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李明

月刊

1673-9868

liaokun@swu.edu.cn

023-68252540

400715

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10年版于2010年12月出版,在该引证报告中,《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总被引频次为1817,影响因子为0.710,综合评价总分为73.5分,在该引证报告发布的1946种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综合排名第85名,在综合大学学报类期刊中综合排名第1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平胃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机制研究

    马琪翁与竞覃施媛曹立亭...
    96-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平胃散对于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及其潜在机制.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TCMSP)收集平胃散中苍术、厚朴、陈皮、甘草4味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相关药物作用靶点;基于UC相关疾病数据库GeneCards、TTD以及OMIM综合筛选疾病靶点;比对药物与疾病靶点筛选共同潜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Cytoscape软件构建平胃散治疗UC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并筛出核心节点;同时将药物和疾病的共同潜在靶点与筛选后的平胃散中活性成分通过Cytoscape_v3.2.1软件生成体现活性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的网络图并筛选出核心节点;利用STRING在线分析药物与疾病共同潜在靶点的G()生物富集过程和KEGG通路富集情况,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通过AutoDock_Vina软件对药物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在平胃散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中有40个活性成分、35条KEGG通路以及16个核心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10个活性成分与蛋白靶点MMP9,CAT,PTGS2,MAPK3,MAPK8,AKT1,MAPK14的最低结合能小于-7 kJ/mol,说明这些活性成分与上述靶点蛋白结合较好.表明平胃散主要活性成分能通过MMP9,CAT,PTGS2,MAPK等靶点作用于MAPK,IL-17,TNF,NF-κB等多个信号通路,起到治疗UC的作用.

    平胃散溃疡性结肠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2001-2018年华北平原森林面积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沁玲阎建忠程先王涛...
    107-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华北平原森林转型缓慢的影响因素,可以为国家制定促进华北平原森林转型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01-2018年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分析华北平原森林变化时空特征.基于华北平原248个样本区县的 自然与社会经济数据,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森林转型缓慢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8年间,华北平原森林转型进入面积净增加阶段,但进程仍然缓慢.林地面积增长的主要来源和流失的主要去向均为耕地和草地,林地与耕地两者之间转换频繁.② 森林净增加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山东中部丘陵地区、山东半岛沿海地区,森林净增加的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淮北平原一带.③ 经济发展路径和国家森林政策路径在华北平原森林转型过程中作用不明显,其降水少而蒸发量大的自然条件、竞争性土地利用情况以及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制约华北平原森林转型的主要原因.建议优化农田防护林带布局,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林业政策和精细化的管理措施,加强对江苏黄淮平原一带林草一体保护,合理推动平原地区林业产业发展,协调好农、林业结构关系,实现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共同发展.

    森林转型时空格局冷热点回归分析华北平原

    反垄断对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研究——基于《反垄断法》实施的准自然实验

    孙帆李靖潘薇
    12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能过剩是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顽疾,如何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是中国必须要解决的经济难题.该文以2003-2020年中国国有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反垄断法》实施的去产能效应.研究表明:①《反垄断法》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产能利用率,在进一步考虑内生性和稳健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② 机制检验显示,《反垄断法》的实施限制了行政直接干预、打破了区域行政垄断,从而通过减少垄断企业过度投资、降低银行信贷资金获取、优化资源配置来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③《反垄断法》的去产能效果在高税收规模企业、产能过剩行业及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更为显著;且经济后果检验发现,《反垄断法》的去产能效应提升了企业价值.

    《反垄断法》竞争政策产能过剩过度投资区域垄断

    创业能力、创业坚持与农民工返乡创业幸福感——乡土情结的调节作用

    黄美娇李中斌苏小凤
    138-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业能力作为创业成功的关键,也是创业幸福感获得的重要基础.基于适应水平理论和期望理论,本文探讨了创业能力、创业坚持、创业幸福感与乡土情结的关系,并采用SPSS 24.0、Mplus 7.4软件对251位返乡农民工创业者的调研数据进行假设验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能力越高的返乡农民工创业者越容易获得创业幸福感;创业坚持在创业能力对创业幸福感的正向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乡土情结在创业能力与创业坚持间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并且乡土情结正向调节创业坚持在创业能力与创业幸福感间的中介作用.本文不仅有助于深化和丰富返乡创业的理论研究,且对于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者创业幸福感的获得也具有借鉴价值.

    返乡农民工创业者创业能力创业坚持创业幸福感乡土情结乡村振兴

    智能公共安全产业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适应性耦合关系研究

    许慧孟珍杜磊靳留乾...
    149-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被列为国家战略,并定位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本文对智能公共安全产业与双城经济圈发展的适应性耦合关系进行探索,构建出两系统的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及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适应性耦合协调水平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智能公共安全产业与双城经济圈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两系统耦合互动效应明显,耦合协调度也在逐年提升,但总体来看两系统协调等级较低,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双城经济圈应加大统筹协调,科学规划智能公共安全产业的发展,继续强化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对智能公共安全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能公共安全产业城市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

    四川泸州长江河谷地带雷电危险性评价

    徐金霞郭海燕代涛徐沅鑫...
    160-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四川省泸州市2006-2020年闪电定位资料以及气象观测站年雷暴日数作为基础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以及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泸州地区长江河谷地带雷电活动规律及其危险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泸州地区近年来雷电活动呈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2000年以前处于正距平占优势的多雷暴阶段,2000年以后则是负距平占优势的少雷暴阶段.季节、月分布特征均呈明显的"单峰"特性,其中夏季雷电发生次数最多,春秋季次之,冬季基本无雷暴发生;日内雷电主要发生在午后15时至次日02时,峰值出现在深夜23时.危险评价结果表明,泸州地区雷电高危险区主要集中在叙永南部、古蔺北部以及合江西部地区,低危险区域位于北部泸县、龙马潭等区域,南部地区危险性明显高于北部地区.

