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术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术探索
学术探索

江克

月刊

1006-723X

xstsyn@163.com

0871-8317526

650106

昆明市二环西路397号

学术探索/Journal Academic Explor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核心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视域看中国式现代化比较优势与世界意义

    李桂花柳丽萍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实质是对现代文明与资本主义相分离而与社会主义相结合之规律的揭示,这既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视域,又参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生成.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道路的百余年探索,正是继承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精神的创新实践,它自觉吸收现代文明成果,同时立足"两个结合"进行文明再造,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确证了现代文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现实可行性.新道路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坚持和平发展,超越了以资本为中心、单向度发展、暴力掠夺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凸显出巨大的比较优势.同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其优越性呈现出深刻的世界意义,它打破了"历史终结论""西方中心论""文明冲突论",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谱写了新篇章,为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为人类文明进步发展创造了新形态.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中国式现代化比较优势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理据、逻辑及进路

    魏海华陆永胜
    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是新的历史方位下"第二个结合"创造出的新文化形态.中国道路、"第二个结合"与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提供了历史、文化与实践的动力.在"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呈现为思想形态的融合创生、文化形态的碰撞生成、文明形态的互摄共生,基于此,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有三种实践进路:塑造中国理念与话语达成观念共识、凝聚全人类共同价值达成价值共识、形成人类文明新形态达成文明共识,进而造就和丰富新的文化生命体,推进新时代中华文化现代转型、中华文明赓续发展.

    新时代第二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人本叙事的逻辑起点、框架建构与传播指向

    邵阳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科学的实践路径,是中国人民通过长期实践自主选择的现代化道路,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本特性,依托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通过人本叙事表达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为本的故事内核,为世界读懂中国提供了有效的路径选择和内容载体.人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和思想的主体,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而这种关键性的主观动能就体现在人的需要.人的需求持续扩展,其实现的方式与程度,客观地由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的设计以及社会制度的本质所决定.以人本叙事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逻辑,是新时代的现代化表达,也是站在全人类共同价值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打破西方话语壁垒,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重要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人本叙事逻辑起点框架建构传播指向

    "大争之世":特点、中国经验以及应对建议

    王文陈修豪刘锦涛龙臣...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世界进入了二战结束以来武装暴力冲突最多发的"大争之世",全球冲突模式、冲突主体、惨烈程度等均出现新变化,给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带来更多挑战与不确定性.本文分析梳理了"大争之世"背景下新式"世界大战"的特征,回顾了中国近年来对外关系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并以中国经验为主线探索了"大争之世"给中国带来的风险及其暗藏的时代机遇.同时,提出五点应对建议,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用公共外交稳定中美关系、重视与隐形地方势力预防性外交、强化全球硬实力辐射、深化区域国别研究这几方面建言中国巧妙应对"大争之世".

    大争之世世界大战中国优势

    "五链"融合赋能文旅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逻辑及实现路径

    明庆忠闫昕刘宏芳
    4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旅新质生产力在引领文旅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文章对文旅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意蕴进行了深入剖析,进一步厘清了创新旨向,揭示了核心理念是科技创新与文化数字化的和谐交融;明晰了科技与人本理念融合触发文旅新消费需求反推文旅新生产供给,致力于显著提升服务品质与生产效率,从而更好地为旅游者带来合意性体验,继而,应用系统论、协同论及产业链理论系统论述了文旅产业链、文旅数据智能链、绿色金融链、文旅政策机制链和文旅创新人才链"五链"的深度融合,并阐释了在发展文旅新质生产力中的协同力量与驱动原理.此外,针对文旅新质生产力发展面对的现实挑战,提出了包括推动文旅产业链的进阶升级、促进文旅智能数据链的飞跃发展、提升绿色金融链的品质与效率、拓宽文旅创新人才链的视野与深度以及完善文旅政策机制链的构建等"五链"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具体行动路径.研究旨在为文旅新质生产力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向.

