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海
学海

胡传胜

双月刊

1001-9790

xue-hai@jlonline.com;xuehai1990@126.com

025-83391490

210013

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

学海/Journal Academia Bimestri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类国际交流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荒政与大一统国家:国家韧性形成的内在机制

    周光辉赵德昊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统国家的长期维系和不断重建是中国国家韧性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但中国国家韧性的形成并不来自于独特的地理条件,中国反而是自然灾害高发的国度.自然灾害通过对农业生产的威胁而给大一统国家带来了强大的政治压力.国家对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统称为荒政.中国历代王朝都极为重视荒政.成功的备荒救灾不仅以大一统国家为前提,荒政也是中国国家韧性的塑造机制.荒政实践作为国家提供的公共物品,强化了王朝国家的资源调动能力,推进了国家官僚组织建设,规避了中央政府基层控制权的旁落,巩固了普通民众对大一统国家的政治支持.荒政还为大一统国家的重建提供了心理基础、历史共识、制度遗产和基础设施.从与自然灾害的对抗中形成的国家韧性仍然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程.

    荒政大一统国家国家韧性形成机制

    家户小农:韧性国家的历史社会根基

    陈军亚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并非一个抽象的制度或者观念的共同体.国家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之上,社会基础决定国家的制度和观念特性.从国家的社会基础来看,中国表现出韧性特征.这种韧性在中国国家形态的长期历史演进中,表现为国家在克服困境应对危机时的适应性、稳定性和自我发展性,以及由此实现的长期延续性.中国的历史是在家户小农的社会基础上长期演化发展而来.家户小农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立生存、自我发展的韧性.具有韧性特质的家户小农,为国家形态的演进提供了延续和稳定的机制,包括小规模生产的适应机制、对国家政权低度依赖所形成的自组织机制、基于血缘延续的稳定机制等.

    家户小农韧性国家历史社会根基

    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财政逻辑

    颜昌武
    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税收是现代国家形成的直接动因,基于纳税人同意的税收,使国家完成了从"掠夺之手"到"扶助之手"的转型.作为规范政府收支及运行的制度安排,财税体制集中体现了国家与市场、国家与社会以及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分配关系.我国财税体制一直在探索中不断变革,税制改革的历史反映了中国现代国家建设艰辛而恢弘的发展进程.一部税制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央与地方关系不断调整的历史,其最终的指向则是理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新一轮税改表明:税收反映了国家的汲取能力,更体现了国家的再分配能力;税收对国家建设的作用不仅在于为国家提供岁入,更在于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行政改革国家建设税收央地关系国家与社会

    变革时代的家与个人:对《飘》的解读

    肖瑛
    3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飘》是以亚特兰大为场景描写美国内战和重建时期南方人的日常和情感生活的史诗级文学作品.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赋予该作品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相较于历史著作,《飘》对家庭情感和价值的刻画更为细腻和生动.因此,若将《飘》置于美国历史整体中来研究,就可以从中发现"老南方"的家庭生活及其变迁的模式和动力结构.南方人家庭想象和生活的三重模式即血缘和姻亲家庭、种植园以及整个南方,建构和维系这多重家庭模式的动力结构是家长制与母爱、等级与平等、忠诚与责任等三对范畴,它们在现实生活和历史变动中各自辩证结合,或维护老南方的家庭生活,或适应社会的变革.但是,内战和重建为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的"新南方"的兴起创造了机会,这一个人主义为拯救家而生长,却让家失去了灵魂.这样,"回家"和"回不去"就成了战后南方人不得不面对的困境.《飘》所揭示的这一困境,其实是现代社会变迁的必然结果,是现代人的普遍困境.

    《飘》老南方家庭主义个人主义家长制母爱

    当前中国社会同居现象的伦理精神分析

    许敏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中国社会同居现象似有取代婚姻之势.然而同居与婚姻具有本质差异,婚姻是从实体性出发的精神,双方执着追求成为"一个人"而扬弃自身的单一性,在深厚持久的亲密关系中获得实体性自由.同居则以个体的个别性或特殊性为出发点,是缺乏普遍物统摄与维系的无精神行为.同居行为或以爱的情感为基础,或以原子式的集合并列进行试婚,甚至以赤裸裸的性自由为目的.由于缺乏婚姻中以普遍物为精神纽带,为成为"一个人"而进行自我约束的伦理努力,任何形式的同居都无法提供实体性的自由.扬弃个体的自然直接性和主观任性,拯救婚姻能力,抑制同居是教育的伦理使命,也是我国伦理道德发展的重要课题.

