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南石油大学

杜志敏

双月刊

1674-5086

swpuxuebao@yahoo.com.cn

028-83035295

610500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cience & Technology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刊出院内教师的科研成果为主体,也刊出部分来自现场关于油气勘探、油藏工程、钻采工艺及设备、油气井完井与保护、油田化学、油田地面工程等方面的科研成果,突出反映了石油天然气工业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石油文摘PA等收录;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压裂施工曲线应用于深层页岩气水平井裂缝评价

    闫建平来思俣郭伟廖茂杰...
    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页岩气水平井通常没有取芯、电成像等资料,增加了裂缝识别难度,而压裂施工曲线能较好地反映出压裂效果和压前天然裂缝的发育情况.以川南泸州Y101区块深层页岩气地层为例,根据携砂液阶段压裂施工曲线类型及特征刻度水平井压前裂缝层段、基质层段的测井响应特征,利用小波变换提取反映裂缝信息的高频微弱信号建立小波变换综合系数(WI)、交会图优选6项对裂缝响应敏感的参数指标、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法构建裂缝评价综合系数(FI),并进一步结合不同压裂施工曲线类型与测井信息的关系,实现了水平井裂缝层段识别及发育级别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携砂液阶段压裂施工曲线形态有下降型(Ⅰ)、下降稳定型(Ⅱ)、稳定型(Ⅲ)及上升型(Ⅳ)4种类型,其中,当自然伽马高值、补偿中子和密度明显增大、声波时差增大伴"锯齿状"周波跳跃、双侧向呈"正差异"且WI≥0.18,FI≥0.430时,压裂施工曲线为下降型,裂缝发育好(F—A级);0.390≤FI<0.430时,既有下降型又有下降稳定型,裂缝较发育(F—B级);0.350≤FI<0.390时,为下降稳定型,裂缝一般发育(F—C级).

    深层页岩气水平井压裂施工曲线裂缝评价测井信息

    中江气田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藏地层水微观赋存状态及产出特征

    邓文龙衡勇冉旭
    1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地层水微观赋存状态研究,可为有利区优选和气井生产制度优化提供参考和依据.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核磁共振、两相渗流实验、测井以及生产动态资料,开展中江气田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藏的孔隙结构、地层水赋存状态及产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江气田沙溪庙组Ⅰ、Ⅱ、Ⅲ类储层中值喉道半径平均为0.30、0.16和0.04μm.地层水以自由水、毛细管水和薄膜水的形式赋存于储层中,薄膜水普遍存在,毛细管水主要存在于喉道半径小于0.100 μm的喉道中,断砂配置较差及构造相对低部位储层可见自由水.气井产水来源主要为凝析水、毛细管水和薄膜水,整体表现为产水量小、矿化度低、水气比低且后期增大的特征.相对高含水饱和度区的评价和开发应以Ⅰ、Ⅱ类储层为主要目标,产水气井生产过程中应适当控制生产压差.

    中江气田沙溪庙组致密砂岩地层水微观特征产水特征

    扇三角洲储层质量差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

    许允杰吴胜和张可熊绮聪...
    2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扇三角洲沉积作为一种重要油气储集场所,其储层质量差异特征对剩余油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前人认为砂岩储层的物性韵律和粒度韵律变化一致,粒度较粗的扇三角洲砂砾岩储层质量韵律和粒度韵律是否一致尚不清楚.以滦平盆地桑园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人机拍摄、人工观测及室内岩石分析化验的方法,研究扇三角洲储层质量差异特征及控制机理.结果表明:1)小砾岩和粗砂岩分选适中,泥质含量低,原始孔隙高且更抗压实,储层物性最好;粒度变粗分选变差,粒度变细泥质含量增高,均会导致其储层物性变差.2)在正韵律分流河道和正韵律河口坝中,垂向上从底部向上由中—细砾岩变细至中—细砂岩,储层物性先变好再变差,横向上从中部向两侧粒度变细,储层物性变差;反韵律河口坝垂向上从底部向上由细砂岩变粗至粗砂岩、小砾岩,物性变好,横向上从中部向两侧粒度变细,储层物性变差.

