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赵心愚(兼)

月刊

1004-3926

028-85522071;85522577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4段16号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注重民族问题和民族学方面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动力体系、运行机理与完善路径——一个系统性的分析框架

    胡洪彬
    186-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构建并形成坚实的动力体系加以保障和驱动.新时代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动力体系内含多重要素,整体上可将其划分为根基性、过程性及保障性三大类.从新时代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动力体系实践运行看,其主要基于主导驱动、直接驱动、参与驱动和协作驱动四重模式展开,且四重模式相互交融.新时代以来,教育强国建设的动力体系虽不断健全,但亦需强化效能性、精准性、规范性、灵活性及创新性建设.因此,新征程上要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对动力体系的构成要素做出整合与优化,既要不断积累并创新动力要素,也要推动各层面的动力要素在动力体系内达至协调发展并衔接实践,更要形成必要的反馈性以及评价性机制.由此才能在强化动力体系功能的基础上,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教育强国建设的加快推进构筑更加扎实的内在根基.

    教育强国动力体系动力要素运行机理完善路径

    复杂适应系统视域下职业教育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进路

    薛寒苏德
    196-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强职业教育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适应性,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的关键所在,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支撑.文章基于对复杂适应系统的认识,分别从边界复杂性、结构复杂性和价值复杂性三个维度剖析职业教育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具体而言,职业教育是通过调整适度规模催生经济效益、优化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提升质量生发共富愿景,实现适应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在逻辑架构层面,职业教育应通过激发主体间的正反馈效应,促成"双向奔赴"的能动格局;优化自组织演化过程,积蓄更高稳态的比较优势;推动服务功能的整体优化,塑造供需联动的效用耦合.在实践层面,职业教育应构建多元立体的协同治理体系,夯实职业教育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打造实体嵌入的区域校企命运共同体,提升职业教育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能;建立集成发力的现代服务模块,拓宽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阀域.

    职业教育适应性经济高质量发展复杂适应系统

    国外数字治理研究现状、热点与前沿——基于WOS数据库的可视化分析

    朱新武陶祥凤
    206-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数字治理研究遭遇了一系列"瓶颈"和挑战,了解国外数字治理研究动态,将为我国深化数字治理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采用文献计量法,以1999-2023 年间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源,多维度对国外数字治理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发文量和引文量逐年增加,研究内容呈现学科交叉趋势,发文量靠前的国家和学术机构形成了学术共同体等.当前,研究热点聚焦于数字技术的工具价值及多领域运用、现实困境及模型的选择等,呈现出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趋势.本文提出可从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领域、建立学术共同体、打造高水平学术期刊、理论分析与实践特征相结合等方面,不断提升我国数字治理研究的水平.

    国外数字治理现状热点前沿可视化分析

    数字政府整体协同建设的理论框架与实现路径

    何晓婷曾瑞雪
    223-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政府是推动实现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场景驱动的数字政府具有明确的应用语境和使能方向,而整体协同的建设路径则是其使能基础,并确保字政府驱动实现治理现代化.本文以数字治理理论(DEG理论)的"重新整合""基于需求的整体主义"和"数字化改革"三大策略为基础,构建数字政府整体协同建设推进方式和实现手段.并通过实地访谈与文本分析,梳理W区惠企政策申报兑现模式,以理论框架为基础上梳理创新模式中的整体协同逻辑,明确该模式的创新意义与应用局限,并提出优化方向.

    数字政府整体协同营商环境数字治理理论

    新质生产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探析——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孙佐
    231-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在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科学阐明了其核心要义、时代价值及其实践要求,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为谋划我国生产力竞争优势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方法论依据,指明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路径,为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了强劲动力.依托科技创新所形成的新质生产力不仅表现在技术层面,更多的是对经济结构和产业模式的根本重塑.有别于马克思主义传统生产力观,新质生产力理论涉及的领域宽、科技含量高,其核心要义集中体现在"新"和"质"上,它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当代表达和创新发展.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其科学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坚持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有选择地推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调动各层级主体能动性与创造性,以务实的举措推进和完善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于构造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新质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