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

袁继炎

月刊

0253-3006

zhxewk@263.net

027-82846835

430014

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胜利街155号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0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小儿外科专业的高水平学术期刊。充分报道中国小儿外科学科领域基础及临床研究的先进理论、新兴技术和前沿成果,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促进中国小儿外科学科的发展。本刊读者主要为从事小儿外科临床、教学、科研的工作者及外科、儿科、产科有关人员。本刊辟有述评、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综述、会议纪要、研究报告、技术革新、病例报告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男童尿道损伤专家共识(2023)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泌尿学组张潍平
    289-295页

    基于TARGET数据库的预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预后的列线图构建

    陈伟明白建喜张炳方一凡...
    296-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并验证用于评估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无事件生存的临床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1986年至2012年来源于TARGET数据库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的817例患儿临床资料,将患儿以2∶1的近似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训练组(544例)和验证组(273例).LASSO回归分析确定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选取重要的影响因素绘制列线图.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价列线图对患儿的危险分层能力,利用一致性指数(C指数)、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和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的辨别和校准能力,决策曲线评价列线图的临床实用性.结果 LASSO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性别、MYCN基因状态、组织学分类、DNA倍体情况和病理类型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无事件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将上述变量纳入预测模型并绘制预测患儿3年、5年、10年的无事件生存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C指数分别为0.612和0.655,训练组3年、5年、10年ROC曲线的AUC值分别为0.642、0.691、0.715,验证组分别为0.701、0.705、0.776,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辨别能力.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的患儿3年、5年、10年无事件生存率与实际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表明列线图的预测概率阈值在0.2~0.6时,使用列线图预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预后更有益.结论 基于TARGET数据库中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资料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以对患儿预后风险进行分层,同时计算出患儿的3年、5年和10年无事件生存率,其能辅助临床决策,建议临床推广.

    神经母细胞瘤预测模型列线图预后

    胸腔镜下分期手术治疗Ⅲ a型先天性食管闭锁的经验

    赵勇黄金狮李爽爽廖俊敏...
    304-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Ⅲa型先天性食管闭锁分期食管重建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未能完成一期食管吻合的Ⅲ a型先天性食管闭锁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3例患儿均为男性,末次胸腔镜下行食管端端吻合时年龄分别为1岁7个月、3个月10d、7个月16 d,观察患儿术后情况并随访.结果 3例患儿均在胸腔镜下完成食管重建术,未行食管替代术.术后均转入儿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呼吸机支持治疗7~10d.1例患儿术后出现吻合口漏,经空肠喂养管肠内营养,放置食管上段吸引管吸引口水,保守治疗后,吻合口自愈.3例患儿术后随访3~12个月,均存在食管狭窄,定期在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中.目前患儿均全量经口喂养,生长发育良好,体重增长满意.结论 Ⅲa型食管闭锁分期手术难度大,一期术后食管内张力延长术是促进食管生长、增加食管弹性的有效手段.二期术中吲哚菁绿荧光成像可辅助瘘管定位,确保分离、结扎瘘管确切,避免周围组织损伤,有效改善预后.

    食管闭锁食管扩张食管造影

    胆道闭锁Kasai术后迟发性胆漏合并肝外胆汁湖的诊疗分析

    吴晓霞刘文跃张晖孙雪...
    309-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胆道闭锁Kasai术后迟发性胆漏合并肝外胆汁湖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21年4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4例胆道闭锁Kasai术后迟发性胆漏合并肝外胆汁湖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2例;行Kasai手术的中位年龄为44d,范围在37~84d;比较患儿胆汁湖形成前后血液白细胞计数、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浓度,总结其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并随访.结果 4例患儿入院时白细胞计数、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较胆汁湖形成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下降.4例患儿予以积极抗感染、经皮肝外囊肿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cystic drainage,PTD)治疗.其中3例采取超声引导下PTD术,3例患儿中2例引流4~5周后拔除引流管,1例因胆汁性腹膜炎再行腹腔镜下PTD;另1例行开腹PTD,2周后移除引流管.4例患儿均治愈,随访6个月胆漏及胆汁湖均无复发,再行腹腔镜下PTD的1例患儿Kasai术后10个月因胆管炎、肝功能衰竭家属放弃治疗而死亡,其余3例携自体肝持续生存,目前仍在随访中.结论 胆道闭锁Kasai术后迟发性胆漏合并肝外胆汁湖是胆道闭锁术后少见并发症,术中精准操作可预防发生,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等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PTD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胆道闭锁胆漏胆汁性腹膜炎

