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海
学海

胡传胜

双月刊

1001-9790

xue-hai@jlonline.com;xuehai1990@126.com

025-83391490

210013

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

学海/Journal Academia Bimestri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类国际交流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制度实践与理论创新

    刘立明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治党实践与理论创新的百年历程,正是依规治党法治内涵逐步积淀并不断彰显的过程.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构建和完善党章统领下的党内法规体系以立党内良规,坚持通过党内权力制约与党员权利保障的协调并进以谋党内善治,坚持在"党内法规""党内法规体系"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概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最终形成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蕴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理的依规治党理论体系.

    依规治党党内法规党章

    我国党内法规研究的文献数据分析(1992-2021年)——基于核心期刊数据和内容分析法

    夏锦文张瑞祥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法规是中国共产党有效实现自我治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共产党辉煌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党内法规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1990年7月《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的颁布标志着"党内法规"作为规范概念首次出现在党内正式文件中,从此党内法规建设进入稳步推进、全面发展阶段,学术界也涌现出一大批理论研究成果.分析近三十年来党内法规研究状况,对于总结百年大党自身建设经验、推进未来党内法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数据统计分析工具,从文献年度分布、高频发文作者、高频发文机构、作者合作网络、高频关键词、研究趋势等方面,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核心期刊(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表明,近三十年来我国党内法规相关研究成果数量丰富,并呈逐年递增趋势,研究主题不断扩大,研究热点层出不穷,主题与热点紧密相连.通过构建学术文献知识图谱对党内法规研究热点的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图谱显示未来相关研究将会持续关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的党内法规制度和体系构建等内容.

    党内法规核心期刊数据知识图谱量化分析

    党的统一战线百年回顾:从历史逻辑到现实定位

    郝丽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党近百年的历史,基于从历史逻辑到现实定位的研究主线,根据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与党的路线方针,党的统一战线可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改革开放以来至十八大的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十八大以来的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国际环境的具体变化,统一战线深刻体现出"继承性与创新性""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历史逻辑.同时,就其现实定位而言,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其效用既体现在组织形式上,又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按照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必须始终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集中统一领导、提升统一战线参政议政的综合能力,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治国理政中的法宝功能.

    建党百年统一战线历史逻辑现实定位

    中国共产党的风险治理:百年回溯与理论思考

    高小平刘一弘
    2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风险驾驭能力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运用历史与逻辑分析方法,立足于"现代化进程中的风险和风险治理"这个基本命题,将历史与现实、观念与实践融为一体,回溯梳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进程中治理风险的轨迹.研究发现,党的风险治理思想是将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思维与中国传统忧患意识相统一、使命感与责任感相统一、现代性与民族性相统一的结晶,在与实践的互动中形成了一系列风险治理制度.从历史、现实和制度三个方面研究党的风险治理,有助于总结和弘扬风险文化,深入思考党如何进一步增强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创新,构建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风险治理制度.

    党的领导风险治理能力建设

    马基雅维利论慷慨

    刘训练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表面上看,马基雅维利关于慷慨的论述,对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古典思想家以及早期人文主义者的相关论述多有吸收与借鉴;然而,综合来看则可以发现,其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马基雅维利在慷慨等议题上的论证思路既不是传统的"中庸之道",又不是斯金纳所认为的"叠转修辞",也超出了所谓的"决疑术"范畴,这是一种"善与恶的辩证法".这种辩证法展现了马基雅维利思想的原创性与革命性,揭示了其伦理思想对古典德性论传统的背离与颠覆.