    "五链"融合赋能文旅新质生产力创新旨向驱动逻辑实现路径

    论政治正义及其实现——基于唯物史观之视域

    康中乾米公豪
    5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治正义是人类对于正义理念在政治活动中信守和践行的期望和向往.其秉持伦理信念和判断准则,体现政治活动的目的.政治正义应以全球正义为理想,人民正义为途径,社会正义为目的.它集中体现政治家强大的政治意志、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政治勇气.引领和倡导政治正义是政治家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期以个人正义促进社会正义,进而彰显并实现政治正义.以宏大开阔的视野审视政治正义在全球政治生态和政治文明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并助推其逐步实现,才能积极促进人类世界的未来发展.唯物史观突出生产方式正义,以人类解放为旨归.马克思主义以实践正义的维度化解了政治正义的难题,实现了政治正义.

    政治正义实践正义唯物史观政治文明

    试析数智时代传播领域的三个关键性改变

    喻国明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正处在工业文明时代向着数字文明时代深刻而巨大的转型中,"革命"是定义当下时代转型特征最为恰切的关键词——它发生在转型社会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过程当中.本文探讨了数智时代传播领域的三个关键性改变:一是认知向度的转型,阐释了人工智能"向后"整合,人类智能"向前"探索的重大改变;二是人类认知从"灌输时代"到"体验时代"的改变,阐明了知识和信息的获取已经转变为"第一人称"的体验和探索,而非"第三人称"的投喂和灌输;三是论证了未来传播领域是游戏为王的格局,指出未来传播的主流平台是游戏平台.

    数智时代传播革命知识向度体验时代游戏为王

    数字游民:自由、责任与新自由主义秩序

    法比奥拉·曼奇内利姚建华徐偲骕
    6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游民是这样一群人,他们运用便携式计算技术和广泛的互联网接入,能在任何地方远程工作,并利用这种自由来探索世界.本文使用民族志和网络民族志研究方法概述了这一最新现象,将其置于生活方式流动性和个体化理论的视角中,通过关注个体化过程所带来的一系列新的责任和承诺,丰富了现有的研究.在研究参与者的解释中,脱离定居主义的生活使他们能够表达一种自由的精神,在这种精神中,极简主义、不确定性和风险取代了物质积累、稳定性和舒适性.不过,这种精神在哪些结构性约束中运作,也是必须予以关注的.本文的目的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将数字游民的社会文化想象——流动性/非流动性,与他们为维持流动性所采取的特定经济策略(包括地理套利和网络资本商品化)进行对比;另一方面,它提供了新的民族志证据,阐明数字游民的自我实现计划如何与企业家精神的意识形态相吻合,使他们得以成为"特权一族",畅行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全球不平等中.由此可见,数字游牧主义是一种适应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生活方式,而非是对既有制度的挑战.

    数字游民生活方式流动性地理套利网络资本商品化

    元宇宙实时多感官社会交互(RMSIs)机制下的公共舆论:呈现场景、传播方式与风险应对

    李晓
    7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时多感官社会交互(RMSIs)机制是元宇宙的核心.相较于传统媒介以及互联网,公共舆论传播通过元宇宙RMSIs机制实现了新的进步与提升.在元宇宙的RMSIs机制下,公共舆论的呈现场景实现了肉身的再现与扩展、虚实的融合与超越、感官的重见与延伸等全息复现的效果.公共舆论的传播在其中也表现出了去中心化、虚拟同步以及情绪拟真的新型方式,但也同时伴生了特定的风险.对于公共舆论通过元宇宙RMSIs机制的传播,应当倡导规范构建、主体协同以及共识重建这三个维度的制度方案以应对其中的风险.

    元宇宙RMSIs公共舆论沉浸传播去中心化

    简评阿尔都塞重塑的三种马克思理论形象

    刘繁荣吴海江
    92-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 世纪60 至80 年代,阿尔都塞立足结构主义方法围绕化解"马克思主义的危机"及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对马克思主义作了独特的阐发,形成了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并勾勒了三种马克思理论肖像,即"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有限的马克思主义""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阿尔都塞所重塑的三种马克思的理论形象之内在关系的实质是一种"理论退却",即从"保卫马克思"走向了"背叛马克思",而造成这一后果的根源在于:一是阿尔都塞早年思想的残迹导致他转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不彻底;二是阿尔都塞用结构主义的方法重新阐释马克思主义所带来的理论偏离的后果;三阿尔都塞沉醉于"理论实践"的想象中,停留于著作间选择所犯的教条主义错误.

    阿尔都塞理论形象结构主义理论退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