    闪电定位危险性地闪密度雷电灾害

    1960-2019年河南省霜冻日期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志高刘晴刘慧颖郭超凡...
    170-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1960-2019年河南省17个气象站点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霜冻 日期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地理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R/S分析法预测霜冻 日期的未来趋势.结果表明,1960-2019年河南省平均初霜 日期为11月8日.终霜 日期为3月28日,平均无霜期224 d.60年来初霜日以2.66 d/10a的速率推迟,终霜日以-2.88 d/10a的速率提前,无霜期以5.54 d/10a的速率显著延长.21世纪10年代初霜日最晚,终霜日最早,无霜期最长.初霜日期于2004年发生突变,终霜日和无霜期于1998年发生突变.从空间分布来看,河南省初霜日 自南向北逐渐提前,终霜日 自南向北逐渐推迟,无霜期自南向北逐渐缩短.未来河南省初霜日期推迟,终霜日提前和无霜期延长的趋势将会延续,初、终霜日和无霜期主要受纬度的影响.

    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时空变化特征河南省

    基于超级电容辅能的电动微耕机复合电源系统研究与试验

    薛劭帅蔡宗平李庆杨崇山...
    179-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电池组为单一动力源的电动微耕机在丘陵山地复杂多变的作业工况中,锂电池频繁瞬时大电流波动放电,严重影响锂电池的能效及寿命,本文将超级电容应用在电动微耕机上构成复合电源,并对该复合电源的参数匹配及能量分配策略进行了研究.结合电动微耕机实际作业情况,设计了逻辑门限控制策略,控制系统以主控芯片STM32F103为核心,使用C语言编程,对单一锂电池电源和复合电源两种工作模式下磷酸铁锂电池的工作电流、功率、温度、容量衰退速率等进行了试验与分析.田间试验表明,在一定土壤条件下,复合电源工作模式与单一锂电池电源相比,针对电机不同转速和不同地块,磷酸铁锂电池电流平均波动范围分别缩减14.37,13.07,14.3,15.23,13.77A,平均峰值功率分别下降43.6%,75.2%,77.4%,76.4%,60.3%.由于超出阈值的部分大电流由超级电容补充,磷酸铁锂电池输出电流变平缓,使磷酸铁锂电池组免受突变大电流的冲击;复合电源中磷酸铁锂电池组平均温升相较于单一电源锂电池组分别下降0.13,1.48,1.67,2.26,3.45℃;在试验作业时间内,复合电源中磷酸铁锂电池组平均容量衰退速率分别下降2.1%,9.1%,9.7%,9.2%,4.4%,在长期频繁使用情况下,复合电源系统微耕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要高于单一锂电池系统.该研究可为复合电源在农机装备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电动微耕机磷酸铁锂电池超级电容复合电源逻辑门限控制策略

    并网逆变器三矢量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

    何潜何攻陈力帅红...
    192-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布式电源可独立运行,也可并网运行,但为了实现分布式电源的高效利用,一般要并网,通过变换器方式是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探讨了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技术策略.并网逆变器采用双矢量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在采用单矢量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时输出电压矢量固定、网侧电流畸变率高、无功功率脉动大等问题,但双矢量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在两个矢量均为有效矢量时输出矢量的幅值不可调,且仅对无功功率实现了无差拍控制,有功功率脉动仍较大.针对这些不足,在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并网逆变器的三矢量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将两个有效电压矢量与一个零电压矢量作用在一个控制周期内,使输出矢量方向与幅值均可调,且采用有功、无功功率无差拍控制的方式来计算矢量作用时间,进一步提高了控制精度.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单矢量、双矢量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并网逆变器采用三矢量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的电流谐波含量更低,功率脉动较小,鲁棒性更强.

    直接功率控制并网逆变器三矢量无差拍控制模型预测控制

    基于虚拟流场与MSD模型的道路拥堵缓解算法

    陈云飞冀杰柏鉴张宇航...
    203-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车间通讯的协同驾驶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智能交通系统的道路安全和通行效率,其中,利用协同换道技术解决瓶颈路段的拥堵问题正逐渐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流场与质量—弹簧—阻尼模型(VFF-MSD)的道路拥堵缓解算法,通过模仿流体加速通过瓶颈的特性并结合虚拟的质量—弹簧—阻尼模型(MSD)对车辆换道过程进行控制,提高瓶颈路段的通行效率.首先,建立瓶颈路段的虚拟道路流场模型并进行流体力学仿真分析,得到流体的纵、横向速度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确定车辆在道路上的换道策略;其次,建立换道车辆在目标车道上的投影,并在车辆投影与 目标车道的前、后车辆间建立虚拟MSD模型,选取合适的弹簧刚度和阻尼系数保证协同换道过程的安全性;最后,控制所有车辆以最大速度和适当的安全车距通过瓶颈路段.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多车辆场景下可以有效缓解瓶颈路段的拥堵情况,使平均行驶时间减少11.52 s,平均速度提升6.4 m/s,通行效率提升12.17%.

    虚拟流场协同换道自动驾驶汽车质量—弹簧—阻尼模型拥堵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