    中庸之道叠转修辞决疑术辩证法马基雅维利

    如何书写政治冲突: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史》序言对布鲁尼的三重批评

    陈浩宇
    4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佛罗伦萨史》简短的序言中,马基雅维利竟三次批评他的人文主义前辈莱奥纳尔多·布鲁尼.他首先指责布鲁尼的《佛罗伦萨人民史》对内部冲突问题完全噤声,继而将这一沉默归结到布鲁尼和15世纪初佛罗伦萨寡头政权的亲缘关系,以及两者共享的保守政治理念,最后则认为布鲁尼错失了历史撰述最应关注的在政治冲突中表现出来的人的野心和欲望.通过对比阅读布鲁尼和马基雅维利的历史著作,梳理和分析以上三个层次的批评,本文意在展示马基雅维利和以布鲁尼为代表的公民人文主义者在政治思想和历史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挑战此前思想史研究中(以汉斯·巴隆和"剑桥学派"学者为代表)将两者等量齐观的惯常做法,并尝试重新判定文艺复兴时期不同共和理论的性质.

    马基雅维利布鲁尼《佛罗伦萨史》政治冲突共和主义

    马基雅维利审慎概念的"术"与"道"

    谢惠媛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基雅维利的审慎概念消解了以往的道德维度,侧重于强化一种顺应时势灵活变通的根本能力.审慎概念从德性向能力的语义转换可以从"术"和"道"两个层面加以把握.从"术"的层面来看,马基雅维利把审慎与德性区分开来,审慎蜕化为善于在行善与作恶之间游走的能力,而非在不同德目之间作出选择的品格.为了论证"去道德化"审慎概念的合理性,马基雅维利除了诉诸国家目的以外,还从"道"的层面借助命运概念来提供说明.透过审慎与命运的内在逻辑关联,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马基雅维利审慎概念所根植的形而上理据,而且能更清晰地把握西方政治思想的古今流变.

    马基雅维利审慎德性变通

    从社会认同度看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制度建设

    张丽芬
    6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要使社会工作者真正成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行动主体,首先必须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社会工作职业的社会认同度是衡量社会工作职业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主要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制度缺失已成为导致社会工作职业认同度偏低的一个关键原因.因此,要提升社会工作职业的社会认同度,就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一是要建立社会工作职业法律制度.国家立法机关应尽快出台《社会工作职业法》,通过社会工作立法,明确社会工作的职业地位、职业准入门槛与职业保障体系.二是要健全社会工作人才的激励制度,建立系统的岗位薪酬制度,健全社会工作的职务晋升制度,完善社会工作职业人才培养制度.三是要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创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价值理念,推动政府管理观念的根本性转型;扩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覆盖面,推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普及化;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项目制",推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化;加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规范化建设,推动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加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承接主体的制度建设,完善社会工作机构管理体制.四是要建立以社会信任为内核的伦理文化,积极倡导"普遍信任价值观",充分发挥"社区"在社会信任机制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五是要建立社会工作制度之间的协同机制,包括社会工作纵向垂直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横向部门或组织之间的协同机制,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协同机制,等等.

    社会工作职业化社会认同度制度建设

    生态因素如何影响循证实践在社会工作专业化进程中的作用

    郑广怀朱苗
    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社会工作专业化过程中,循证实践难以解决社会工作者"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尽管宏观政策环境和微观专业自主性对循证实践的运用具有调节作用,但对于中观层面的社会工作机构没有调节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中出现的机构弱化趋势.要解决循证实践"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需要推动循证实践相关政策的具体化,需要强化社工的技术自主性,更需要着重发挥社会工作机构的引领作用,从而促进完整而有效的循证实践生态系统的形成.

    循证实践工作动机专业效能社会工作机构

    社会工作介入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研究——基于情感劳动的视角

    杨发祥李安琪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奋战在一线"前场",他们的家庭遭遇一些容易被忽略的次生危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介入在"后场"承担着极为重要的托底作用.新冠疫情暴发初期,援鄂抗疫医护人员家属在照顾力量、情绪宣泄、社会排斥等方面存在着诸多潜在风险,他们迫切需要社会力量帮助应对.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从情感劳动的视角出发,通过情感卷入与能量释放,从个人、家庭以及环境等方面提升抗疫医护人员家属的危机应对能力,帮助其调整突发失衡的家庭结构,快速重整生活秩序,为社会工作介入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常态化治理提供借鉴经验.

    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工作介入情感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