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爱好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爱好者
新闻爱好者

孔祥科

月刊

1003-1286

xwahz@sina.com

0371-65795932 65795931

450008

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段28号

新闻爱好者/Journal Journalism Lover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新闻爱好者的上半月大众版”,是河南省唯一公开出版的新闻学专业杂志。以探讨新闻理论、研究新闻业务、传播新闻知识、交通新闻工作和新闻事业发展和经验、培养新闻人才、宣传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和先进人物为己任,坚持面向读者,面向基层的方针,突出“权威性、思想性、针对性”。办刊宗旨“关注新闻、追踪热点、传递信息、普及知识”。栏目有本月评论、特稿、新闻记者、新闻故事、理论与思考、传媒观察、网络传播、封面人物、报海钩沉、采写编、语言文字、序与跋、办报经纬、大河上下、通讯员园地、广告探微、随笔、新闻与法制、新闻大学、声屏世界、国际新闻界、党政论坛、形象与风采等。读者对象为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作为社交货币的《狂飙》:影视剧出圈的互动仪式链研究

    杨晓周芮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寻求认同感与表达欲的数字互联时代,高热度的影视剧成为重要的社交货币,网络视频平台的发展为个体搭建起使用社交货币的虚拟场景,为个体间互动仪式链的形成提供条件准备.在对影视剧《狂飙》受众群体的互动仪式链形成与产生效果的研究中发现:互动仪式中产生的身份符号与情感能量能够投入新的互动仪式中,将过去与现在的情境相连,对影视剧的出圈具有良好的传播效果.

    互动仪式链社交货币情感能量群体身份符号《狂飙》

    人工智能背景下博物馆文化传播的路径与变革——以河南省博物馆系统为例

    帖伟芝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博物馆文化传播内容与形式分离、传播深度与广度不足的问题.人工智能在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服务和数字化体验上重塑着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应用场景.从扫描识别系统、智能化服务系统和数字化体验设计等层面谋划博物馆的文化传播路径,催化博物馆文化传播朝着数字化生产模式搭建、虚拟与现实混合形态的文物展示、游戏化体验学习机制的构建、跨平台合作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展开变革.

    人工智能博物馆文化传播数字化VR

    传播视野下的艺术展演——以陈靖姑文化节为例

    李菁钰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众传媒为民间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陈靖姑文化节发源于国家非遗"陈靖姑信俗",现代传播媒介的介入,使原本的文化体在传播文化、传播场域和传播时空三个维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从传播的视角,以陈靖姑文化节为实例,通过分析媒介在传播"新"民俗中发挥的效用,探讨媒介融合背景下艺术展演的意义与价值.

    陈靖姑文化节媒介仪式传播

    说服理论视角下抖音短视频对地域文化的传播

    马娴朱爱敏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信源在抖音短视频平台多维性发掘,多技巧叠加,将日渐模糊甚至陌生的地域文化符号带回互联网用户的日常生活,在增进文化认同中坚定文化自信,拓宽了"文化强省"的建设路径,但文化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亟须从文化的本质出发,加强说服者队伍建设,把握地域文化类短视频布局之道.

    短视频地域文化说服传播策略

    以报为媒: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读报组的政治传播解析

    葛曲秦燕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政治传播的视角,考察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通过读报组创新了报纸的传播方式.在报纸出版发行工作受限的战时环境中,中国共产党为发挥报纸以一当百的作用,同时适应和提升根据地民众文化现状,创造性地建立了以集体读报为核心的群众组织形式.读报组通过"民教民"的人际传播模式、有计划地选择读报内容、巧妙利用读报策略和技巧,使读报组成为教育民众、动员民众的有效组织形式.

    读报组集体读报政治传播人际传播延安时期

    新媒体视域下自出版的进化路径研究

    魏质方刘雷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出版是一种与传统出版相比更为灵活和自主的出版形式,其打通了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壁垒,激发了内容生产主体的能动性.随着媒介技术的更迭,自出版在新媒体时代的内涵不断扩展,呈现出形式多样、创作主体多元等特点.由此从自出版的历史视域出发,在归纳自出版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梳理自出版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现状,并尝试总结当下与未来自出版的局限与可能.

    自出版新媒体媒介技术媒介形式

    新媒体时代竞技体育传播的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

    李赫杨泽生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与普及,观众对传播内容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竞技体育传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包括传播内容的信息过载、碎片化和商业化,传播平台和渠道的合法性监管的挑战,传播受众的参与度不足等,提出了利用应用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推荐技术增强竞技体育传播效果;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性改善竞技体育传播的内容质量;通过多媒体整合和跨平台传播维护竞技体育传播的环境和形象;优化用户体验和互动营销策略提高受众参与度和忠诚度等推进对策.

    竞技体育新媒体体育传播

    短视频讲好中国故事的年轻态表达——以《新中国之歌》为例

    万喃喃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短视频《新中国之歌》用年轻态表达讲述了我国国歌的故事,取得了现象级传播效果.《新中国之歌》主要聚焦三重唤醒的新鲜故事,采用第一人称的青春叙事,加入定格动画的年轻审美以及突出国际视野的他者视角,提供了可借鉴的创作启示.短视频讲好中国故事的年轻态表达,需立足思想性、同龄性、网络性和世界性,扩容中国故事的集体记忆,激活当代青年的情感共鸣,融入富有活力的后喻文化,形成文明互鉴的精神交往.

    短视频讲好中国故事年轻态《新中国之歌》

    社交传播机制下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以中部地区Z县为例

    陈梓鑫李鹏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智能技术的推动下,社交与电商走向深度融合,使得电商能够综合用户的社交数据和消费数据进行价值匹配,实现多主体的价值共创.这为农户与平台、用户、供应商等主体建立价值关联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路径,也提升了电商对乡村振兴的助力.基于对中部地区Z县的田野调查,发现了地方实践中围绕社交传播机制的农村电商发展与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

    社交传播农村电商乡村振兴

    "网络视听"的情感社会学取向及善治情感通道研究

    康绍霞魏峰卢曙光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视听以短视频、微短剧和网络直播为代表,信息生产者提供具有高黏度的信息,传播内容的瞬时性和扁平化,对受众信息感知阈极具穿透力,信息的真实性和导向性也影响着受众的情感社会学取向.情感社会学对深化"网络视听"语境下的受众认知、辨析、行为等舆情演变的情感逻辑,以及透析网络舆情治理的情感通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构建了包括认知理解、辨别评估和创造应用框架,探索"网络视听"语境下符合中国国情的网络舆情善治,并形成有效的情感通道.

    "网络视听"情感社会学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