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海
学海

胡传胜

双月刊

1001-9790

xue-hai@jlonline.com;xuehai1990@126.com

025-83391490

210013

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

学海/Journal Academia Bimestri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类国际交流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立自主性与改革新范式的生成逻辑

    夏锦文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现代化.独立自主现代化具有改革"门槛效应"、"植根效应"和"时间效应".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改革叙事彰显出典型的独立自主性演进逻辑,包括保障现代化与改革战略主动的独立自主逻辑、自主决定改革方略及路径的自主决策逻辑、基于国情促进改革生成与深化的内生演进逻辑和主动设置改革原则与定向的自我约束逻辑.开展必要理论准备,具备关键实施主体,形成有效制度供给,探索适宜改革方法,构成了中国独立自主现代化的改革成功之道,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和改革进程中保持自身独立性提供了宝贵启示.

    中国式现代化独立自主全面深化改革新范式内在逻辑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和位育"与"三位"的"一体化"

    张翼朱古月冯希莹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决定我们在关键时期的改革方向与改革要求.在教育、科技与人才所形成的"三位"与"一体"中,科技创新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人才支撑科技创新进度,教育决定人才数量与人才质量.由此形成"三位一体"结构,发挥"中和位育"功能,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与活力,以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教育科技人才

    对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知识"的反思与厘清

    贾玉娇
    2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成熟的深刻反映,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走向纵深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现有研究,从地方性知识与普遍性知识的张力这一基本理论问题出发,反思关于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知识";通过辨析地方性知识与普遍性知识的内涵及关系,明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内涵,即建构何种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何谓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的自主,以及如何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国式现代化地方性知识普遍性知识

    从实求知:中国自主知识的生产逻辑——基于费孝通著述的分析

    陈占江
    3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实求知"既是费孝通一生坚持的学术原则,亦是中国自主知识的生产逻辑.在知识论上,"知"既是对社会生活之"实"的选择性反映,亦对其具有建构性作用;在本体论上,社会生活之"实"既是在空间中横向扩展的有机整体,亦是在时间上纵向延伸的垂直结构;在方法论上,"求"既是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实现平等互惠和视域融合的过程,亦是推动"实"与"知"良性互构的手段."从实求知"所蕴含的知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是对西方现代学术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融合,为中国自主知识的生产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实践路径.

    从实求知自主知识生产逻辑费孝通

    中国式社区研究的现代生成:从文化自觉到学术自觉

    赵万里莫太齐
    4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费孝通晚年强调学科的"文化自觉",可谓是对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历程、社会功能与文明比较价值的再定位.本文以"中国式社区研究"衔接这一问题线索,也是对社会学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新思考.中国式社区研究的生成,实质上是吴文藻及其学派致力于西方现代社会学与人类学的本土化,以推动中国文化主体自觉的产物.这一学派立足"社会"范畴,兼收并蓄西方社会学思想流派之长,并将"社区"概念本土化,以此作为学科化研究布局的纽带.通过对社区社会学理论脉络的本土融通,他们不仅以区位学派的观点延展文化学派的空间视野,也以文化学派的观点补足区位学派之历史感,从而形成了中国社区研究的内在理论意识.随着实地研究工作的深入,费孝通发展了社区分析的文化类型学框架,逐步建构起以"乡土中国"为参照的比较文明研究范式.

    社会学中国化中国式社区研究文化自觉学术自觉

    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制度基础

    任勇朱友伟
    5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构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需要将分析论域拓展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情境之中,以基于中国场景的知识生产、增长以及整合为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蕴含着多面向的社会主义价值,其所适配的本体论、认识论以及方法论是内在统一的.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构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需要以制度本体论引领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强化制度认识论与自主知识体系的双向赋能关系、聚焦制度方法论对于完善自主知识体系的助推作用,从而夯实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制度基础.

    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制度建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制度基础

    找回传统: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路径初探

    句华杨腾原
    7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是重要的.把"找回传统"视作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一种路径,就是主张继续重视传统治国理政智慧以及前辈学人在其教研思路中体现的"重视传统"的学术传统.当下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对"传统"的观照不足,存在"缺口",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需要找回传统以补齐缺口.找回传统,在操作层面需要做到找回主流、找回现场、找回课程、找回老师;在组织层面必须重视大学以及与大学有着联系的其他组织所能提供的组织条件;在观念层面已经具备了由国家自觉、文化自觉和学科自觉提供的观念支撑.

    历史传统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学科自觉自主知识体系

    建构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何以可能

    姜晓萍康传彬
    8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构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是提升中国公共管理学学术解释力、问题解决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必然选择.本文从认知逻辑、实践逻辑、发展逻辑这三个维度,回答了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何、如何、何为等关键问题.在认知逻辑维度,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以关注公共性、聚焦公共组织等学科特质为基底,以主体思维、平等对话、内源驱动、本土标准等自主特色为抓手,经过知识点的结构聚合与功能耦合而形成的有机知识系统.在实践逻辑维度,通过分析我国公共管理学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的自主性成分,发现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基本存量与现实进展.在发展逻辑维度,提出打造概念群、聚焦问题域、融通逻辑链、廓清要素场等具体策略,助力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提质升级.

    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

    如何重申政治现代性的基调:极化年代的政治哲学

    谭安奎许楠
    9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方社会日益严峻的政治极化冲击了政治现代性的一些基本价值,但也充分体现了现代性的自反性特征.个人主义、领域分立和进步主义形成了政治现代性的三个不稳定的支点,其中,进步主义可以有强、弱不同的版本,前者对个人主义和领域分立具有颠覆效应;个人主义虽然与传统社群主义分道扬镳,但承认与尊严的社会维度却为群体本位的差异政治留下了空间.极化年代的政治哲学要重申政治现代性的基调,就需要凸显个人尊严的社会基础,同时从社会科学理论上探索社会工程的可能性而不仅仅是对其展开道德批判.与此同时,积极介入关于善观念的公共讨论并主动参与技术批判,也是现代政治哲学推进现代性自我救赎的重要工作.

    政治极化现代性的自反性个人主义领域分立进步主义

    反思政治科学实证研究方法:趋势、挑战与展望

    祁玲玲
    110-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治学研究有着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基本分野,政治学方法论是政治学实证研究的关键支撑.从20 世纪90 年代政治学方法论(political methodology)发展成为独立而稳定的研究领域以来,经历了定量方法全面融入、政治学方法多元化、因果机制革命以及大数据的全面冲击等阶段.政治学方法论日趋专业化、复杂化,其不断更迭、日新月异的态势给政治学实证研究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争论,如何在理论驱动、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博弈与融合,在跨学科视野以及方法论多元化的趋势中进行具有"政治学"气质的知识生产对政治学实证研究构成了持久的挑战.对于政治学方法论的教研体系仍然欠缺的中国政治学界,如何通过进一步给予定量研究更多空间,从而推动政治学方法论整体进步是政治学发展的重要议题.

    政治学方法论实证研究定量研究方法论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