    儿童胰周积液内镜下经胃壁穿刺引流5例并文献复习

    任雪杨家健徐琛李军...
    314-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胰周积液内镜下经胃壁穿刺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5例胰周积液患儿行内镜下经胃壁穿刺引流的相关资料,其中男1例,女4例;中位发病年龄8岁;淋巴瘤培门冬酶化疗后2例,外伤2例,胰腺病损切除术后1例;CT下囊肿中位直径9.6cm.分析其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及预后.检索截至2022年6月1日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PubMed及Embase数据库中关于儿童胰周积液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复习.结果 5例患儿中,2例因外伤致胰管不同程度断裂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放置胰管支架,放置支架失败予以同时行内镜下经胃壁穿刺并放置鼻胆管引流;2例经胃镜下穿刺放置鼻胆管引流;1例患儿胃镜下放置双猪尾支架引流.5例患儿术后1个月随访B型超声提示囊肿均明显缩小或消失.1例患儿胰腺假性囊肿复发行开放手术,余4例患儿规律随访无明显手术并发症.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相关文献14篇共65例患儿内镜下经胃壁或十二指肠壁穿刺引流治疗胰周积液,手术操作成功率为93.8%(61/65),因并发症再手术率为12.3%(8/65),再次手术首要原因为支架堵塞(5/8).结论 儿童胰周积液在内镜下经胃壁穿刺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经胃壁留置鼻囊管外引流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部分患儿需要多种治疗方式配合.

    内窥镜胰周积液引流术儿童

    早期经口喂养在婴儿一期肠吻合术后的应用——真实世界研究

    路长贵孙心禾潘诗文陈焕...
    32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经口喂养(early oral feeding,EOF)应用于婴儿一期肠吻合术后的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期间,全国51家小儿外科中心555例行一期肠吻合婴儿的病历信息,根据初始经口喂养时间是否超过48 h,分为EOF组(116例,术后48 h内经口喂养)和传统喂养(traditional oral feeding,TOF)组(439例,术后48 h后经口喂养),将两组患儿按疾病分布、吻合口部位、性别、是否微创手术、手术年龄及手术体重进行倾向性评分1∶2匹配,最终分别有109例EOF组和200例TOF组患儿成功配对,比较配对后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恢复指标差异.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EOF组总体并发症及呕吐发生率高于TOF组(20.2%比 11.0%,x2=4.87,P=0.027;9.2%比2.0%,x2=6.82,P=0.009),两组在腹胀、腹泻、血便、吻合口漏方面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因并发症而导致的暂停喂养率在EOF组和TO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 EOF组的完全静脉营养时间、静脉营养总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 TOF 组显著减少[2.0(1.0,2.5)d 比 5.0(3.0,6.0)d,Z=-10.17,P<0.001;6(5,8)d比9(6,13)d,Z=-5.05,P<0.001;10(7,14)d 比14(10,17)d,Z=-5.62,P<0.001];两组患儿在体重变化、白蛋白变化及前白蛋白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婴儿一期肠吻合术后进行EOF虽增加总体及呕吐并发症发生,但不增加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而且可减少静脉营养使用、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肠吻合早期肠内营养婴儿

    产前诊断的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胎儿出生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王林燕陈益薛佳金钱云忠...
    329-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产前诊断的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胎儿出生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产前诊断为十二指肠梗阻且出生后接受手术治疗的105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57例;首次诊断胎龄在15~39周,出生时胎龄为31+1~42周;患儿出生时体重为(2 746.9±608.6)g;早产38例;入院时患儿中位年龄为9h,范围在1h至21d.出生后患儿呕吐40例,其中未开奶26例,开奶14例.伴发其他系统畸形80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69例,36例患儿合并2种及2种以上畸形.所有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证实患儿病理类型,术后记录患儿开始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观察患儿并发症情况.结果 105例患儿手术均成功完成,其中开腹手术23例,腹腔镜手术80例(中转开腹2例),机器人辅助2例.术中发现病理类型包括环状胰腺78例,十二指肠闭锁15例,十二指肠狭窄10例,肠旋转不良13例,十二指肠前门静脉2例,空肠起始部闭锁1例;其中14例患儿同时存在2处或2处以上梗阻.术后开始进食时间(7.64±3.28)d,术后住院时间(16.66±9.12)d.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其中1例吻合口漏及1例肠梗阻患儿,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另1例十二指肠远端闭锁及空肠近端Ⅲ型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再次行肠切除肠吻合联合十二指肠成形术后好转.结论 产前诊断的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胎儿出生后就诊及治疗时间提前,出生后应禁食及胃肠减压,早期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环状胰腺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通常伴发合并其他系统畸形,产前需重点筛查染色体及心脏.

