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南石油大学

杜志敏

双月刊

1674-5086

swpuxuebao@yahoo.com.cn

028-83035295

610500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cience & Technology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刊出院内教师的科研成果为主体,也刊出部分来自现场关于油气勘探、油藏工程、钻采工艺及设备、油气井完井与保护、油田化学、油田地面工程等方面的科研成果,突出反映了石油天然气工业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石油文摘PA等收录;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页岩有机质体积含量:概念、测试方法及意义

    游利军范道全康毅力周洋...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机质含量是评价页岩生产油气能力的重要指标,对孔隙度及含气量均有影响,也是页岩储层地质甜点评价的关键参数,而有机质含量无法体现有机质的分布、连通性、空间占比及其对油气渗流、储层改造的影响.通过对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厘清了有机质体积含量的概念,给出并分析了公式法、扫描电镜估算法、CT扫描法、低场核磁共振测量法及岩石物理模型法等5种计算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并探讨了有机质体积含量对富有机质页岩油气开发的意义.有机质体积含量指单位体积页岩中有机质的体积,用百分数表示,强化了页岩气层评价与开发中有机孔的重要性,丰富了页岩气储层评价参数体系;有机质是页岩的弱结构点或弱结构面,有机质体积含量的特性为地质甜点与工程甜点指标搭建了桥梁;有机质的可溶性及空间占比为油气储层孔缝溶扩—"物质净移除、减量增渗"新思路的提出奠定基础,将有机质作为溶蚀改造对象,少量有机质溶蚀将极大增加储层改造体积.

    页岩有机质含量有机质体积含量有机孔氧化改造地质-工程一体化

    川中大安寨段页岩排烃效率及其勘探启示

    张本健路俊刚张芮蒋奇君...
    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烃源岩的排烃效率是油气资源评价中的重要参数,排烃效率的研究既可以指导资源评价,又可以作为验证资源评价结果可靠性的重要科学手段.基于目前生烃潜力法的缺陷,提出了改进的生烃潜力法,并利用此方法求取了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大安寨段页岩的排烃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地质条件下,大安寨段页岩的排烃效率分布于0~62.6%.随着有机质成熟度(Ro)的增加,排烃效率逐渐上升,含油饱和度指数先增加后降低.Ro处于0.95%~1.72%,含油饱和度指数大于100mg/g,页岩层系的可动烃含量较高.岩相组合对排烃效率具有明显的影响,在纵向上有页岩向介壳灰岩排烃的趋势,相较于纯页岩储层而言,互层型组合层间缝发育,有利于页岩油流动和产出.综合认为,Ro>1.25%的大一亚段下部互层型组合是大安寨段页岩油的重点勘探目标.该成果可为川中侏罗系大安寨段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四川盆地大安寨段页岩油排烃效率生烃潜力法

    川南五峰组—龙马溪组低阻页岩特征分析及启示

    黄莉莎闫建平胡兴中郑马嘉...
    2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南长宁和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存在低电阻率异常现象,且不同区域低电阻率井产气差异较大,利用物性、地球化学、X衍射、薄片、含气量、生产测试及测井曲线等资料,研究了低电阻率不同类型的特征、成因因素及其对含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电阻率井和正常电阻率井的界限为15Ω·m,次低电阻率井的电阻率主要在10~100 Ω·m;低电阻率井的曲线形态特征主要有"持续下降型"(Rt<5 Ω·m)和"先降低再回返增加型"(5~15 Ω·m)两种;低电阻率的成因因素主要包括有机质过成熟导致石墨化、高含水饱和度、高黄铁矿含量和高黏土矿物含量,对不同类型的电阻率降低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持续下降型"低电阻率井含气性普遍较差,而"先降低再回返增加型"含气性一般较好,向斜构造带底部且埋深较大的位置出现的低电阻率页岩通常为"持续下降型",含气性和测试产能往往都不高,是低电阻率页岩气风险探勘开发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种类型.

