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施荣

月刊

1001-506X

xtgcydzjs@126.com

010-68388406

100854

北京142信箱32分箱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Journal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被美国《工程索引》(EI)、英国《科学文摘》(SA)收录,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用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它是面向高科技开发和应用的跨学科期刊,以传播新技术、促进学术交流为宗旨,坚持深度与广度、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方针,努力反映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两大领域的最新成就,报道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科学、军事系统分析、飞行器控制、雷达、光电探测技术、信息获取与处理、运筹学管理与决策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NSGA-Ⅱ的车载光学测量设备任务调度方案优化

    许强强柴华
    2393-2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车载光学测量设备任务调度方案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支配排序的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Ⅱ,NSGA-Ⅱ)的多目标遗传算法。首先,建立了包含约束、优化指标在内的观测任务调度问题的数学模型。其中,针对多优化指标进行巧妙处理,将某些不作为最优指标的优化指标作为指标约束进行处理。其次,基于NSGA-Ⅱ中的快速非优超排序方法计算多目标适应度函数与选择算子,多目标优化求解得到的Pareto最优解集即为任务调度方案集。最后,通过仿真算例对所提算法进行了求解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解决任务调度方案优化问题,为车载光学测量设备的工程实践提供了 一定的参考。

    车载光学测量设备任务调度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

    无人机系统MTBF和使用可用度的建模与仿真

    陈旭李岳张书锋
    2401-2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无人机系统组成结构复杂、影响其可靠性可用性的维修保障因素较多的问题,基于设备寿命分布假设,构建了考虑预防性维修和起飞前故障检查的系统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MTBF)和使用可用度解析模型。并模拟无人机的维修过程,采用蒙特卡罗仿真的方法进行MTBF和使用可用度的仿真分析。解析与仿真两种方法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为无人机确定保障方案提供技术途径。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使用可用度预防性维修起飞前检查

    远程联合打击下防空火力单元机动路线预测研究

    吴浩南狄凌松司守奎万兵...
    2413-2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蓝双方演习进攻作战中,为全面夺取战场制空权,通常将蓝方防空火力单元作为首波重点打击目标,因此如何准确预测蓝方防空火力单元活动规律,科学设计联合侦察打击行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系统分析防空火力单元所采用的机动保障模式,结合防御能力定义给出防御能力计算公式并引入栅格网络模型完成定量计算,基于保障范围约束、阵地资源约束以及机动流程约束,面向实际保障需求,以最短机动路线和最高防御能力为优化目标,建立了适用于地面防空火力单元机动路线的预测模型。其次,针对所构建的非线性模型求解难题,提出了模型线性化转换和求解方法。然后,在最优转移路线的基础上,设计了 一种构建机动路线库的算法,从而生成蓝方机动路线的概率预测方案,解析蓝方防空火力单元的机动规律。最后,基于案例仿真,验证了所设计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和全局高效性,可实现对蓝方防空火力单元机动路线的有效预测。

    多目标规划最短路线线性化处理防空火力机动路线预测

    针对低速目标的飞行器中段航迹快速规划

    熊子淳刘永善
    2424-2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长航程飞行器打击低速舰船目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滚动序列凸优化算法的中段航迹快速规划算法。使用滚动规划框架将航迹更新问题转化为初始与终端位置更新后的单次航迹规划子问题,构造多约束凸优化问题并使用序列凸优化算法求解。提出滚动规划周期收缩策略,减少航迹更新次数。设计了一种改进参考航迹生成算法并使用了信赖域自适应收缩策略,在保证规划效果的同时有效提高计算速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规划效果优良,可满足在线规划的要求,且与一般的滚动序列凸优化航迹规划算法相比速度更快。

    飞行器航迹规划凸优化滚动规划框架移动目标

    基于微形变分析的电容式MEMS加速度计温漂误差精密估计方法

    齐兵程建华赵砚驰汪籽粒...
    2437-2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的电容式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加速度计(capacitive MEMS accelerometers,CMA)温漂误差(temperature drift error。TDE)补偿方法存在非精准溯源TDE致使TDE估计精度低、反复尝试估计模型构型导致构建过程复杂繁琐的问题,提出基于微形变分析的CMA TDE精密补偿方法。首先,通过微形变分析内部结构精准溯源TDE,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RBFNN)构建改进型TDE精密估计模型;其次,基于专家经验和模糊理论提出Expert-Fuzzy辅助决策下TDE估计模型辨识方法,为改进模型提供有效的构型指导;然后,设计升温试验测试CMA,构建传统模型和改进模型并通过对比其输出偏置稳定性评估TDE估计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构建过程大大简化,补偿后CMA偏置稳定性提升约35%。本方法能够更加精准地估计TDE,有效解耦硅基材料的温度依赖性并提升CMA的环境适应性。

