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海
学海

胡传胜

双月刊

1001-9790

xue-hai@jlonline.com;xuehai1990@126.com

025-83391490

210013

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

学海/Journal Academia Bimestri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类国际交流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英国议会圈地与乡村景观的重塑

    倪正春
    193-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18、19世纪的英国议会圈地中,乡村景观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塑.田地由混杂交错的条田和敞开的荒地转变为相对规则的围田;住房由集中于村庄中心转变为分散到圈地之后的分配地上;道路体系也相应进行了调整,道路更宽更直;耕地中的排水系统得到了改造,同时兴建了沼泽湿地的排水工程.圈地委员会在圈地法案的执行中握有绝对权力,但是在改造景观的过程中则一定程度上考虑到教区居民的权利和需求,考虑到地形地貌和历史遗迹等要素.教区居民并没有被排除在景观改造之外,基本上能参与所在地区的圈地实践,提出诉求甚至进行反抗.议会圈地对乡村景观的重塑体现了人类改造景观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人与 自然之间关系的冲突与调适.

    英国议会圈地乡村景观

    从怀疑到正视:本-古里安的中国观变迁与冷战时期的中以关系

    佘纲正
    205-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色列是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的中东地区国家,但中以两国在冷战中却经历了积极接触、激烈对抗再到最终和解的复杂历程.作为现代以色列"国父"的大卫·本-古里安,从以色列建国至其去世前,对中国的态度与认知也经历了巨大转变,并可大致以20世纪50年代末至20世纪60年代初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在前一阶段,作为政府首脑的本-古里安虽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但其对新中国简单化和符号化的理解导致他在处理对华关系上抱有相当怀疑的态度,其与西方阵营结盟的战略规划最终也加速了中以两国的分道扬镳.在后一阶段,本-古里安倾向于用更加长远的角度正视中华文明的特质与新中国的崛起,并呼吁以色列社会以及西方世界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中国在国际舞台中的地位.本-古里安对中国的分析研判从多个方面影响了冷战时期以色列的对华政策,为理解曲折的中以关系以及复杂的全球冷战提供了新的可能.同时,本-古里安后期的中国观兼具哲学历史高度和现实政治维度,也为世界对中国的观察增添了一种独特的犹太—以色列视角.

    本-古里安中国观中以关系全球冷战阿以冲突

    信息动态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