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李明

月刊

1673-9868

liaokun@swu.edu.cn

023-68252540

400715

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10年版于2010年12月出版,在该引证报告中,《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总被引频次为1817,影响因子为0.710,综合评价总分为73.5分,在该引证报告发布的1946种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综合排名第85名,在综合大学学报类期刊中综合排名第1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垄作免耕对紫色水稻土肥力演变的影响

    张岚秦川谢德体石秀丽...
    138-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长期垄作免耕对紫色水稻土肥力的年际演变影响,为稻田耕作、培肥管理提供科学参考及建议.依托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紫色土肥力肥效长期定位监测基地,选取垄作免耕(Ridge and No-Tillage,RNT)、常规耕作(Conventional Tillage,CT)和冬水田(Flooded Paddy Field,FPF)3种耕作管理模式,统计分析了1990-2018年的土壤pH值以及土壤有机质、全量氮磷钾、速效氮磷钾的质量分数,采用改进后的内梅罗指数法对长期不同耕作措施管理的水稻土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长期垄作免耕能够有效提高稻田0~20 cm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质量分数,与1990年相比,到2018年,其增幅分别为42.2%,37.1%,30.0%,122.5%,352.0%.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中全钾和速效钾质量分数随时间迁移并无明显变化.垄作免耕稻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平均值最高,为0.66,分别比常规耕作和冬水田高0.09和0.18.长期垄作免耕能够有效提高紫色水稻土养分质量分数,提升稻田土壤综合肥力.

    耕作方式垄作免耕土壤肥力

    城镇化进程中耕地时空格局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以扬州市为例

    禹文东吴涛罗云建李晓明...
    147-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快速城镇化导致我国的耕地面临数量持续减少、质量不断下降的风险,而中小城市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研究中小城市的耕地资源动态变化规律以及时空演变趋势,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形势下的耕地高质量使用与管理、生态保护和资源协调发展等意义重大.运用ArcGIS空间分析与经济计量分析方法,研究并揭示2000-2020年扬州市耕地时空演化的特征,选用增强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s,BRT)算法分析了地理空间、社会及经济层面13个潜在驱动力因子对耕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2000-2020年扬州耕地净流失面积在不断扩大,耕地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集中在扬州市区及3个区县的周边乡镇.② 减少耕地的主要去向是建设占用,且占用耕地主要分布在扬州的主城区及下辖县(市)城区的周边,耕地的连片整体性受到不断破坏,破碎化的趋势有不断增加的趋势.③ 扬州耕地变化的时空特征是地理空间和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000-2020年扬州耕地的变化受经济因素的驱动作用明显,特别是2005-2010年时段,耕地变化受人均GDP影响较大,而受自然因素的影响非常有限.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形势下,扬州市需要转变城镇发展用地的使用模式,要从粗放式扩张向挖掘自身潜力转变,要避免建设用地对优质良田的无序占用,要进一步探索全市范围内耕地使用、生态空间保护的补偿机制,为同类城市耕地高质量使用与管理提供借鉴.

    耕地时空特征景观格局驱动因素扬州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A+H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陈凤霞郁静
    160-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2016-2019年A+H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审计师个人特征、被审计单位特征及会计师事务所特征3个方面,实证考察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审计师学历、被审计单位规模、管理费用率、财务状况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呈显著正相关;被审计单位治理、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事务所成长性、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呈显著负相关.该文不仅丰富了关键审计事项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内容,还为注册会计师合理确定关键审计事项,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提供了参考.

    关键审计事项审计师个人被审计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影响因素

    京津冀住宅用地市场健康度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赵超然邵京京葛京凤
    172-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健康度视角,利用TOPSIS-灰色关联度模型测算2013-2017年京津冀住宅用地市场健康度,采用差异指数、空间自相关、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其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研究期内京津冀住宅用地市场健康度波动上升,位序变化较为稳定,城市间发展差距呈缩小趋势.② 京津冀住宅用地市场健康度呈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在空间上集聚分布,表现为以京津为热点区、外围地市为冷点区的"中间热 南北冷"空间格局,整体发展趋势由"冷"转"热".③ 住宅用地市场健康度受经济、社会、对外开放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影响因子的贡献力由大到小依次为非农产业产值占GDP的比例、人均GDP、人口密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例、城镇化率.

    住宅用地市场健康度影响因素TOPSIS-灰色关联模型面板数据模型京津冀

    多元数据支持的福州市自驾游风景道选线研究

    邹诚李霄鹤玄锦周银茁...
    183-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驾游是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主导式旅游出行方式,自驾游风景道的构建承担着推动区域旅游经济的恢复和促进旅游资源优化配置的重任.基于此,以福州市为例,融合自驾游客的旅游数字足迹、OSM道路网络数据和风景点的经纬度信息等多元数据,借助ArcGIS 10.2,运用最邻近指数、Ripley's K函数、栅格计算器等分析方法,分析了福州市旅游风景点和自驾游客兴趣点的空间分布特征,探索了福州市单一风景资源和多种风景资源的主线—副线—支线的三级自驾游风景道选线方案.结果显示:① 福州市风景点整体呈聚集状态,在不同行政区域内分布的非均衡性特点突出,具有随距离增加聚集强度不断弱化的"空间衰退"规律;可达性空间分布呈"中心—外围"特征,市域边缘形成多个可达性低谷区.② 自驾游客兴趣点沿道路分布明显,沿西北—东南方向延伸,整体呈"大分散,小聚集"分布状态,表现为"大核—次核—小核"的格局.③ 分别提出了自然风景道、红色文化道、历史人文道特色的"一主一副多分支"的自驾游风景道选线策略.④提出了上述包含2类或3类风景资源的复合型风景道,串连了21个和19个节点景区,覆盖123个风景点.以期能够为市域自驾游风景道体系构建与提升自驾游服务品质提供理论与方法借鉴.

