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术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术探索
学术探索

江克

月刊

1006-723X

xstsyn@163.com

0871-8317526

650106

昆明市二环西路397号

学术探索/Journal Academic Explor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核心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原则与路径

    包国光李宗芮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支撑,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引擎,为构建新时代国家竞争优势提供了新选择,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动力.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发挥人口规模优势、坚持稳步推进共同富裕、坚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进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根本原则.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方位发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作用,必须通过市场化配置数据要素激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活力,通过提高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释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能力,通过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根基,通过完善数字经济现代化治理体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安全基石.

    中国式现代化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意义根本原则可行路径

    工作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组织——一项基于凤村的参与式观察

    李楠周皓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作队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工作手段之一,近年来在执行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任务中仍普遍采用,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制度优势和治理特征.本文基于一年多参与驻村工作队的经验和调查研究,有意识地运用学术工具观察和分析工作队的独特组织形式.重点对驻村工作队如何破解困境难点、如何实现群众与干部之间的"上接下联"、如何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等实践过程进行深描,呈现工作队所遭遇的时代情境和空间场域,进而探讨工作队作为中国特色的推动重大战略落地的复杂治理机制,是如何通过"上接"与"下联"的结合来实现其目标的.工作队集中力量在特定时段内承接国家战略及其实施要求,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与基层干部、村民进行互动协商,在面临层层压力和重重考验中出色完成重大战略任务.

    工作队上接下联现代化组织

    中国旅游"神话"般崛起揭秘:有效投入与消费升级的双驱动

    明庆忠张文娟
    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用异乎寻常的速度崛起,40多年的发展赶超了众多国家,成为国家旅游"神话"般崛起的典范.这不仅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有优势,也体现了中国对旅游业发展规律和逻辑的科学把握.文章论述了中国旅游的发展历程和现今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重点从有效投入和消费升级两个方面探讨揭示了中国旅游崛起的双驱动机制:(1)以土地、资金、交通、基础设施等为代表的物质投入,和以政策、教育、人力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投入构成了有效投入驱动体系;(2)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消费主体稳步壮大、消费业态不断丰富、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消费质量逐步提升构成了消费升级驱动体系.未来,随着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推进,中国旅游将增强驱动效应,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实现世界旅游强国建设目标.

    中国旅游有效投入消费升级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与能力建设

    马泽放邹绍清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长期执政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性问题.迈入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对于自身长期执政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从历史维度考察,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并非出自自身利益的统筹考量,而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是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始终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己任,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从现实维度审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要观照现实,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实践逻辑,统筹考量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所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和社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从未来发展角度考量,中国共产党要持续提升长期执政能力,就要坚持自我革新,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厚植执政基础,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接续奋斗.

    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历史规律矛盾转化自我革新

    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员干部政治监督工作的理论逻辑、历史演进与基本经验

    李昂张健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加强和改进政治监督,是新时代对党员干部监督工作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总的来看,开展党员干部政治监督工作的理论体系构建,是在党的长期革命、发展、改革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探索、曲折发展、逐步完善、全面深化等历史演进时期而形成的,有着清晰的理论逻辑关联和重要的实践价值.从历史经验启示的角度出发,以注重政治性、系统性、经常性和专业性为实践导向,有利于推动党员干部政治监督工作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完善制度体系、推动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打造专业队伍并形成监督合力.这些宝贵经验为新时代开展党员干部政治监督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政治监督理论逻辑历史演进基本经验

    遗产景观: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理论新视角

    桂榕刘金泉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如何营造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家园"环境、氛围和具体实践的场域,并为其提供中华文化符号体系建构的文化遗产资源,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实践环节的重要问题.从世界范围的遗产实践和学术进展看,遗产景观已成为服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理论概念,具有针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探讨的理论适用性.从现实层面看,遗产景观实践已成为各族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文化实践形式,能生动展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民族文化创新交融的社会发展过程,体现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各族人民建设精神家园的广泛性和民主性,具有解决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问题的针对性和现实合理性.从理论层面看,遗产景观视角可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提供本体论和方法论层面的创新性思考.

    遗产景观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华文化认同遗产实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建构——一种基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阐释

    石路董新强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不仅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认同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和本质的观点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认同是一个动态建构过程,社会交往是政治认同形成的前提条件,要在实践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国家关系的认识看,民族与国家具有异质性,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统一是多民族国家政治认同的趋势,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中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融为一体;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出发,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是多民族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石,而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是政治认同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中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不断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政治认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方法论

    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齐付清孔建勋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华文化认同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情感纽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动力,也是汇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伟力的精神支撑.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共享中华文化知识体系强化各族人民身份认同,以共有中华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情感认同,以共生价值观念形塑各族人民价值认同,以共同意识指导各族人民行为实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着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立足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特性,切实发挥多元主体优势,不断推动中华文化交融发展,推进中华文化体系深入人心,以共同文化记忆、历史观念凝聚各族人民共同心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思想和文化基础.

    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逻辑理路实践进路

    县级融媒体中心深度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

    刘建华
    7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地方党委政府"治县理政"的抓手与平台,作为一种战略安排,融媒体中心有其技术、经济、政治与文化时代背景,数字信息技术不断革新下的挑战与机遇,使得县级传统媒体必然转型为融媒体中心,因而其生产者构成、职能部门构成、渠道构成、产品构成、受众构成、社会构成等必然有新的规律和特点,但本质上依然是一种新闻机构.这就要求我们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来把握这种战略安排,对融媒体中心深度发展的逻辑遵循、核心构成、地方价值、舆论引导和文化建设的理解,就成为管理者、研究者和从业者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

    县级融媒体深度发展治国理政战略安排关键问题

    数字经济时代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形式新样态及其批判

    赵华美刘凤义
    8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形式从生产组织、产权归属和劳资关系三个环节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并加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体系.在数字经济条件下,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形式对于强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体系呈现出新样态,具体表现为平台企业制、劳动者"主动"的自我剥削以及使用权向所有权时代转移.其作为生产关系层面的新变化在缓解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同时,面临着与自身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化和产权社会化客观规律相违背的困境,最终更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形式最终必将被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扬弃和超越.

    数字经济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形式新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