案"看新闻版权的拟制主体

    陈笑春吴迪
    142-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研究普遍探讨"Dreamwriter案"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版权归属的意义,本文却观察到其对新的技术和传播语境下新闻版权主体认定的思路.我国是世界上不多的承认法人作者的国家,法院将腾讯公司"视为作者",显示了多元主体格局中既有法律能够为主流媒体提供比"特殊职务作品"更加包容和高效的拟制主体方案.在媒介深度融合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语境下,不同类型主体参与的平行创作模式在新闻创作中也普遍存在,对应这种生产逻辑的"视媒体为作者"方案不但能够平衡基于技术"创新-抵抗"中新闻媒体的组织投入和基于媒体意志的新闻资源整合,还与其实际承担的版权责任和数据化语境下的公共文化管理义务相适配.

    新闻版权人工智能生成物拟制主体AI新闻Dreamwriter案

    断连:作为数字连接中隐私焦虑的一种应激方式

    王飔濛
    152-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互联网的使用中存在对"连接"的多种态度,持续的数字连接状态加速了隐私信息过载,使一些现代人出现隐私焦虑,从而采取回避的方式处理隐私问题.监视泛化背景下,人们时刻被技术、他人和自我监视,这加剧了现代人的焦虑心理.面对隐私风险和隐私焦虑,人们开始反思和质疑持续连接的状态,一些人选择了断连.随着智媒深度介入生活,断连不再被视为消极避世的悲观行为,而被当作一种正常的现象,体现了个体权利的自我维护.在一些情境中切断个体与外界的连接,有利于维护现代人的私生活安宁,从而使个人专注于自我提升和享受现实生活.

    隐私断连智媒隐私焦虑

    知见传统:黄人《小说小话》的批评旨趣与思想史价值

    温庆新唐盼
    160-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人《小说小话》在近代中西"文明交通"视阈下,基于"文明"的角度,以"南海北海,此心同,此理同"重新审视"旧学",形成了知见传统的小说批评思路.而"谋世界文明之进步"等诉求,使得黄人对古代小说传统的重构,不仅注重小说的审美意义,而且强化了小说知识趣味的当下意义,以便从"历史""当下"及"未来"的多维视角看待古代小说的典范意义,带有价值论与知识论并存的知识特征.作为一种批评媒介,从《小说小话》到"小说界革命"的炽热,"小说话"批评者意图强调思想启蒙与文学审美相融会之后的文化引导.它代表了当时的小说批评强调社会责任担当的批评路径,扩大了小说批评的关注度,成为时人寻求社会批判与文化重构的重要凭借.

    黄人《小说小话》现代学术转型近代小说批评史

    地方的现代"装置"及其身份认同——对"现代四川"与"现代四川作家"的辨析

    邓伟
    168-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清时期,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兴办了一系列的以省级区域为名的刊物,在炽热的变革乃至革命的氛围之中,以时代的急迫民族国家追求,塑造了现代的地方观念.在其中,《四川》杂志亦是一种,具体可见地方与民族国家建立了某种同一性.在"现代四川作家"的概念之中,应该关注于地方的流通,关注于现代社会发展与"现代四川作家"如何融合生长于地方,而这一切又是如何真正内化与塑造了"现代中国".

    现代四川现代四川作家地方民族国家文化身份

    抗战时期满族文学的地域文化坐标与国家认同表达

    范庆超
    175-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满族抗战文学,主要基于北京文化和东北文化两大地域文化坐标生发建立起来,形成了北京满族抗战文学(老舍抗战文学)与东北满族抗战文学的"双江并流".北京自然地理的"适中性",孕育了老舍温缓中正的抗战文学性格;北京的人文地理,尤其是"帝都""古都"的皇城气象,以及稳妥守成、追求风雅的北京市民文化性格,被老舍艺术调用,成为制造国家叙述的独特资源.东北自然地理的"极端性",模塑了东北满族抗战文学粗率刚直的精神性格;东北人文地理中"多元共生的民族生态"、俄日侵略史的某些印记,被东北满族作家悉心择取,成为促进抗战书写、活化(深化)国家叙述的得天独厚的资源.

    满族抗战文学地域文化坐标国家认同表达

    浅析生成式人工智能意识形态风险样态、生成诱因及其治理逻辑

    帅建强韩源
    186-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意识形态风险生成的重要场域,其具有的基于大数据的人机对话模式、基于自我学习的算法机制和不断改进的算力等特点使其在实际运作中内嵌了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表征为以技术为手段的意识形态权力转移导致的场域失落风险、以人机协同操纵意识形态偏见导致的话语权旁落风险和以模糊边界运作加大意识形态治理难度引发的治理失效风险.其生成诱因在于资本与技术扩张导致资本逻辑内嵌于意识形态风险之中,去中心化与再中心化的话语权转移带来了人类语言逻辑表达与多元价值博弈,以及对话沉迷与主体危机的内容失真引发的治理范式转化与监管失灵.应立足于阵地治理、数据治理和制度治理使生成式人工智能场域转变为巩固意识形态认同的最大增量.

    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意识形态风险治理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