    多元数据福州市自驾游风景道选线旅游

    商贸活动介入下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马聪白钊成唐雪琼
    199-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间结构特征是传统村落历史演化的见证及未来发展的基础.本文以滇缅驿道沿线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形态学和空间句法进行分析,解读村落的整体形态及内部结构.研究结果发现,商贸型村落与农业传统村落存在空间结构的差异:① 商贸型村落具有更大的用地规模,长宽比形态与农业型村落无明显差异;② 商贸型村落的路网基于效率原则建设,单条道路的长度更长,农业型村落的路网基于可达性原则而密度更大,单条道路长度更短;③ 使用300 m距离选择度与全局角度选择度分析村落空间结构发现,商贸型村落空间形成对内、对外两个不同的结构中心,而农业型村落没有明显的结构中心分化现象.研究所得的量化分析结果展现了村落发展的动力机制,为传统村落的空间规划及活化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持.

    商贸型村落空间结构滇缅马帮驿道

    基于细微观结构的分级加载作用下预制管片变形破坏机制研究

    赵立财
    210-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隧道工程快速发展,预制管片越来越多应用于地下工程当中.该文采用颗粒离散元理论,基于管片大型抗弯试验原理、力 位移准则及平行粘结接触本构模型,建立了单轴压缩模型反演出混凝土的细观强度参数.在颗粒离散元模型分析中,综合考虑预制管片内部变形及力学各向异性,基于随机算法开发随机骨料生成算法,并将其应用于预制管片抗弯试验模型.结果表明:预制管片往往从最下部出现拉裂纹,同时接触下部出现裂纹;随着加载增大,底部拉裂纹向上部扩展,同时上部混凝土达到抗压极限值出现压裂纹,接头底部由于旋转效应出现崩裂破坏,导致管片整体失稳.管片最上部加载位移达到1.6 mm时,应力达到峰值18.0 MPa,随着加载继续,由于混凝土出现压裂,应力下降;最下部始终处于拉应力状态,当位移达到0.8 mm时,达到最大拉应力3.2 MPa,由于拉裂纹扩展,拉应力迅速降低,并保持较小拉应力,接头处剪切应力在加载位移为1.6 mm时达到峰值10.4 MPa.南京市地铁窑上村站 晓庄站区段隧道地质条件复杂,通过抗弯试验确定其能满足承载力要求.

    预制管片颗粒离散元抗弯试验骨料裂纹

    四行荞麦精量播种机设计与试验

    李明生谢守勇刘凡一叶进...
    219-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荞麦种植地小且分散的特点,根据荞麦精少量播种的农艺要求,研制了四行荞麦精量播种机,并根据国标设计进行了排种性能离散元仿真优化验证、台架试验和田间试验.设计了外槽轮式荞麦精少量排种器、单组仿形开沟器、船铲式开沟铲、整体刮板式覆土器、整体仿形机架和传动系统.排种器台架试验表明,各凹槽中荞麦种子平均填充数量为6.6颗,不同转速下排种器每旋转一周平均排出荞麦种子133颗.整机台架试验表明,排种器排量随槽轮工作长度增大而线性增加,不同工作长度下各行排种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均小于3.9%,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小于1.3%.田间试验表明,覆土率为96.4%,平均覆土厚度为2.3 cm,覆土厚度合格率为84%,平均播深为7.1 cm,播深合格率为100%,最大播种量为9.15 g/m2,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为9%.以上性能指标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该研究可为荞麦精量播种机具的研发提供参考.

    机械化播种机荞麦精量田间试验

    基于非对称互注入WRC-FPLDs的波长可调谐的混沌同步

    郑秋兰高子叶唐曦谢瑛珂...
    229-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基于两个非对称互注入弱谐振腔法布里 珀罗激光器(weak-resonant-cavity Fabry-Perot laser diodes,WRC-FPLDs)的波长可调谐的混沌同步系统,实验研究了系统的同步性能.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非对称注入强度和频率失谐条件下,两个互注入 WRC-FPLDs的对应模式之间能实现高质量的超前 滞后混沌同步,最大互相关系数Cmax可达 0.90以上.增加两个互注入激光器之间的非对称注入程度并采用适当的负频率失谐有助于提升系统的同步性能.

    弱谐振腔法布里-珀罗激光器非对称互注入波长可调谐混沌同步

    土地流转何以促进农户增收——基于收入来源的视角

    朱琳陈荣赓廖和平尹悦娇...
    前插2,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流转是促进农户多渠道增收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收入来源的视角出发,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的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OLS)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如何影响农户增收,并分别考察土地转出、土地转入对收入增加的影响差异性.结果表明:① 土地流转具有收入效应;② 不同土地流转形式的收入效应存在差异,其中土地转出户实现增收,土地转入户短期内收入减少;③ 从收入来源看,在土地转出与财产性收入关系中,土地租金具有中介效应.在土地转入与经营性收入关系中,农业机械化、土地价值具有中介效应.为促进农户增收,本文从化解土地流转风险角度出发提出,应采取完善土地流转促进增收的制度保障、加大产业发展的帮扶力度、提升农户务工就业保障等措施以充分发挥促进增收的中间机制作用.

    土地流转农户增收倾向得分匹配法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