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施荣

月刊

1001-506X

xtgcydzjs@126.com

010-68388406

100854

北京142信箱32分箱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Journal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被美国《工程索引》(EI)、英国《科学文摘》(SA)收录,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用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它是面向高科技开发和应用的跨学科期刊,以传播新技术、促进学术交流为宗旨,坚持深度与广度、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方针,努力反映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两大领域的最新成就,报道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科学、军事系统分析、飞行器控制、雷达、光电探测技术、信息获取与处理、运筹学管理与决策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双工干扰机的自干扰对消和目标回波削弱方法研究

    朱虹宇黄敬健王超王延祺...
    3939-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双工干扰机具备同时收、发高威胁信号的能力,在电子对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泄露的强自干扰非线性信号的对消,成为侦收高威胁信号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提升全双工干扰机的干扰效果,提出全双工干扰机的自干扰非线性模型及其模型求解方法;为解决目标掩护能力弱的问题,提出 目标削弱方法。所提全双工自干扰抑制方法旨在提高干扰机的波形捷变适应能力,目标削弱方法旨在提高对目标的掩护能力。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适应雷达波形变化,与传统方法相比,归一化匹配结果实现了将目标削弱至底噪以上2 dB的水平,而传统方法无法实现目标削弱。所提方法能够迅速适应雷达信号的变化,具备更强的自干扰抑制性能,为提升全双工干扰机的目标掩护性能提供了一种技术途径。

    全双工干扰机自干扰对消自干扰非线性模型目标削弱方法雷达波形捷变自干扰对消性能目标掩护性能

    基于子阵处理的宽带波束形成的单脉冲测向

    于少筠谢菊兰何子述李会勇...
    3948-3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宽带单脉冲测向方法适用的波束指向角偏差范围小,且基本未考虑分子阵情况,并忽略了匹配滤波对信号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对宽带线性调频(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LFM)信号,提出一种基于子阵内部补相、子阵之间补时延的宽带波束形成的单脉冲测向方法。所提方法通过子阵级处理减少计算复杂度,降低成本,并且分析了匹配滤波对和/差波束的影响,由此推导与实际和/差波束比更为吻合的单脉冲比鉴角曲线表达式,接着提出一种适用波束指向角偏差范围更宽的角度估计方法。与常规单脉冲角度测量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具有在低信噪比条件下可测角、测角精确度高,对指向偏差角不敏感,且对大/小型阵列均适用等特点。

    宽带单脉冲测向子阵处理单脉冲比鉴角曲线

    基于低轨卫星OFDM信号侦测的隐蔽定位算法研究

    顾博文李林代传金臧博...
    3957-3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巨型低轨通信卫星星座的快速发展,为机会信号导航(navigation via signals of opportunity,NAV-SOP)技术提供了大量优质的信号资源。针对现有低轨卫星NAVSOP技术无法提供持续、稳定定位服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低轨卫星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信号侦测的隐蔽定位算法。所提算法可以与基于卫星信标信号的NAVSOP技术互补,提供持续、稳定的位置信息。分析了多普勒效应对低轨卫星系统OFDM信号子载波和带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接收端信号进行建模;基于谱图修正的OFDM信号带宽估计算法建立基于瞬时带宽的新型观测定位方程,并利用最小二乘算法得到十米量级精度的实时解。实验结果表明,与经典的多普勒定位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低信噪比条件下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

    机会信号导航低轨卫星OFDM信号瞬时带宽估计隐蔽定位

    基于NYFR采样均匀线阵结构的参数估计方法

    陈涛梁曜鹏余玉威
    3965-3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克服传统奈奎斯特采样带来的庞大数据量的影响,且有效解决更宽频带范围内信号接收以及信号载频(carrier frequency,CF)、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参数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Nyquist折叠接收机(Nyquist folding receiver,NYFR)采样的均匀线阵结构。首先,构造多通道NYFR采样阵列结构完成入射信号的接收和折叠采样处理;然后,分析并验证多通道NYFR采样信号的相位一致性;最后,分别在信号源原始奈奎斯特区间(Nyquist zone,NZ)未知和已知的情况下进行仿真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阵列结构下的信号模型不仅适用于CF与DOA联合估计方法,同时还适用于多种DOA估计算法,验证了所提阵列结构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均匀线阵奈奎斯特折叠接收机折叠采样载频与波达方向联合估计

    大频率动态微弱MPSK信号高精度测频算法

    金磊曾富华蒋友邦王媛...
    3973-3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测频方法对多进制相移键控(multiple phase shift keying,MPSK)在信号采样数据非线性变换后直接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简单易实现,但频率测量范围小且精度差,无法适应由 目标高速机动、通信距离远导致的MPSK信号频率动态大、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低的应用场景。针对该难题,提出了一种"粗+精"处理架构的高精度测频算法,粗测状态采用功率谱加窗法粗略测量多普勒频移,精捕状态采用变化率分槽修正和滑动分组平均压缩实现多普勒频移及其变化率的双重精确测量。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大频率动态、低SNR条件下,多普勒频移测量精度达到Hz级、多普勒变化率测量精度达到Hz/s级,显著提高了MPSK信号在大频率动态和低SNR环境下的测频精度和检测灵敏度。