    微机电系统温漂误差估计微形变分析Expert-Fuzzy辅助决策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基于天线方向性参数辨识的航空器测向研究

    袁伟力汤新民顾俊伟
    2446-2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雷达测向是航空器必不可少的合作型监视手段,其中测向天线的方向性参数决定了测向的精度。基于传统相邻比幅测向原理及比幅测向误差,提出修正比幅测向模型。基于修正比幅测向模型,确定需要辨识的天线方向性参数,提出一种误差修正遗传模拟退火(error correction genetic simulated annealing,COR-GSA)算法对未知定向天线方向性参数进行辨识。利用自主设计的测向双通路接收机开展辨识实验,并用1 000组航空器真实方位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COR-GSA算法辨识天线方向性参数的测向精度最高。最后,利用辨识后的天线方向性参数对航空器进行方位跟踪,跟踪误差较未进行方位修正的跟踪误差降低了 18。3%。

    航空器测向天线参数辨识修正比幅测向方位跟踪

    尾翼控制小型超空泡航行体运动稳定性分析

    严平李超畅
    2456-2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可偏转尾翼对小型超空泡航行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建立了具备尾翼控制功能的小型超空泡航行体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对航行体动力学系统进行仿真计算,根据Lyapunov指数谱和相轨图对系统稳定性进行判定,运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对不同尾翼反馈增益下的稳定系统、周期振荡系统以及混沌系统进行分析,得到了速度衰减情况下无动力小型超空泡航行体保持稳定运动的反馈增益参数区间,结果表明,无动力小型超空泡航行体可以通过调整尾翼的反馈增益参数进行姿态控制并实现稳定运动。

    超空泡航行体尾翼控制非线性动力学稳定性

    基于大指令变化率下的防空导弹姿态控制方法

    闫帅豪魏明英郑勇斌
    2465-2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防空导弹的目标机动性较强带来的姿态控制品质变差的问题,提出一种事件触发控制方法。首先分析了由于目标机动性过强导致的指令变化率未知,以及指令变化率过大导致稳态误差较大的原因。针对此问题引入非线性最速跟踪微分器获取指令变化率,研究指令变化率与姿态角误差之间关系,定义稳态效应指标,并在该指标基础上设计了基于事件触发的新增控制量。采用滑模控制和扰动观测器使系统在指令变化率较大条件下的稳态误差被抑制在5%误差带之内。在工程实践的背景下,数值仿真考虑了气动参数拉偏以及执行机构限幅,仿真结果验证了设计的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防空导弹姿态控制触发控制微分器稳态效应指标

    基于综合变轨的高轨远程自主交会规划方法

    徐广德何晶晶
    2475-2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近圆偏差线性方程研究了高轨远程交会问题,基于面内三脉冲变轨策略建立了双层非线性规划模型。外层采用粒子群算法对第1个和第2个脉冲纬度幅角进行寻优,对传统固定在远地点或近地点的方法进行改进。在确定第1个和第2个脉冲纬度幅角后,内层采用近圆偏差线性方程,快速迭代求解第3个脉冲纬度幅角和3次脉冲的速度增量。仿真结果表明,所提规划方法可用更小的燃料代价在指定时间内到达指定的变轨终端,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高轨远程交会自主规划近圆偏差线性方程

    复合式高速无人直升机飞行力学建模及操纵策略研究

    杨洋黄维宁杨永文徐亮...
    2481-2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螺旋桨复合式高速无人直升机同时具备了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的优势,是目前高速飞行器的研究热门之一。针对双螺旋桨复合式高速无人直升机进行了飞行力学相关分析和操纵策略研究。首先,以干扰因子的方式构建旋翼对机翼的气动干扰模型,机身模型采用风洞实验数据,然后,建立该直升机的非线性飞行动力学模型。针对操纵冗余问题,提出一种操纵策略,以权重系数来分配操纵通道,通过添加平均螺距杆纵向通道,由螺旋桨平均螺距控制前飞速度。在此基础上进行配平,实现了各个杆操纵量在3个模式间的光滑过渡,从而验证了操纵策略的合理性。

    双螺旋桨复合式高速无人直升机操纵冗余飞行动力学模型操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