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海
学海

胡传胜

双月刊

1001-9790

xue-hai@jlonline.com;xuehai1990@126.com

025-83391490

210013

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

学海/Journal Academia Bimestri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类国际交流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关于扶贫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岳奎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多次召开跨省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就扶贫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明确了扶贫的大政方针、目标任务、总体要求,总结了脱贫攻坚中的矛盾、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和方法,形成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体系完整的精准脱贫战略思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思想指南和行动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具体展现,开辟了中国共产党扶贫攻坚的新时代,也为世界扶贫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

    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中国方案

    从小康迈向现代化: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新方略

    李程骅刘心怡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基本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中国必将在文化建设与文化现代化、文明社会秩序构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深刻把握文化现代化的路径与规律,通过建构基于“价值认同”、尊重“价值认异”的现代文化价值共识,以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昌盛滋养文化现代化的内涵、展现出社会文明达到新高度的文化风范,加快实现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的新跨越.根据国情和区域发展的需要,部分先发地区可以先行破题,积极构建文化现代化试验区,探索实施区域现代化与文化国际化的空间重塑,为整体推进文化现代化提供实践引领.

    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文化建设文化创造

    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制度之维

    胡凤飞尤文梦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必须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才能在价值多元的社会场域中取得优势地位.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以制度来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不仅具有客观必要性,而且具有现实可能性.为此,必须通过条件创设、平台搭建、宗旨外化、根基培育“四位一体”的有效路径延展,在制度的“自我坚持”和“自我完善”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我确证”,用“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制度建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中国新时代住房正义的内涵及制度优越性

    吴海瑾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住房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和利益,兼具双重价值内涵,其首要价值内涵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之一,住房正义探讨“居者居其屋”的权利实现问题,是分配正义领域的重要篇章,其核心内涵是“给予每一位社会成员居住的权利保证”.住房正义的价值追求是具体的和历史的,根植于社会实践基础之上并通过一定的社会制度加以体现和彰显.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实现正义目标,面临效益与公平双重任务,这决定了新时代中国的住房正义是注入了市场经济规则的社会主义正义,其前提是承认差别的存在,核心是调节社会个体之间的差别.不论是承认差别还是调节差别,都是为了保障每一个社会个体实现居住的基本权利,这也是中国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新时代分配正义住房正义制度优越性

    信任视角下“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审视

    汪洋赵晖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上的发展使信任问题逐渐步入社会生活领域和政治生活领域,社会信任和政府信任是信任理论研究的两个重要领域,而这两者又归属于政治信任.“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及实践的重要价值取向、理念、工作方式和方法.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更加强调其在治国理政过程中的作用.将信任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相结合,有助于在现代政治文化的背景下认识党的群众路线的新时代特征和实践价值,有助于开拓党的群众路线实践的新路径,提升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

    社会信任政府信任政治信任群众路线

    作为世界政治思维框架的文明范式——历史政治学视野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杨光斌
    3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明冲突论”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巨大争论,但它却预见性地绘制了21世纪头20年世界政治变迁的路线图,这无疑是社会科学的一大谜团,因为社会科学旨在解释经验而非预言未来.亨廷顿本人的回答是因为他建构了“关于世界政治的思维框架”即文明范式.文明关系形成于古老的过去,影响着当下,塑造着未来,因而文明范式经典地体现着历史政治学的时间进程概念;在时间进程中,财富权力的转移带动了作为文明表现形式的政治思潮,政治思潮直接刺激着古老的文明关系和世界政治走向.历史政治学路径下的“世界政治的思维框架”事实上是以文明范式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学,这可以看作是传统国际关系学的转型升级学科.不同学科的不同范式,意味着研究路径甚至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亨廷顿世界政治文明范式历史政治学

    生产型国家与军事贸易国家:中西长时段宏观历史比较

    姚中秋
    4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解决生计的方式为基准,可将人类五千多年间所建立的国家划分为两个理想类型:生产型国家;军事贸易国家或其高级版本——军事金融帝国.中国是前者的代表,数千年来一以贯之;中国以西则普遍为后一形态,美国为其当代典型.本文择取几个历史关键节点,对这两类国家的形成和演变进行长时段宏观历史比较,证成这一类型划分之说,进而揭示两者所塑造的不同政治结构和国家精神.

    生产型国家军事贸易国家军事金融帝国历史政治学

    监察集权:从宋代监司政治透视强郡县国家的治理逻辑

    胡云任锋
    5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以郡县制中央集权国家为基本形态的政治结构中,宋代在中央与地方的中层建制设置监司,形成一个以监察集权为特征的结构枢纽,推动了地方财政、法制和行政组织体系的振兴与运转.这一制度形态在延续汉唐以中层监察区衔接国家治理系统的历史经验下,通过强化中层监察权对于州郡的集权式监察,实现了财政系统和经济体系的集中管控,塑造了公共化司法系统和常规化的政治过程.立足于历史政治学视角,宋代监司政治构成了理解中国大一统宪制之监察权原理的重要案例.

    监司监察集权中层治理强郡县国家治体

    历史政治学视野下中国思想史研究路径的省思

    秦际明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总体图景是以现代化为定向,相当程度上放弃中国思想的自我理解,采用西方概念进行诠释,以求融入以西方为主导的普遍世界历史叙事.这种研究路径的生成源自近代以来的救亡政治策略及其政治话语.历史政治学探求政治话语的历史生成,在历史经验的视野中观察和总结诸种政治要素的结构与变化,可以克服基于现代价值评判而产生的思想史研究缺陷.在中国政治思想史领域,治体论揭示出了中国政治传统中的现实立国要素与理想变革之结构性原理,是对现代中国思维定式的一个突围.中国思想史研究并非单方面地让中国融入某种现代世界,而应当在现代世界的视野中,基于中国自身经验,形成我们对何谓中国、何谓现代的透彻理解.

    中国思想史历史政治学现代性时间性治体论

    政党治理传统的实践逻辑

    应星
    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历史社会学和政治社会学的角度,概要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党治理传统的实践逻辑.源自联共(布)的民主集中制在中共的革命实践中经历了政党吸纳、组织架构、政党干部、政党纪律及党内斗争等多方面的复杂变革.本文强调对这种实践逻辑的揭示不仅仅是要把握这些实践要素本身,而且需要把空间、事件、人物和话语分析结合到时间分析中去.这种把政党治理和历史分析带入社会学的做法有助于拓宽社会学的视野.

    政党治理传统民主集中制中共和联共(布)实践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