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爱好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爱好者
新闻爱好者

孔祥科

月刊

1003-1286

xwahz@sina.com

0371-65795932 65795931

450008

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段28号

新闻爱好者/Journal Journalism Lover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新闻爱好者的上半月大众版”,是河南省唯一公开出版的新闻学专业杂志。以探讨新闻理论、研究新闻业务、传播新闻知识、交通新闻工作和新闻事业发展和经验、培养新闻人才、宣传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和先进人物为己任,坚持面向读者,面向基层的方针,突出“权威性、思想性、针对性”。办刊宗旨“关注新闻、追踪热点、传递信息、普及知识”。栏目有本月评论、特稿、新闻记者、新闻故事、理论与思考、传媒观察、网络传播、封面人物、报海钩沉、采写编、语言文字、序与跋、办报经纬、大河上下、通讯员园地、广告探微、随笔、新闻与法制、新闻大学、声屏世界、国际新闻界、党政论坛、形象与风采等。读者对象为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用典的文化传播辐射力

    刘建明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脉,但自"五四"运动以来,曾被知识界和媒体所否定、所批判.习近平引用典籍的大量名言阐释治国理政和人类面临的复杂问题,形成系统的文化思想,为媒体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用典中华传统文化媒体传播的辐射力

    高效率、广参与:互联网公益发展演进与创新途径研究

    郭全中赵若彤张艳秋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成为经济社会的重要推动力,也为我国公益事业开辟了新道路.回溯互联网公益从探索到成熟的发展历程,互联网在思维、平台、技术方面都进行了多维度赋能与创新.目前我国公益线上筹款成果显著,并且"人人公益"理念已全方位融入公众日常生活.但要实现长久发展,互联网公益仍然面临机制、体系和理念方面的难题.

    互联网公益公众参与技术赋能

    人物介绍

    15页

    位置媒介的"底座"从何而来?——北斗芯片的技术路线溯源

    张文杰胡泳
    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迈向万物互联时代,移动终端的普及和数字平台的扩张使得定位导航服务进入泛在的日常生活体验,位置媒介也随之成为传播学研究的关键词之一.然而,现有研究往往将位置媒介置于抽象概念层面,鲜有物质性视角下位置媒介"基础设施化"进程的考古与追溯.作为位置媒介的北斗导航系统已经突破有机"无"芯的困境,实现芯片这一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在梳理北斗芯片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一方面回到北斗芯片的"史前史",在中国20世纪半导体产业史中探寻北斗芯片自主创新技术路线的前奏;另一方面剖析自主创新技术路线形成"过程"中各类行动主体的行动进路,从而理解举国体制与市场化浪潮相遇时,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与自下而上的市场力量如何共同推动技术进步与产业化进程.从物质性与历史性视角重走北斗芯片自主研发与国产化之路,不仅能帮助我们思考中国在科技战争中的技术策略,亦为"交通"重返"传播"研究提供了经验素材.

    北斗芯片位置媒介基础设施自主创新举国体制

    "千百年眼"俯瞰历史 充盈之光照耀前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国朝向远方的再出发

    王春泉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近以来,人类面临制度失灵、社会失序、道德失范等问题,"世界之中国"何以再出发再卓越并通过努力为人类做出最杰出的贡献,发人深省.医时救弊,习近平总书记鼎革以文,开出新的文化思想,"国于天地,有与立焉".承继"在斗争中创造新局面"(毛泽东)的思想路线,习近平文化思想迎世界困局而来,回答人类问题,释放根本焦虑,以中国国家文化轮盘之新愿景、新使命、新设计,以及"理一分殊"的行动路线,贡献给中国/人类一个解放的新航线.

    习近平文化思想释放根本性焦虑中国的国家文化轮盘"理一分殊"的行动路线解放的新航线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理论自觉"与"历史主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分支理论的一个核心性问题

    郝雨孙佳利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分支理论."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无疑是新时代的重要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了早期的红色报刊传播与宣传组织作用.因此,中国共产党一直以强烈的历史主动推进党的新闻事业积极发展,而且,在革命报刊传播实践中也主动建构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传播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新闻实践相结合,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在此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牢牢把握历史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历史主动历史自觉

    走向消弥的技术:人机交互界面的媒介考古

    李欣朱红喆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机界面——人与计算机发生信息交流的场所,随着科技经历了四个时期的变迁,如今智能计算机已经能够响应触觉、听觉、视觉等多种人类感知方式并且与人进行信息交流.随着元宇宙的发展,界面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将人们包裹于界面之中,身体逐渐成了人机交互通道的中心要素.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为身体知觉的经验性提供了理论基础,结合媒介考古学的方法对人机界面的变迁历史进行考察,可以发现正是人的身体经验左右了人机界面的发展方向,人机界面的发展呈现出完整的人试图找回与世界接触的最本真的感觉过程.

    人机界面媒介考古知觉现象学

    在线公共聚合传播的递进结构分析

    李雨洁陈相雨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线公共聚合传播的生成有其内生的递进结构,网民通过"看见""关注"和"凝视"等环节,对诉求要素完成视觉层面上的信息感知和反馈,然后通过"同情""谴责"和"反讽"等过程,完成网民情感共同体的构建.而在此过程中网民通过"表述""扩散"和"聚合"形成内生结构的行动层,它既是视感层、共情层存在的前提,也是视感层、共情层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在线公共聚合传播得以形成的行为标识.

    在线公共聚合传播视感共情行动

    AIGC时代中华原创文化的国际传播策略

    梁小栋王孟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在内容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改变了国际传播格局,为中华原创文化的国际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只要我们立足中华原创文化本位,在汉语言基础设施投资、人工智能伦理建设、知识产权保护、跨文化合作等方面积极作为,鼓励大众运用新技术参与内容生产,就能在新的时代开辟中华原创文化国际传播的新境界.

    AIGC中华原创文化国际传播应对策略

    跨文化共情传播:河南海外形象构建的有效路径

    孙建华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南海外形象是河南省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河南省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国际传播的平台化趋势进一步凸显了社交媒体的情感属性,为跨文化共情传播与河南海外形象建构的紧密结合提供了新的路径.跨文化共情传播基于美学、心理学、传播学以及语言学等跨学科理论支撑,具有生理驱动与社会构建双重动力机制和清晰的认知—态度—行为作用路径,但在实施中政府须在海外形象传播的顶层设计和精准共情策略的实施上下功夫,避免出现过度共情与反向共情的现象.

    河南海外形象跨文化共情传播动力机制影响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