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系统管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系统管理学报
系统管理学报

陈宏民

双月刊

1005-2542

xtglxb@263.net

021-52301082

200052

上海市法华镇路535号

系统管理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ystems & ManagementCSSC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学术期刊。1994年起被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刊源,是管理科学重要期刊。系统科学、系统工程与管理科学等学科在理论上,方法上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实际案例分析。择优刊登博士论文摘要。并介绍相关科研机构与学术团体和著名专家、优秀中青年学者。另有科技简讯及时报道各种学术动态,包括学术会议、学术交流、重大科研项目以及书评、书讯等。为高校的师生和科研人员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什么样的绿色创新模式产生城市高竞争力?——基于fsQCA的组态分析

    赵云辉白佳奇梁宇奇
    420-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创新是实现区域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力量.如何推进绿色创新、提高城市绿色竞争力是创新领域有待回答的重要问题.整合交易成本理论、知识溢出理论与资源配置理论,采用QCA、NCA和PSM方法对25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进行分析,从整体视角探究异质性环境政策、制度环境和集聚效应对城市绿色创新的联动效应,以及不同绿色创新路径是否均有利于城市绿色竞争力的提高.结果表明:单个前因条件并不构成高绿色创新产生的必要条件,也不构成高绿色创新产生的充分条件.异质性环境规制、制度环境和集聚效应联动匹配,形成了城市绿色创新的多样化组态形式,具有明显的"殊途同归"特点.具体表现为制度环境导向模式、命令控制导向模式、市场激励导向模式和政策组合导向模式.4种绿色创新模式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具有"殊途不同效"的特点,并且不同绿色创新模式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研究结论从组态视角为城市开展绿色创新及提升竞争力提供了决策依据,弥补了传统定量分析对该问题解释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绿色创新理论.

    绿色创新城市绿色竞争力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异质性环境政策集聚效应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能预示企业违约吗?——基于中国股市的实证分析

    沈隆周颖
    441-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文本挖掘技术,对上市公司年报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D&A)内容进行文本分析,从文本相似度、文本可读性、文本语调以及管理层预期的角度构建了 MD&A评价体系.通过构建代价敏感GBDT(csGBDT)模型,考察多维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指标对企业违约预测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对企业违约状态有重要影响的MD&A指标及其对违约状态作用的边际效应.研究表明:MD&A指标可以作为替代性数据源准确预测上市公司违约状态;MD&A指标相比传统违约预测变量的预测效果较差;MD&A指标在传统违约判别指标基础上提供了额外的信息含量;csGBDT模型显著提高了对企业(尤其是对违约企业)的判别能力,在违约预测的大数据方法中具有明显优势.在众多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指标中,对企业违约有重要影响的MD&A指标依次为:与前一年相比文本相似度、词汇总量、情感语调2、词汇总量/句子数量、情感语调1和管理层是否发出业绩预测.本文将企业违约预测的研究边界从结构化数据拓展到非结构化文本数据,有助于抑制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企业违约风险.

    文本挖掘管理层讨论与分析违约预测代价敏感GBDT信息不对称

    城投信仰与城投债的定价

    张金宝
    460-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了如何估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城投债的隐性担保问题.尽管新的《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再为任何机构提供担保",但城投债的市场价格表明,投资者仍然相信地方政府会为城投债提供隐性担保,即存在所谓的"城投信仰".将城投信仰定义为市场价格中所隐含的"政府为城投债提供担保的概率",分析了政府提供担保和无担保两种状态下的城投债价格.利用期权定价理论给出了考虑城投信仰的城投债定价公式,并给出利用城投债交易价格数据测算城投信仰的方法和实例.本文的方法基于城投债的产品层面而非行业层面,在城投信仰面临分化的情况下,可更深入地研究政府隐性担保对城投债价格的影响,有助于更理性地看待和评价城投债的隐性担保问题.

    隐性担保城投债城投信仰债券定价

    数字经济、产业智能化与不同技能劳动力间的收入差距

    潘馨悦王乐张紫琼李忠平...
    472-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事关包容性增长的整体实现.使用2010~2020年个体与省级层面相结合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低中技能劳动力与高技能劳动力间收入差距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拉大了低中技能劳动力与高技能劳动力间的收入差距,且产业智能化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中国东部地区、非农业户口劳动力群体中,数字经济对收入差距的拉大作用均得以增强;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农业户口劳动力群体中,数字经济对收入差距的作用分别为缩小和无显著影响.同时,数字经济发展前期对低中技能劳动力与高技能劳动力间的收入差距无明显作用,但后期扩大收入差距的作用逐渐显现.研究结论拓展了数字经济与收入差距相关的研究,为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提供了可操作性建议,有助于为后期数字经济推动包容性增长蓄力.