    微弱MPSK信号大频率动态低信噪比高精度测频快速傅里叶变换

    自动增益控制对非合作干扰对消性能建模分析

    王泽何方敏卢洽然张雲硕...
    3981-3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AGC)可以满足强干扰场景下非合作干扰对消系统对高动态的要求,如何定量表征其对干扰对消性能的影响,是指导多通道AGC方案设计的关键。通过谱分析与特征子空间的方法推导得到AGC的稳态增益与 自相关矩阵特征值的映射关系,建立干扰对消权值的瞬态模型。基于干扰对消权值的解析表达式,详细分析稳态增益对干扰对消性能的影响规律,揭示了稳态增益与稳定性、收敛速度以及对消比之间的定量关系。同时,进一步研究AGC的调控过程初始增益、步长、平均步长时间、多通道控制策略对干扰对消瞬态收敛特性的影响,可以有效指导多通道AGC方案设计。仿真结果验证了权值瞬态模型的正确性以及干扰对消性能分析结论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理论与仿真的分析结论可以用来指导AGC方案的工程实践。

    非合作干扰对消高动态自动增益控制权值瞬态模型干扰对消性能

    基于PO-PTD优化方法的厢式车辆电磁散射特性研究

    王龙汪刘应刘顾葛超群...
    3992-3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大尺寸和复杂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快速精准计算分析方法是提升目标特征信息提取能力的重要手段。车辆目标的散射场主要源于反射和绕射的综合作用,因此采用物理绕射理论(physical theory of diffraction,PTD)引入棱边绕射效应,改进物理光学(physical optics,PO)方法,从而建立电大尺寸和复杂目标电磁散射模型的PO-PTD混合型高频近似优化计算方法,以提升目标特征信息提取能力。进而,基于PO-PTD优化方法分析电大尺寸厢式车辆目标的电磁散射问题,研究其雷达散射截面积(radar cross section,RCS)周向分布特征对频率与擦地角的响应特性。车辆各方位的电磁散射特性与其对应的结构形状有密切关系,涉及大平面镜面反射、二面角反射、边缘绕射等多重效应。车辆RCS分布曲线形态随着擦地角增大而呈现先扩张后缩减的变化,并随着频率增大呈现缩减态势。车辆前向车头与后向车尾对擦地角变化最为敏感,是影响RCS曲线形态变化的主导因素。本研究可为电大尺寸和复杂目标电磁散射特性评估与控制技术提供关键的技术基础。

    电磁散射特性车辆目标物理光学物理绕射响应特性

    空间微动多目标双基地雷达回波仿真方法

    朱义奇艾小锋徐志明赵锋...
    4000-40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态回波数据是研究空间微动多目标探测与识别的基础。基于散射中心模型研究了双基地雷达微动多 目标回波仿真方法。首先,分别为各个空间微动 目标建立相应的观测坐标系;然后,根据微动模型求解目标散射中心在观测坐标系下的位置,再将观测坐标系下的散射中心坐标转化到基准坐标系;最后,求解微动距离变化并结合双基地可视条件进行回波仿真。动态仿真和电磁计算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可以广泛应用于空间微动多 目标成像、特征提取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微动多目标双基地雷达回波仿真

    SAR图像目标轮廓增强预处理模块设计

    龚峻扬付卫红刘乃安
    4010-4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中的3个通道数据均相同、以至于在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网络对其进行目标检测时会造成通道信息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基于对SAR图像中各种目标物轮廓特点的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平滑和锐化滤波的通道扩展预处理算法模块,并将其命名为ORLM(Original,Roberts,Laplace,Mean)模块。所提算法可被封装、集成并应用于目标检测算法的数据读取程序,可将每个通道数据均相同的SAR图像进行通道扩展,并且保证扩展后的通道数据充分包含目标的全部轮廓信息。通过将有否搭配本预处理算法的目标检测网络在不同舰船目标检测数据集上进行训练、测试及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预处理算法可被应用在各种目标检测算法中,起到提升检测准确性的作用,且不会明显降低检测实时性。

    图像处理合成孔径雷达深度学习目标检测

    基于广义逆高斯纹理结构的目标检测算法

    陈铎范一飞粟嘉郭子薰...
    4018-4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海杂波模型选择失配现象以及由假定海杂波纹理结构完全非均匀导致的相干检测器性能损失问题,提出基于广义逆高斯(generalized inverse Gaussian,GIG)纹理结构空间相关性的目标检测算法。首先,分析相关杂波背景下的目标检测模型,引入海杂波纹理结构的空间相关性并将其作为先验信息;随后,基于两步广义似然比检测(generalized likelihood ratio test,GLRT)准则推导相关GIG纹理背景下的相干检测器。最后,通过理论证明所提检测器对散斑协方差矩阵和目标多普勒导向矢量具有恒虚警特性。基于仿真测试的实验结果和实测数据表明,所提检测器在均匀和部分均匀杂波背景下均提升了对海面目标的检测性能。

    海杂波广义逆高斯纹理纹理空间相关性相干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