    滦平盆地西瓜园组扇三角洲桑园剖面储层质量差异

    基于复杂地质建模的地震导向钻井技术及应用

    张希晨刘晓波崔京彬陈茂山...
    4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构造变形区增加了井眼轨迹设计和施工的难度,容易导致预测深度与实际深度相差甚远,同时,现有的地震导向钻井技术尚未成熟.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三维地质建模的地震导向钻井方法及流程,高效准确地完成钻前地质评价、井轨迹设计和钻井实时校正.流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1)复杂地质建模,经过设置模型初始参数、断面建模和层面建模,得到精细三维构造模型,在此基础上生成储层敏感属性模型.2)三维井轨迹设计,根据属性模型反映的构造、储层和油气藏特征,并结合钻井工程需求,在三维属性模型设计并拾取井轨迹.3)创建"标志层倒三角逐层逼近法"进行速度-深度交互校正,利用施工井新钻遇的标志层深度校正速度体,使深度域三维模型逐渐接近真实地下模型,入靶点预测深度不断接近真实深度,及时指导钻进方向并规避风险.流程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成效,预测深度误差率小于0.2%,工作效率提高5倍.

    复杂地质建模三维井轨迹设计地震导向钻井钻井实时校正预测深度

    川西南部茅口组台洼边缘礁滩相新认识

    杨柳梁虹王伦彭忻...
    5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已发现气藏多为裂缝-孔洞型灰岩气藏,规模有限.近年来,川北地区YB7井和JT1井相继钻遇茅口组高能滩相储层并均获高产工业气流,取得了四川盆地茅口组台缘油气勘探的重要突破.为了更好地指导川西南部茅口组油气勘探,在沉积、地质及古地貌等基础研究上,结合最新高品质三维地震、时频重磁等资料发现:1)川西南部茅口组发育开阔台地—台洼边缘—斜坡—台内洼地沉积,台洼边缘礁滩相大规模分布,在三维地震剖面上"丘状、杂乱、断续中弱振幅"反射特征明显;2)川西南部北东向基底断裂发育,主要形成于晋宁期,在峨眉地裂时期重新活动,产生堑垒拉分格局,是茅口组台洼边缘形成的主控因素之一;3)茅口组台洼边缘礁滩相沉积叠加东吴期淡水岩溶,有形成规模优质储层基础,且其紧邻筇竹寺组生烃中心,基底断裂疏导,源储配置佳.研究对扩大川西南部勘探领域、增储上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川西南部茅口组台洼边缘礁滩相基底断裂主控因素源-储配置

    上扬子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富集机理

    陈雷董建华胡月计玉冰...
    6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上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部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总有机碳含量测试、主微量以及稀土元素等数据对其有机质富集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部页岩沉积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构造稳定,有利于有机质富集.2)各种地质因素对于有机质富集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其中,古生产力对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部页岩有机质富集影响不显著,而陆源输入产生一定稀释性效应;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部页岩沉积期环境为贫氧—厌氧、中等滞留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与保存,但由于龙马溪组底部沉积时期的水体环境较五峰组时期略微开放,导致水体环境对于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两套黑色页岩有机质保存的控制作用有一定差异.3)五峰组和龙马溪组底部两套页岩有机质富集具有差异性.其中,五峰组页岩的有机质富集为生产力-滞留环境协同控制发育模式,龙马溪组底部页岩的有机质富集为保存—开放—上升洋流控制模式.