    十二指肠梗阻产前诊断新生儿病理腹腔镜手术

    单中心20年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再次手术经验及效果分析

    王培李丹丹尹晔牛永华...
    334-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SCR)根治术后患儿再次行手术治疗的原因,总结临床经验和患儿再次手术近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HSCR根治术后接受再次手术的151例患儿临床资料,总结所有患儿的再次手术病因、手术方式、随访结果.根据首次手术时患儿年龄将患儿分为≤3个月组(8例)和>3个月组(143例),比较两组患儿性别、首次手术方式、HSCR病理分型、再次手术原因、再次手术方式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151例再次手术的患儿,主要原因为便秘复发97例(97/151,64.24%),其他原因包括污粪和(或)大便失禁、反复小肠结肠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等.151例患儿再次手术方式以Soave术式为主(60/151,39.7%),其次为"心形"吻合术及Rehbein术式.6例患儿再次手术后失访,其余患儿再次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4例患儿死亡,其余141患儿症状好转或仍存在症状.年龄分组的两组患儿病理分型中,年龄<3个月组患儿以常见型及长段型为主,且病理为常见型患儿比例与>3个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00%比6.29%,P<0.001).两组患儿再次手术原因中,年龄>3个月组中以便秘复发为主,与≤3个月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50%比71.76%,P=0.041).两组患儿预后相比,年龄≤3个月组患儿总体预后较年龄>3个月组差(好转率62.50%比88.32%,P=0.035).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SCR根治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主要是便秘复发,再次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根据首次手术方式、再次手术原因和手术者经验综合判断,近远期临床效果尚可.

    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入路疗效

    加速康复外科指导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围手术期饮食及补液管理方案的制定及临床结果

    张瀚文刘昊楠张学军赵梦奇...
    340-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定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指导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围手术期饮食及补液管理方案,探讨其临床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65例;年龄为(6.6±3.1)岁.患儿根据所接受的围手术期饮食及补液管理方案分为A组(45例)和B组(45例),A组予高蛋白饮食,缩短禁食水时间;B组予普食,术前禁食水6h,术后1 d允许进食;两组患儿其他围手术期管理均遵循ERAS理念.比较两组患儿围手术期饮食、补液情况、术后消化道恢复情况、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组间比较根据数据类型对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或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A组患儿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10.2±4.6)h短于B组(31.1±7.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13,P<0.001).A组患儿术前、术后当日和术后1d补液总量和含糖液量均少于B组(均P<0.001).两组患儿围手术期餐前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前2 h和术后2 d内B组餐前血糖异常(<3.9 mmol/L或>6.1 mmol/L)的患儿明显多于A组(均P<0.05).A组患儿术后3 d总蛋白高于B组[(59.7±4.5)g/L 比(57.0±5.6)g/L,P=0.022],A组患儿术后 3 d 前白蛋白高于 B 组[(172.7± 137.2)mg/L 比(150.2±116.5)mg/L,P=0.010].A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于B组[16(9,17)h 比 25(21,43)h,Z=-5.725,P<0.001],A 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也早于 B 组[20(13,30)h 比 44(24,81)h,Z=-3.162,P<0.001].两组消化道并发症以轻度腹胀腹痛和恶心为主,多数未予处理自行好转,且A组发生率8.9%(4/45)低于B组的35.6%(1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79,P=0.005).A组术后住院时间为(6.5±0.8)d,短于B组的(7.8±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1,P=0.008).结论 ERAS理念下制定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围手术期饮食及补液管理方案可有效缩短患儿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可稳定血糖波动,促进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加速康复外科脊柱侧凸围手术期处理

