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传媒观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传媒观察
传媒观察

沈志强

月刊

1672-3406

025-84702171

210092

南京管家桥65号

传媒观察 /北大核心CSSCI
查看更多>>为传媒相关人士提供新颖、实用、有价值的新观念、机关报思维、新经验、新技巧,促进传媒在新的背景、新的框架下改进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民素描与国际叙事:社交媒体中外籍网红的他者视角研究

    彭华新李海敏
    92-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上中国人形象一般由游历者、记者、导演等传播者进行"他塑",文学、新闻、电影等传统媒介成为"他塑"的传播形态.社交媒体出现后,一种较为新颖且具独特影响力的传播形态开始出现,即微博、抖音、西瓜视频上拥有巨大粉丝量的外籍网红,这一群体通过分享在中国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体验,成为以"他者"视角传播中国人形象的新兴力量.在叙事过程中,外籍网红创新使用采访对话、实拍记录、剧情演绎的形式策略,灵活运用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客观、真实、生动呈现了中国人的多元形象.由此反思中国的国际叙事,亦可通过借用他者视角来创新叙事模式、呈现立体中国、寻求文化共性、降低文化折扣.

    社交媒体洋网红中国人形象国际叙事

    "回声游戏":位置媒介与城市新移民的混合地方感

    杨龙梦珏
    102-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位置媒介作为一种感知铭刻的新技术,在混合空间中开启了新的地方感知与体验.本文从城市新移民的视角,探究中介化移动实践如何作用于城市融入与城市生活,以及在日复一日的移动中地方感如何生成.研究发现,位置媒介是人们熟悉城市的重要方式,人们探索城市的空间虽然受到了延伸,但位置媒介所中介的移动将用户锚定在规划的路线之上.城市新移民在感知地方、记忆地方、经验地方的三个不同阶段中生成地方感,通过身体在城市空间中的自我安置,位置媒介与新移民对城市的探索相互交织,共同编织了人们对地方的感知.重复、惯常、仪式化的"回声游戏"创造了感知、记忆、依恋等不同的人地联结形式,人们不仅通过位置媒介感知城市、以签到打卡的形式记忆位置,也在居住、依附的过程中形成混合地方感.

    地方感位置媒介移动转向城市新移民媒介地理学

    做宣传:从"形式"出发对新中国初期宣传网建设的再考察

    张宇然周海燕
    112-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宣传网是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走向常态化的重要实践,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高效统一、层层联动的群众宣传网络.过往研究主要集中于展现新中国初期宣传网建设的历史过程以及推动宣传网建设的重要组织力量,同时普遍将"流于形式"归结为宣传网后期自流倒台的根本原因所在.本文认为,"形式"恰恰是再度考察新中国初期宣传网建设的研究起点,宣传网在仪式化实践中逐步形成"做宣传"的行动风格,成为组织宣传的核心.基于此,本文从行动逻辑、意义生产和行动策略三个向度探讨宣传网如何从一个组织设想演变为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事实,从而厘清宣传这一现代性发明的仪式意涵和形塑机制.

    宣传网仪式实践行动策略

    墨色·纸本

    杨小民
    封3页

    人物介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