    海相页岩低电阻率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有机质石墨化

    克拉玛依油田中三叠统克下组油气产能评价

    石勇方志斌卢炳雄徐欣...
    4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克拉玛依油田530井区下克拉玛依组具有较大油气勘探开发潜力,但单井产能差异较大,阻碍该区目的层进一步的勘探开发.以多油层产出的S2砂层组为研究对象,利用钻井岩芯观察、测井、粒度、薄片、高压压汞、物性以及敏感性等多种宏观及微观分析资料,对沉积储层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将影响重点砂层产能的地质参数和工程参数同储层物性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对未动用区油层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下克拉玛依组S2砂层组中有利油层微相为分支河道微相,针对S2-4和S2-5沉积微相中分支河道的展布可进行针对性地扩边.S2砂层组油层岩石类型以砾岩类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孔隙和微裂缝,孔隙结构非均质性较强,储层物性相关性较好,同时粒径同含油性为正相关.未动用区S2-4和S2-5油层产能受工程参数影响大于地质参数,S2-4和S2-5油层开发前景较好.

    S2砂层组克下组沉积特征储层特征产能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砂岩缝合线特征及成因

    齐荣林畅松黄国家杨香华...
    5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北缘太原组砂岩中广泛发育缝合线构造,缝合线成因机理复杂,且会对砂岩储层的物性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岩芯观察,并通过能谱、扫描电镜、X衍射及铸体薄片等综合分析,揭示了太原组砂岩缝合线的几何形态、矿物组成及其成因机理.研究表明,太原组砂岩缝合线振幅大小差异明显,可划分出波浪型、尖峰型、长方柱型、复合型及网状交织型5种类型.缝合线物质组成主要包括有机碳、石英、伊利石、高岭石、黄铁矿、金红石和锆石,黏土矿物中伊利石的含量远高于围岩,而高岭石含量远低于围岩.缝合线内有机质与黏土矿物具有典型的沉积成因标志,它们可以作为硅质迁移与沉淀的催化剂,导致缝合线内及两侧砂岩孔隙中的硅质沉淀和碎屑石英颗粒的增生.这些缝合线构造是埋藏过程中沉积有机质压溶的产物,是沉积黏土矿物与有机质成岩作用的综合响应.缝合线相关的硅质沉淀与石英加大是研究区太原组石英砂岩致密的主要因素,但沿缝合线易发育裂缝,起到改善岩石渗透性的作用.

    缝合线构造石英砂岩有机质成岩作用太原组鄂尔多斯盆地

    超临界CO2对致密碳酸盐岩力学特性影响

    苟波王琨李骁詹立...
    6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超临界CO2破致密碳酸盐岩具有破裂压力低,易形成复杂缝特点,但其作用的力学机理尚未清晰.选用马家沟组致密白云岩样,采用高温高压超临界CO2饱和流体法,研究了岩样在超临界CO2+地层水的流体中浸泡不同时间后的物性、声波响应、岩石力学特性和破裂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增加,化学溶蚀作用引起溶蚀孔径增大,岩样孔隙度、渗透率增加,而声波速度、动态和静态岩石力学参数均下降;当浸泡时间大于1.0d后,岩样物性参数增大和力学强度降低明显;随着浸泡时间增加,岩样破裂形态由单一低角度剪切缝向高角度剪切缝、共轭缝和剪切、张型复合缝等复杂形态发展;压裂短时间内(小于1.0d)超临界CO2+地层水形成的弱酸对岩石力学强度劣化程度有限.