    数字经济收入差距产业智能化技能水平

    慈善捐赠对企业扭亏效果的影响机制——基于组织合法性视角

    杨京雨王凤彬张文彬安百宇...
    488-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背景下,慈善捐赠作为"第三次分配"手段可有效推动社会公平.企业是我国慈善捐赠的主力军,但在亏损时仍大力度进行慈善捐赠,是一种"反常之举",此行为逻辑是否体现某种理性值得深入剖析.从合法性视角切入,混合使用必要性分析(NCA)和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究慈善捐赠影响企业扭亏效果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面临合法性缺失的亏损企业可以通过慈善捐赠提升外部合法性,企业履行对员工所尽的社会责任则通过提升内部合法性正向调节外部合法性对政府补贴的作用,从而带来绩效扭亏的结果.慈善捐赠是企业达成扭亏效果的关键必要条件,政府补贴在慈善捐赠影响扭亏效果的主效应及其与对员工社会责任的交互效应中起中介作用.本研究深化了有关亏损企业慈善捐赠、政府补贴和扭亏效果之间关系的理论认识,也为亏损企业实现扭亏为盈提供了管理启示和政策建议.

    慈善捐赠政府补贴扭亏效果亏损企业NCA

    家庭支持型主管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内部机理与边界条件

    甫祺娜依·尤力瓦斯田新民
    503-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讨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FSSB)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与社会认知理论,提出一般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与性别(包括员工性别和主管性别)的调节作用.一项针对已婚且育有子女的员工三阶段问卷调查(研究1,n=222)显示,FSSB显著正向影响员工一般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且在FSSB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上述关系受到员工性别的调节作用,当员工为女性时,上述直接和间接影响关系均显著;当员工为男性时则不显著.一项主管-下属配对问卷调查(研究2,员工n=158,主管n=32)重复支持了上述结果,并补充发现主管性别能够调节FSSB与员工一般自我效能之间的正向影响关系.当主管为男性时,该正向影响关系更强.上述结果细化了家庭支持型主管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机理,同时也能为创新管理提供启发.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主管性别一般自我效能创新行为员工性别

    品牌地位定位与复仇叙事设计的匹配效应对品牌态度的影响

    徐岚刘婧徐辛夷官翠玲...
    518-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品牌叙事中品牌地位定位策略如何与故事情节设计共同发挥作用,并影响消费者的品牌态度.以复仇题材的品牌故事为情境,研究了品牌地位定位(强势者vs.弱势者)与复仇叙事情节的交互如何影响消费者的品牌态度.通过一个定性研究和两个实验研究,考察了两种复仇叙事情节设计要素,即品牌在复仇故事中扮演的角色(复仇工具vs.复仇目的)和复仇焦点(为自我复仇vs.为他人复仇),与品牌地位定位策略的匹配关系.研究发现:当品牌采用强势者定位讲述品牌作为复仇工具以及为自我复仇的复仇故事时,消费者的品牌态度会更好;当品牌采用弱势者定位讲述品牌作为复仇目的以及为他人复仇的复仇故事时,消费者的品牌态度会更好;复仇满足感和复仇公平感分别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发现了采用不同地位定位策略的品牌如何设计复仇故事才能带来更积极的消费者品牌态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本文解释了个体对不同品牌地位定位策略和故事情节设计做出反应的心理机制,促进了品牌地位定位策略与品牌叙事研究领域的研究.

    品牌地位定位叙事情节设计复仇叙事复仇满足感复仇公平感

    基于模糊认知图的高铁企业国际声誉形成机制仿真分析

    牛衍亮李思远汪钏孙博...
    536-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高铁企业国际声誉形成机制的动态演化过程,采用一种结合了结构方程模型和模糊认知图的方法进行仿真分析.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宏观因素、企业能力和被感知的能力均与国际声誉呈正相关,与国际声誉之间的相关性大小排序为宏观因素>企业能力>被感知的能力.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宏观因素是引起国际声誉变化的最根本原因.混合分析结果证明了以宏观因素为核心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国际声誉的提升效果最好.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高铁企业提升国际声誉的对策.这种混合方法模拟了因素间的动态交互作用,并在不同假设情景下进行仿真分析,揭示了高铁企业国际声誉形成机制的动态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有助于拓展国际声誉形成机制的知识体系,也可为高铁企业采取针对性策略提升国际声誉提供实践参考.

    仿真分析高铁企业国际声誉形成机制模糊认知图

    征稿启事

    后插1-后插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