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爱好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爱好者
新闻爱好者

孔祥科

月刊

1003-1286

xwahz@sina.com

0371-65795932 65795931

450008

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段28号

新闻爱好者/Journal Journalism Lover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新闻爱好者的上半月大众版”,是河南省唯一公开出版的新闻学专业杂志。以探讨新闻理论、研究新闻业务、传播新闻知识、交通新闻工作和新闻事业发展和经验、培养新闻人才、宣传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和先进人物为己任,坚持面向读者,面向基层的方针,突出“权威性、思想性、针对性”。办刊宗旨“关注新闻、追踪热点、传递信息、普及知识”。栏目有本月评论、特稿、新闻记者、新闻故事、理论与思考、传媒观察、网络传播、封面人物、报海钩沉、采写编、语言文字、序与跋、办报经纬、大河上下、通讯员园地、广告探微、随笔、新闻与法制、新闻大学、声屏世界、国际新闻界、党政论坛、形象与风采等。读者对象为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省级党报集团媒体融合发展之路——以顶端新闻为例

    关国锋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探索中,河南日报社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顶端新闻平台型智媒,实现以数字化赋能宣传思想工作,进而以自主可控平台为依托,推进"平台+媒体"融合,建设省市县媒体传播一张网,逐步探索出一条在数字时代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径.面对发展中的众多难题,顶端新闻以平台建设为核心,以生产力发展推进生产关系变革.

    媒体融合新质生产力舆论引导技术创新

    大河报视频化转型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许笑雨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短视频以其短、平、快的特点,以及信息密集、互动性强、个性化表达等优势深受大众喜爱.近年来,大河报·豫视频应势而变、顺势而为,在纵深转型的道路上,快速研判传播形势变化,创新发展出一种符合新时代、新要求、新技术的新型融媒产品模式,顺应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时代潮流,积极进军短视频领域,塑造短视频领域的影响力.

    短视频纵深转型媒体融合

    浅析财经媒体"专精特新"发展路径——以大河财立方转型发展实践为例

    王鲁峰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河财立方诞生于媒体融合前十年,蓬勃于媒体融合新十年.它是河南日报社通过前瞻布局、锐意创新收获阶段性融媒改革的新成果.创立6年来,大河财立方始终以财媒为中心,以"财媒+金融"为总体发展战略和事业架构指引,不断夯实拓展"财媒+N"运营路径,多维链接世界,立体赋能中原,完成了从传统媒体到移动传播再到切入数据和技术赛道的"三步走".现以大河财立方转型发展实践为例,从传播学、经济学、行为金融学等跨学科融合角度,分析河南打造一家更强更优更具影响力的"专精特新"财经媒体的必要性、急迫性、时代性,并从打造影响力、深化盈利模式、加强人才队伍等层面对建设河南专业财经媒体进行路径探析,同时提出具体发展建议.

    加强经济宣传财经媒体媒体融合中部地区崛起

    用"全覆盖"矩阵打造传媒生力军——河南省"学习强国"县级融媒号建设工作探索

    时运斌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的互联网平台,在河南省建设有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县(市、区),全部上线了"学习强国"县级融媒号,成为全国首个"全覆盖"和上线融媒号数量最多的省份,建立起省、市、县三级"学习强国"平台矩阵.为河南省坚持全省一盘棋统筹推进,加快构建现代化融媒传播体系,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为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习强国"县级融媒平台建设主流传播

    "群集理论"视域下青年圈层网络极化行为探析

    栗江豪张洋洋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介化社会所塑造的新型网络社群关系,既催生了"圈层站队""群体对垒"等群体极化现象,陷入数字"围城"的恶性循环,又将不同圈层主体推入"信息茧房",导致网络社群中的舆情站队与冲突.基于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群集理论",通过探析青年圈层网络极化现象的生成动因,发现在信息技术、群体压力等多重因素下,青年群体在网络社交中极易表现出"个体孤立""低俗趣味"等行为表征,进而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及网络生态的和谐.针对网络社交中的多重问题,应通过坚守主流、记忆认同等路径的探索,以期疏导、化解青年圈层在网络中的极化矛盾,寻求青年群体网络行为"去极化"的最优解.

    "群集理论"青年圈层网络极化

    智能化视域下AI服务于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邢弘昊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始终非常重视,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并参与世界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第三产业是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主要领域,为媒体行业加速与人工智能融合创造了难得机遇.目前,智媒技术的探索已有部分成功的场景实践,需要稳步推进爆款、出圈产品,实现"立"与"破"的有效结合;媒体产品与AI技术融合产生的AR、VR、MR等沉浸式新闻产品,既是智能化场景实践,又是与人工智能融合的阶段性探索.媒体已开始尝试利用AI治理AI深度造假,智能应用丰富了新闻的真实性内涵,也暴露出相应的法律与监管问题.

    AI智媒技术智能化场景"立"与"破"AI深度造假

    新媒体场域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的新进路

    徐光超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催生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场域的巨大变化,表现在多层次的信息传播、实时性和互动性的提升、用户生成内容的广泛涌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互动等多个方面,使得新媒体传播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推动力量,其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的生态和格局.新媒体的主体"泛在"、信息的碎片化、去中心化,又给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带来了全新的课题,需要进一步拓宽新媒体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的新进路.

    新媒体场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

    新媒体视域下的电影观众辨析——以电影第二符号学为视角

    马翠轩崔军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媒体语境现实审视当下电影观众,纳入电影第二符号学的方法论,既是观众主体研究相关传统理论的拓展,也是对观众心灵场域的重新探寻.在当下电影社会实践中,观众主体从空洞的灭点转向能指的消费,以"不相信"的先验性和假性认同持续剥夺电影权力,能指的过度消费使欲望呈现"科技性"荒谬,媒介催化窥视癖的超我自恋和快感.而客体凝视的驯化和主体凝视的迁移,确定了观众主体的异化.

    新媒体精神分析电影文本观众第二符号学

    融媒体语境下博物馆文化传播路径新探——以河南博物院为例

    杨扬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借助融媒体将文博资源进行数字化传播,实现了文物信息传播的多元演绎.融媒体语境下的博物馆通过媒介的跨界赋予"新"的文化表达,数字化搭建起线上文博空间,交互性设计拉近了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未来,博物馆文化传播还需在文化价值的凝练与凸显、个性化算法推荐与释放UGC创作者的潜能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

    融媒体博物馆文化传播河南博物院

    "一带一路"背景下黄河文化的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石岩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作为"一带一路"的灵魂,成为推动各个国家之间认同和理解的最佳载体.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相融与共;文化加强了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明对话.黄河文化资源众多,黄河文明底蕴丰厚,任何文化的发展都需要虔诚地守护和不断地创新.文化因不同而精彩,文明因互鉴而升华.

    "一带一路"黄河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