    同居精神婚姻

    家庭研究与社会认知:理解日本家庭社会学史的一个视角

    陈映芳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家庭研究在中国社会学界正呈现出不同于原有家庭社会学分支学科的学术样态.这样的学术现象对中国的家庭研究和社会学研究具有怎样的意义?本研究简略回顾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家庭研究,并梳理介绍对日本明治以来学术界的家庭研究、日本战后家庭社会学演变的分析,旨在说明,在中国、日本等后发国家,社会学的家庭研究从一开始就与知识界的社会认知需要密切相关;在方法上则一直与整体主义方法、实证的社会史方法,以及传统文化论等方法缠绕在一起.对作为社会基础性制度的家庭的研究,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变动局面及学术生态的推动或限制.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对社会认知和社会理论、社会思想产生特殊的影响.通过这种国际学术史的了解,我们能更清晰地认识当下中国的家庭现象和家庭社会学的研究.

    家庭研究社会认知日本"家"理论近代家庭

    韦伯思想在中国

    苏国勋
    6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斯•韦伯很早就被引入中国,但其影响力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显现.韦伯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同中国社会变迁以及社会学崛起的进程相一致.中国的社会学一方面需要从韦伯的论述中汲取其弥合行动与结构、唯物与唯心二元对立的成果,彰显其多元因果分析的论述路径;另一方面则要基于中国的文化语境对其《儒教与道教》所阐发的若干基本观点,如儒教与清教的可比性、理想类型运用之得失以及普遍历史与历史个体之关系,进行深刻反思.唯其如此,才能借助韦伯之论述推进我们自己的"文化自觉".

    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普遍历史历史个体

    产业复杂化、企业合规与商业贿赂

    许叶萍石秀印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是对企业合规与违规原因进行分析的研究.企业行贿行为在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出现和蔓延,原因之一是企业和产业的复杂化.复杂化对传统的正当信念形成了挑战,使经济理性变得更加有限,使制度规制落后于经济发展的现实,同时又能够对接本土文化的规则.未来的对策是建立一套符合产业复杂化特征的规则系统和规则导引.

    合规行为企业行贿正当信念有限理性产业复杂化

    论经验质感

    贺雪峰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科学本质上是研究经验的科学.一个优秀的社会科学研究者应该有良好的经验质感.经验质感是在长期田野调查中形成的身体本能.田野包括历史的田野和现实的田野.相对来讲,现实的田野因为具备更加丰富密集可得的有效信息,而更有利于训练经验质感.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缺乏经验训练所形成的经验质感.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往往将田野工作单纯当作研究资料的搜集过程,忽视了田野工作首先应当训练研究者,改变研究者的思维模式,使研究者形成经验质感.只有有了经验质感,研究者才能具备在研究中想事的能力,社会科学研究才可以防止纯粹的概念游戏.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需要开展以形成研究者经验质感为目的的大量的田野工作.

    经验质感饱和经验社会科学方法论田野调查

    生态环境与高管薪酬激励——基于空气质量的非货币性收益视角

    张帆于双丽沈永建
    93-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气质量是生态环境的核心要素,会通过影响人的行为选择进而对微观企业决策产生影响.本文分析了以空气质量为代表的宏观生态环境因素对微观企业高管薪酬激励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空气质量能够显著降低高管的薪酬业绩敏感性.并且相较于国有企业,空气质量对非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的影响作用更大.在控制了地区空气质量的内生性问题后,实证结论依然保持不变.该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空气质量影响微观企业行为的研究领域,丰富了高管激励影响因素的理论文献,亦为实践中的企业高管激励提供了实证借鉴.

    空气质量高管非货币性激励薪酬业绩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