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海
学海

胡传胜

双月刊

1001-9790

xue-hai@jlonline.com;xuehai1990@126.com

025-83391490

210013

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

学海/Journal Academia Bimestri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类国际交流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对爱因斯坦评价《自然辩证法》手稿的学理分析

    赵肖荣徐家林
    181-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爱因斯坦曾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手稿做过"没有特殊的趣味"的评价.由于恩格斯和爱因斯坦两位伟人的特殊身份,这一评价遭到不同程度的误读,对正确理解《自然辩证法》手稿的科学性、爱因斯坦的科学和哲学思想造成不利的影响.本文在阐述世人对这一评价的误读及其危害的基础上,从两位伟人的理论目标和学术旨趣差异角度,尝试对爱因斯坦的这一评价进行学理分析.

    恩格斯爱因斯坦《自然辩证法》

    汉语存废之争:《新世纪》派与章太炎的辩论

    吴蕊寒
    187-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末民初整体性的民族危机催生了对汉语言文字革新的讨论.在是否应该以万国新语取代汉语的辩论中,《新世纪》派与章太炎针锋相对.双方的论战是"统一"与"齐物"两种哲学观点的对立:在历史观上,《新世纪》派认为语言以进化为要,面向未来,章太炎认为语言是历史进程的印迹,延续过去;在主体意识上,《新世纪》派将语言的主体设想为均质抽象的人,章太炎则坚持将之视作具体的、民族性的人;在对世界秩序的构想上,《新世纪》派在启蒙价值的影响下建构出了统一而普遍的无政府主义理想,要求施行与之配套的万国新语,章太炎则基于自身的齐物哲学,强调民族和历史的特殊性,坚持民族语言的价值.这场辩论提醒我们关注语言的外部性,语言的变革体现并塑造着社会和观念的变革.

    章太炎吴稚晖世界语齐物无政府主义

    南京大屠杀事件叙事范式的奠基——以高兴祖的三个文本为中心

    王楠
    195-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兴祖是公认的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第一人.由高兴祖领衔或独力编纂的三本专著确立了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叙事,堪称"元叙事",对后来的相关研究影响甚大.高兴祖理应成为人们回顾南京大屠杀事件研究史时不能忘却的人物.

    南京大屠杀高兴祖历史叙事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的民众动员:以各地抗敌后援会为例

    吴文明金功辉
    203-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以民族主义为号召,动员民众组织起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这导致各地抗敌后援会的建立.各地抗敌后援会在筹款、筹集军事物资和慰问前方将士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抗战初期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社会控制,在建立2年以后,国民党政府宣布解散各地的抗敌后援会.

    民众动员抗敌后援会抗日战争

    18世纪朝鲜王朝"北学中国"思潮的发生逻辑

    申佳霖
    209-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向北学习中国"为标识的思潮,是18世纪朝鲜王朝后期,由朴趾源和朴齐家联袂提出的理论体系.北学思潮的产生,既植根于朝鲜国计民生的迫切需求,也因应了清朝繁荣昌盛的客观事实,学理上凸显为由价值判断到事实判断的重心转移.作为一种过渡型理论,北学思潮改变了朝鲜此前对清朝的刻板认知,为开眼看清朝乃至开眼看世界提供了契机,在朝鲜思想史上起到了拐点作用.

    北学中国洪大容朴趾源朴齐家

    信息动态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