    SH-SY5Y细胞中EZH2调控GFRα1启动子DNA甲基化的机制研究

    赵凡周崇高彭琨夏仁鹏...
    347-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SH-SY5Y细胞中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调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receptor,GFR)α1启动子DNA甲基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SH-SY5Y细胞中EZH2及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3B过表达及干扰后,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ZH2、DNMT3B、GFRα1 表达水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qPCR检测转染各组DNMT3B启动子区EZH2结合水平及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H3K27)甲基化水平,亚硫酸氢盐测序检测转染各组GFRα1启动子DNA甲基化的程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多组数据的组内比较使用one-way ANOVA分析,并使用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q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显示,EZH2过表达组EZH2的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过表达对照组,EZH2干扰组EZH2的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干扰对照组(均P<0.05);DNMT3B过表达组DNMT3B的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高于过表达对照组;DNMT3B干扰组DNMT3B的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干扰对照组(均P<0.05).染色质免疫共沉淀qPCR显示,EZH2过表达组DNMT3B启动子区EZH2结合水平为2.25±0.15,高于过表达对照组的1.00±0.05(t=-12.82,P=0.006);EZH2过表达组DNMT3B启动子区H3K27甲基化水平为2.47±0.44,高于过表达对照组的 1.01±0.09(t=-6.17,P=0.025).EZH2干扰组DNMT3B启动子区EZH2结合水平为0.57±0.08,低于干扰对照组的1.00±0.06(t=5.80,P=0.029);EZH2干扰组DNMT3B启动子区H3K27甲基化水平为0.31±0.09,低于干扰对照组的1.08±0.17(t=12.24,P=0.007).q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显示,EZH2过表达组DNMT3B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0.58±0.09,低于过表达对照组的1.01±0.13(t=17.75,P=0.003);EZH2过表达组DNMT3B的蛋白质相对表达水平为0.32±0.06,低于过表达对照组的0.54±0.05(t=23.64,P=0.002).EZH2干扰组DNMT3B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1.79±0.05,高于干扰对照组的1.01±0.1(t=-12.00,P=0.007);EZH2干扰组DNMT3B的蛋白质相对表达水平为0.85±0.08,高于干扰对照组的0.51± 0.07(t=-18.78,P=0.003).亚硫酸氢盐测序结果显示,EZH2过表达组GFRα1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为0.28±0.03,低于过表达对照组的0.52±0.01(t=8.93,P=0.012);EZH2干扰组GFRα1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为0.79±0.02,高于干扰对照组的0.52±0.01(t=-44.45,P=0.001).qRT-PCR结果显示,EZH2过表达组GFRα1 mRNA相对表达量为1.87±0.05,高于过表达对照组的1.01±0.14(t=-10.04,P=0.001);EZH2过表达+DNMT3B过表达组 GFRα1 mRNA相对表达量为0.73±0.04,低于过表达对照组1.01±0.14(t=3.27,P=0.031);EZH2过表达+DNMT3B过表达组GFRα1 mRNA 相对表达水平为 0.73±0.04,低于 EZH2 过表达组的 1.87±0.05(t=30.00,P=0.001).蛋白质印迹法显示,EZH2过表达组GFRα1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89±0.07,高于过表达对照组的0.59±0.03(t=-7.09,P=0.002);EZH2过表达+DNMT3B过表达组GFRα1蛋白相对表达量为 0.48±0.03,低于过表达对照组的 0.59±0.03(t=3.51,P=0.025);EZH2过表达+DNMT3B 过表达组GFRα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为0.48±0.03,低于EZH2过表达组的0.89±0.07(t=8.84,P=0.001).qRT-PCR结果显示,EZH2干扰组GFRα1 mRNA相对表达量为0.57±0.13,低于干扰对照组的 1.03±0.13(t=4.29,P=0.013);EZH2 干扰+DNMT3B 干扰组 GFRα1 mRNA 相对表达量为1.59±0.06,高于干扰对照组 1.03±0.13(t=-6.67,P=0.003);EZH2 干扰+DNMT3B 干扰组GFRα1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1.59±0.06,高于EZH2干扰组的0.57±0.13(t=-12.60,P=0.001).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EZH2干扰组GFRα1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28±0.05,低于干扰对照组的0.58±0.04(t=7.59,P=0.002);EZH2干扰+DNMT3B干扰组GFRα1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79±0.07,高于干扰对照组 0.58±0.04(t=-4.19,P=0.014);EZH2 干扰+DNMT3B 干扰组GFRα1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为0.79±0.07,高于EZH2干扰组的0.28±0.05(t=-9.78,P=0.001).结论 SH-SY5Y细胞中EZH2通过抑制DNMT3B的表达,下调GFRα1启动子区DNA甲基化,进而上调GFRα1的表达.

    先天性巨结肠DNA甲基化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