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南石油大学

朱世宏 教授

双月刊

1674-5094

028-83035158

028-83035260

610500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西南石油大学学报中心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国际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4-5094;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51-1719/C(C为社会科学总论)。《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号已于2008年12月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了。《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设置的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石油天然气经济、理论与方法、语言及其他、探讨与争鸣等,主要刊登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管理学研究、文学研究、企业文化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内容。《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由我校党委书记朱世宏同志担任。《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由原《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变更事项而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平台用工中责任承担:现状、规制路径与反思

    阿依提江·哈力里麦买提·乌斯曼
    8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平台用工中,一个平台从业者同时为多个用工主体提供劳动已不足为奇,这使平台用工中由谁承担用工责任成为焦点问题.理论界和司法裁判实践提出了坚持传统规制路径、扩大传统规制路径、创设新型规制路径等三个举措.传统规制路径是在劳动法现有规则下,审判机关面对急于处理的平台用工责任案件时采取的无奈举措;扩大传统规制路径存在一定的风险,若没有把握好扩大的范围,则会抑制劳动市场经济的发展;新型规制路径,即增设第三类劳动者与创设雇佣合同的举措,为由谁承担平台用工责任之难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平台用工责任规制路径要适应用工模式的新变化,不断修订和完善,以更好解决平台用工责任问题.

    平台用工责任承担平台从业者第三类劳动者雇佣合同

    论综合认定法在帮信罪"明知"认定中的运用

    梅贺钱晓伟
    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帮信罪")呈现出了网络犯罪的新特点.学界、实务界多将司法解释中的帮信罪"明知"认定条款视作推定,实属理解偏差.通过对条款性质的拨乱反正和对印证证明的剖析,提出了基于补助证据进行综合认定的方法,以期解决帮信罪主观"明知"认定的实践难题.综合认定主张摒弃证明标准印证化的观念,但并不排斥印证方法的使用;其不是印证证明的补充,也不存在适用的先后顺序.在综合认定中,裁判者应始终坚持法定证明标准,通过补助证据显示出的细节信息,结合经验法则综合且审慎地认定"明知",从而作出公正裁决,维护司法公信力.

    帮信罪认定明知印证证明综合认定补助证据

    论精神控制行为的侵权法规制

    肖雪
    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精神控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从先行行为与交往安全义务理论的视角看,精神控制行为具有违法性,是类型性侵权行为,故在损害后果要件中应对纯粹性精神损害予以认可.从相当因果关系理论的视角看,精神控制行为与纯粹精神损害及生命健康等人身损害具有因果关系,故在行为人具有故意或过失的主观过错且不具有免责事由之际,行为人实施精神控制侵害他人权益构成侵权,需承担侵权责任.总之,精神世界并非法外空间,行为人实施精神控制,因故意或过失造成受害人损害,行为人应承担侵权责任.

    精神控制先行行为理论纯粹精神损害相当因果关系公序良俗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批判思想及启示

    李东坡王心怡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见证了马克思哲学立场和革命态度的转变,这种转变蕴含在马克思对德国宗教问题、制度弊病和哲学局限的反思和揭露中.马克思遵循现实性、针对性、重点性和使命性的原则,从宗教批判入手,对德国的制度现实和哲学现状进行了深刻批判,并探索实现人的解放之可能.新时代,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要从马克思的批判思想中汲取与错误社会思潮开展斗争的理论经验和方法启示.要敢于同错误思潮进行"搏斗式批判",以公开其渗透行径;要及时对错误思潮开展"重点式批判",以揭露其内容实质和政治企图;要善于采取多样化方式开展系统性批判,以解构错误思潮内核;要围绕事业发展开展使命性批判,筑牢主流意识形态防线,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思想保障和强大精神动力.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批判思想批判原则社会思潮意识形态新时代

    高校思政课增强大学生历史自信的学理探赜

    林文俊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自信是对历史发展的清醒认知,是接续奋斗的精神力量.高校思政课是增强大学生历史自信的主阵地,理应在理念传播中深化大学生对自信自立的认知与理解,在知识传导中契合大学生对成长发展的需要和期待,在理论传授中强化大学生对责任担当的坚守与践行.增强大学生历史自信是长期渐进的教育实践过程,必须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善用典籍、典故、典例阐释历史自信的中国故事、善用"大思政课"拓宽增信铸魂的时空场域、善用喜闻乐见的话语建构可亲可信的对话互动.迈向新的使命征程,高校思政课要重视教育教学的阐释力与信服力、穿透力与引领力、感召力与凝聚力,教育引导大学生通达明理、启智润心、激扬斗志,引领大学生增强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满怀坚定信心.

    高校思政课教学大学生新时代历史自信

    我刊获评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