    有机质富集机理海相页岩五峰组—龙马溪组上扬子地区主控因素

    渤中19-6气田变质岩储层热液型裂缝充填物及油气地质意义

    周翊郭玉洁罗宇航王岩松...
    8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渤海湾盆地渤中19-6气田是2018年勘探发现的特大型凝析气田.变质岩潜山储集系统中发育的裂缝是油气的主要渗流通道和储集空间,而裂缝充填物记录了储集层的流体作用及演化过程,故针对裂缝充填物的系统研究对于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系统观察渤中19-6气田典型岩芯铸体薄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电子探针、LA-ICPMS、阴极发光和荧光分析等实验方法,分析裂缝充填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烃类物质的赋存关系,探讨研究区储层经历的热液活动和油气运移特点及热液活动对变质岩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表明:1)热液型裂缝充填矿物主要由镁菱铁矿+铁白云石+石英、镁菱铁矿+石英、铁白云石+石英3种矿物组合构成;2)镁菱铁矿和铁白云石的原位微区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同期热液流体成因;3)烃类物质主要为赋存于铁白云石中的束缚沥青和赋存于镁菱铁矿中的烃类包裹体,热液活动和油气运移具有同时性,属于同期发生的两类地质事件;4)热液流体对于储集岩裂缝的闭合作用远大于溶蚀扩张作用,对储集岩物性主要起破坏作用.

    渤海湾盆地渤中19-6气田变质岩潜山裂缝充填物热液矿物

    裂缝气藏气井产能特征及产能方程修正方法研究

    李晓平李裕民邵剑波段华庭...
    9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裂缝性气藏具有地质储量丰富和单井产能高的特点,目前常规理论二项式产能方程在裂缝性气藏中的适用性较差,理论计算得到的紊流项远小于实测结果.针对上述问题,以塔里木盆地克深气田为例,从地质认识、测试资料、渗流规律和数值模拟等方面总结了裂缝性气藏的产出特征.分析表明,井筒与天然裂缝相交处是天然气的主要产出井段,气体在天然裂缝的聚集增大了裂缝性气藏气井生产过程中的紊流效应,导致高速非达西效应明显,理论二项式产能方程不能准确评价其产能.在理论二项式产能方程的基础上,回归克深气田理论与实际非达西流系数的关系,建立了裂缝性气藏二项式产能方程修正方法,并用实测数据验证了产能模型的可靠性.实例分析表明,克深气田气井开采过程中绝大部分能量都消耗在紊流效应上,因此,裂缝性气藏开发时需要控产降低压力损失.将理论计算得到的结果代入到"一点法"经验公式中,结果表明,较低的生产压差条件下计算得到的气井产能远高于实际结果,建议合理测试生产压差为地层压力的4%~10%为宜.

    裂缝性气藏气井产能修正方法紊流效应渗流规律

    克拉美丽火山岩凝析气藏产水规律及产水模式

    郭巧珍李道清仇鹏闫利恒...
    106-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克拉美丽火山岩凝析气藏资源丰富,但由于储层岩相多变,裂缝发育,边底水活跃,导致气井在开发过程中产水普遍.准确识别气井水侵规律、产水特征及产水模式,对于气藏新区开发及老区调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克拉美丽典型气藏地质及开发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常规的适用于裂缝型产水气藏水侵识别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结合数值模拟技术更有利于认清产水规律;气藏水侵及产水特征曲线显示主要产水来源为边底水,严重影响气井产能;数值模拟研究结果将气井产水模式分为5类,通过统计分析将研究区典型气藏98 口气井实际产水曲线定性划分为5类,得到模拟曲线与实际生产曲线分类结果基本吻合.基于数值模拟的产水模式划分结果可靠程度高,该研究结果为火山岩凝析气藏气井的部署开发与实时调控提供借鉴.

    火山岩凝析气藏数值模拟产水规律产水模式

    页岩-液体反应及其对地应力的影响

    李皋李泽胡嵩李明昊...
    115-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页岩地层钻完井过程中,页岩-液体反应难以避免.为研究页岩-液体反应机理及其对地应力分布的影响,选取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开展了页岩-液体反应室内实验,明确了其反应机理及结果.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页岩-液体反应对地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页岩-液体反应将造成页岩损伤,衍生微裂缝,同时导致页岩的膨胀变形.页岩-液体反应将对应力分布状态产生影响,且影响程度与缝网复杂程度高度正相关.考虑页岩-液体反应后,压裂过程中地应力分布状态出现显著变化,并造成套管应力随页岩-液体作用时间增加,对套管变形产生影响.

    页岩-液体反应页岩膨胀变形地应力分布状态套管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