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术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术界
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学术界

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月刊

1002-1698

xsjzzs@163.com

0551-63422973 63411542

230071

合肥市潜山路绿地蓝海国际大厦A-1801

学术界/Journal Academics in China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以宪法精神和创新理念,指导办刊,努力追求学术创新、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探究和解决中国人自身发展问题,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权威和尊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读书次第看朱子工夫论之进路

    康宇
    112-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儒朱熹看重读书工夫,将之视为主体通过知识论进路"外求",以体悟道德存有,并观照生命,以达豁然贯通、与圣同一、心与理一的重要途径.他特别设计出《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诗》《书》《礼》《易》《春秋》的读书次第,遵循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循环往复、整体与局部相互照应的逻辑思路.在其看来,读书工夫要讲究原则与方法,先定根基、夯实义理,然后渐进式深化,以剥茧抽丝的方式逐步提升个体伦理道德水平,并将所悟、所得践履于社会实践.朱熹主张工夫的"渐悟"而非"顿悟",认为人之修养与境界有着进级阶梯,不可急躁,而工夫的最终旨向定位于"政治性".并且,他还肯定了读书工夫中致知进学与主静涵养的同步性,让修养工夫(知)与实践工夫(行)"技德双修"、齐头并进等.

    读书法工夫论知识论渐悟

    社会善治与传播媒介的关系及其利用

    谢金文
    12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善治是以较小的成本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传播媒介,尤其是新闻媒介,与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和权力治理,与社会公平和稳定、安全和信任,都有密切的关系.可促进问题反映、平等协商、管理优化、权力监督,也会因其片面、误导性传播起到相反的作用.需从内容和方法两方面采取措施,充分发挥传播媒介的信息传递、意见交流、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及时反映矛盾、问题和原因,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疏导,使治理更有针对性、及时性、引导力、协同力.防止产生片面传播、误导公众的负面影响,防止因传播媒介对社会问题的掩盖遮蔽而酝酿出爆发性风险.社会的和谐共生,也有赖于传播媒介清除共生关系中的障碍,促进共生关系的优化.尤其要通过权力治理,积极传播正确的、先进的价值观.在新媒体、移动传播时代,更需要运用好新闻规律和传播规律.

    传播媒介社会治理社会信任和谐共生

    超级个体:社交媒体人际传播的中介化特征

    陈接峰
    130-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机交流日益成为人际交流的等效形态,"超个体交流"成为人际交流、信息互动的新方式.人机交流逐步脱离具身临场的场景化要求成为面对面交流的替代、补偿的中介形式,使得交流越来越依赖中介化机制完成.中介化交往带来的显著改变是交流趋向于"超个体",这导致具身交流的社会语境不再被纳入交流之中,注意力被拉回到文本内部语境之中,社会语境被文本化过程滤除.人机交流的模式使得社会交往的具身经验被悬置起来,脱离了具身经验的人机交流,反过来又不得不面临新的机器语境问题.

    社交媒体中介化交往人际传播超级个体

    新时代构建新安全格局的多维审视

    涂成林王岩
    140-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有效构建新安全格局"的总体要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重大论断以来,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又一次理论创新与实践部署,充分彰显"构建新安全格局"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重要地位和引领作用,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深刻演进提供了理论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构建新安全格局凸显了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发展演进的时代特征,标志着我国国家安全理论的深化提升和系统创新,构建了我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整体战略和实践路径,彰显了我国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维护国际共同安全的大国担当和世界意义,亟需我们对构建新安全格局进行多维审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新安全格局总体国家安全观大安全格局新发展格局

    论国家安全能力概念的缘起与内涵

    王秉
    151-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安全能力是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根本所在.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和推进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举措,是推进和增强新时代中国国家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工程.因此,国家安全能力是现代国家安全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理论层面看,国家安全能力概念缘于安全(国家安全)概念的能力论;从实践层面看,国家安全能力概念缘于基于能力的国家安全战略和体系.从国家安全角度看,国家安全能力是指国家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从能力角度看,国家安全能力是指完成国家安全工作所需的手段.国家安全能力与国家能力联系紧密,它是国家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和综合反映,是实现其他国家能力的基础.

    国家安全能力国家安全能力威胁国家能力

    国家文化安全治理困境及其法治应对

    陈小彪
    162-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文化安全法治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宏观战略方面和具体路径方面等多重风险.为了应对文化安全治理的内忧外患,构建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的法治保障体系,应当坚持党对文化安全事业的领导,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文化安全立场,科学构筑文化安全的法治体系.立法方面,应当构建以《文化安全法》为主干的立法体系,遵循文化主权、文化发展等立法原则;司法方面,应当坚持刑行衔接之立场、以人为本之目标、思想回归之路径,坚守责任主义和比例原则;执法方面,应当构建功能分区和分级甄别机制,实现前期审慎干预、后期疏堵结合妥善化解文化危机;守法方面,应当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奠定根基,遵循意识形态形成规律,优化思政教育理念,引领群众自觉守法.

    总体国家安全观文化安全法治路径规范体系

    1957年关于中国哲学遗产继承问题的"百家争鸣"

    李燕
    174-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1957年,北京大学先后召开"中国哲学史座谈会""中国哲学史工作会议",中国哲学遗产继承问题均是中心议题之一.两次会议前后相继,性质一致、内容相近,对遗产继承的意义、方法、内容及标准等展开"争鸣",是学界贯彻"双百"方针的宝贵实践.从更深层次看,中国哲学遗产继承涉及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其背后则反映出对教条主义思想束缚的突破,关于这些问题的学术"争鸣",符合学科发展的逻辑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实为中国学术发展和"双百"方针实施的必然.

    中国哲学遗产中国哲学史座谈会中国哲学史工作会议北京大学"双百"方针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何长辉
    187-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往是社会关系生成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交往理论是精准透视中国式现代化和世界现代化进程发展交融进程的理论之镜.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在全球化和世界性的交往实践中展开,是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当代建构,继承了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实践指向、精神内核、价值旨归,在激发当代文明交流对话的同时,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非正义性,使世界的现代化发展呈现出多样性特征,促进了世界交往新形态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交往理论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意义

    断裂、延续与转化:海外学界儒家中国近代命运的三种书写路径

    赵刘洋
    198-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儒家中国近代命运的分析往往从单一理念出发,要么认为儒家必定成为与现实世界无关的展览品,要么希望将儒家构建为超越现实世界的道德形而上学,两种理念尽管存在诸多对立,但实质上皆认为儒家和现实世界相脱离.回到实践可以看到,儒家体系本身即是理念和实践既矛盾又抱合的统一体,而儒家道德理念在中西互动中经过创造性重构可为构建具有中国主体性的现代化知识体系奠定重要基础.将关于儒家中国近代命运的认知从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支配中解放出来的过程,亦是"历史"与"价值"从二元对立走向二元合一的过程.

    儒家中国现代化历史叙事实践自主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