    致密碳酸盐岩超临界CO2前置酸压力学强度破裂形态

    致密油藏水平井组井间地应力场时空演化特征

    张羽鹏吕振虎李嘉成陈小璐...
    7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平井组开发致密油藏时,孔隙压力大幅下降会显著改变井间地应力的大小与方向,迫使加密井压裂裂缝朝向老井压力衰竭区扩展,导致加密井产量受限.因此,掌握致密油藏井间地应力场时空演化特征是加密井布井与压裂时机优选的重要基础.针对新疆油田金龙2井区致密油藏,基于岩石多孔弹性理论,建立了双水平井组应力-渗流耦合模型,数值模拟得到随孔隙压力下降,井间地应力场的动态变化规律.以水平主应力方向发生反转时的孔隙压力变化值为评价指标,开展了储层物性和压裂完井参数对地应力时空演化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孔隙压力下降,井间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发生反转;储层基质渗透率、井间距减小,单井单位储层厚度日产量及压裂缝间距增加会加快主应力反转,而初始储层孔隙压力对水平主应力变化趋势无影响,其中主要影响因素为井间距.

    致密油藏水力压裂渗流孔隙压力地应力场

    气井高速非达西效应主控因素分析

    汪洋王彬罗建新赵传凯...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藏开发实践表明,高速非达西效应对气井产能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气藏,高速非达西效应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于地层压力较低的气藏,当气井产量较高时,高速非达西效应表现比较强;而对于地层压力较高的气藏,相同的气井产量,高速非达西效应可能并不强.其原因在于气体在较高的地层压力下压缩程度很强,密度、黏度更大,天然气的渗流速度更低,高速非达西效应更弱.根据气井产能方程和雷诺数方程,从气井产量、储层物性和气体性质等方面对影响非达西效应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敏感性研究,基于临界雷诺数得到了达西和非达西渗流界限,建立了天然气达西渗流图版.通过该图版,可以明确非达西效应的强弱,进而为确定气井配产上限提供指导.

    高速非达西效应雷诺数气井产能非达西渗流图版配产

    南缘超高压致密气藏应力敏感及钻井液污染研究

    胡元伟杨硕孔仇鹏刘煌...
    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储层低渗特征和钻井液污染是影响低渗气藏有效建产的主要因素.基于耐超高温高压实验系统和CT扫描技术研究了新疆油田南缘区块1个高温超高压致密气藏(158.6 ℃,146 MPa)渗透率应力敏感性以及钻井液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储层岩芯孔隙中90%以上为粒间孔,且少量粒间孔被方解石胶结物和沥青全充填—半充填;2)在净应力110MPa下,所考察的两块柱塞岩芯(0.001 9 mD,0.032 5 mD)的应力敏感渗透率降低率(相对于储层实际净应力下)分别为39.28%和16.04%,属于中等偏弱和弱敏感;3)定性和定量表征了另外两柱塞块岩芯(0.004 2 mD,0.029 0 mD)在实际操作工况下钻井液侵入特征,发现钻井液均没有突破两块岩芯长度,侵入渗透率为0.029 0 mD岩芯的深度为3.86 cm,但引起的表皮系数达到6.54,表现为严重污染.研究成果对于掌握高温超高压气藏储层特征、钻井液污染认识以及后续储层保护措施建立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高温超高压致密气藏应力敏感钻井液污染CT扫描技术

    渝西区块龙马溪组强封堵油基钻井液技术研究

    钟成旭李道雄李郑涛谢刚...
    103-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渝西区块龙马溪组在水平段钻进过程中因井壁失稳而导致的卡钻、憋顶驱、测井困难等复杂情况频发,研究发现,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块龙马溪组地层微纳米孔、缝发育和钻井液封堵性能不足.因此,在强化现场钻井液封堵性能的基础上优选了钻井液主要处理剂,构建了适用于该区块龙马溪组强封堵油基钻井液体系,室内测试结果表明,经过220 nm和450 nm微孔滤膜时未发生滤失,且综合性能均优于普通钻井液.现场应用表明,龙马溪组水平段钻进过程中未出现井壁失稳问题,与同平台采用常规封堵技术的已钻井相比,平均机械钻速提高8.81 m/h,水平段钻井周期缩短2.79 d,铂金靶体钻遇率100%,创渝西区块深层页岩气井5项钻井指标纪录,强封堵油基钻井液技术能满足该区块钻井工程需要.

    井壁稳定油基钻井液强封堵水平井页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