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能源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能源进展
新能源进展

双月刊

新能源进展/Journal Advances in New and Renewable EnengyCSTPCDC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离子导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孙家骏丁宇徐丹
    459-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由阴极、阳极和电解质三部分组成.电解质作为SOFC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离子传输的主要通道.开发具有高离子传导性的电解质是使电池获得良好性能的关键.目前电解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氧离子导体、质子导体和混合离子导体三大类.简述了近些年这三类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综合目前发展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趋势,对未来电解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氧离子导体质子导体混合离子导体

    航空煤油/乙醇混合燃料荷电喷雾特性研究

    邵翔侯军兴胡文帅吴凯...
    467-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航空煤油/乙醇混合燃料E0、E10、E30、E50的荷电雾化模式及特性,考察乙醇掺混比例、燃料流量、喷嘴孔径对荷电雾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 kV荷电电压范围,E0燃料主要呈单一模式——液滴模式.随着荷电电压的增加,E0燃料由液滴形状转变为纺锤形状;E10、E30、E50燃料均先后出现液滴、脉冲射流、锥射流、偏射流、多股锥射流模式,其中液滴模式由液滴形状变为微液滴形状.随着乙醇掺混比例的增加,E10、E30、E50 的雾化模式转变所需的临界电压逐渐减小,雾化锥角逐渐增大.随着燃料流量的增加,荷电雾化锥角逐渐增大,雾化模式转变的临界电压逐渐增加.喷嘴直径从1.05 mm减小为0.30 mm,荷电雾化锥角变化不明显.

    荷电喷雾航空煤油乙醇雾化模式雾化锥角

    扭曲椭圆管内强化传热及熵产特性

    冯俊奇田果王梦轩谈莹莹...
    473-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扭曲椭圆管内强化传热及熵产特性,基于实验验证,在雷诺数(Re)为710~4 790范围内,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着重分析了包含扭曲比(P/D)和长短轴比(A/B)在内的结构参数及Re对扭曲椭圆换热管内传热和流动阻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依据熵产理论分析扭曲椭圆管内的熵产特性,以期揭示扭曲椭圆管内流体对流传热强化机理.结果表明:扭曲椭圆管内对流传热性能、流动阻力及总熵产随Re的增大而分别增大、减小及增大,随P/D的减小或A/B的增大均增大,且总熵产主要由传热过程不可逆损失引起;当A/B=2.16和P/D=11.90时,传热系数(h)和压降(Δp)均达到最大值;此外,当P/D=26.33和A/B=1.34时,总熵产最小.

    扭曲椭圆管强化传热数值模拟熵产理论

    固态电池电解质碳足迹及足迹家族

    刘子仪张宏亮李茜余佩雯...
    482-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推动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固态电池由于具有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大、工作温度范围宽等优势,是未来电池发展的必经之路,而电解质是电池贡献碳足迹的主要部分.选择无机物、聚合物和复合物三类固态电解质共计 22 种电解质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碳足迹、水足迹、物质足迹、生态足迹和健康足迹等分别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复合固态电解质、无机固态电解质和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足迹影响值普遍遵循依次减小的规律.在所有的足迹类别中,复合固态电解质的足迹影响值均最高,不同种类无机物复合制备的电解质会对环境造成更大的影响.

    固态电池固态电解质碳足迹足迹家族生命周期评价

    水热型地热群井周期性采热性能演化

    刘哲马静晨王维逸杨茜婷...
    494-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热型地热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可开发用于建筑物供暖并能够有效节能减排.基于光纤实时传输技术和现场实际运行参数,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水热型地热群井采热性能开展研究,分析地热群井长期开采过程中温度场动态演化规律和可持续供暖能力.结果表明:供暖期出水温度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波动情况均较为稳定,且最低温度可达到70.7℃;在整个开采周期内,储层内温度场的水平扰动最大范围为188.2 m,表明地热储层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开采特征;30 年开采周期内,地下水位最多下降了 2.56 m,对当地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研究区地热开采系统的建筑可供暖面积介于1.82×104~4.86×104 m2之间,且在持续供暖周期内无明显衰减.

    地热能地温场水热型资源流动阻抗建筑供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