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学论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学论集
新闻学论集

郑保卫

半年刊

010-62513022

100872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新闻楼601室

新闻学论集/Journal Collection of Papers o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查看更多>>《新闻学论集》由我国著名新闻学家甘惜分教授创办于1980年,至今已有近32年的历史。在2007年作为定期刊物恢复出版后也有近5年时间。刊物包括“理论前沿”、“实践探索”、“史海钩沉”、“新闻教育”等四个栏目,力求涵盖新闻传播历史与理论、新闻传播实务和新闻传播教育等各方面,成为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学术领域一家有影响的刊物。现刊物主编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郑保卫教授,副主编为喻国明教授、蔡雯教授。编辑部主任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新闻学院赵云泽副教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我国新闻学的学术发展与学术规范

    郑保卫郭平
    1,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是由郑保卫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成果的一部分,主要梳理了我国新闻学学术发展的历程,分析了学术规范作为我国新闻学学术话题产生的过程及背景,阐释了我国新闻学学术规范的特性和新闻学的学术独立性,论述了新闻学学术规范体系研究的意义,希望该研究能够为认清新闻学学术规范的现状、问题提供更加充分的依据;为新闻学学术研究提供可供遵循的完整、系统的学术规范体系;促进新闻学科学术研究水平和学科地位的提升;增强中国新闻学学术研究成果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对话的能力;促进新闻学学术研究与新闻实践的紧密融合.

    新闻学学术发展学术规范历程特性意义

    互联网信息传播对中国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钢赵云泽李沁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互联网信息传播对区域的“传播形态”、“经济发展”和“政治治理”三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考察,提出以下观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区域在“传播形态”方面受到巨大冲击,使得“区域”的概念逐步消解;其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区域经济”的生产规则发生变化,捕捉新经济增长的机会,是区域经济在互联网时代发展中的关键;此外,互联网的发展对地方政府政治治理带来巨大挑战,任何“地方性事件”,将都成为“全国性事件”,需要地方政府在信息传播理念和政治治理理念上都同步更新.

    互联网区域发展政治治理

    大众传媒与区域发展研究:概念、对象与方法

    李兴亮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传媒与区域发展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引起了很多学者的重视.但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尚有许多基本的问题需要澄清和解决.在全球化基本背景下,研究者需要遵循大众传播的基本规律,着眼于我国的实际发展状况,根据国家“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寻找区域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方面,除一般社会科学方法之外,发展新闻学、传播社会学以及现代化研究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可作为重要学术资源加以利用或借鉴.

    大众传媒区域发展研究对象路径

    中国语境下“二次售卖”理论的本土化阐述与发展

    杨雅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传媒经济研究中,“二次售卖”理论可谓是一个基础理论,但是关于这个基础理论的提出和发展的疏离却鲜见有文章论述,另外,在当下的传媒学界,这个理论在深度和广度上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理论进行回溯和清流,明晰其外延和内涵,使其更好地为发展着的中国传媒实践服务.

    二次售卖双元市场两种商品三种经济

    从媒介生态视野看新时期新闻观念更新及其流变

    余玉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借助媒介生态理论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新闻观念进行生态学层面的剖析.从媒介生态概念入手,以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来探讨新时期新闻观念的更新和流变.首先从空间维度分析了新闻观念与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关系之间的共时关系,揭示新闻观念更新和流变的深层原因;然后从时间维度历时性梳理了新时期新闻观念流变轨迹及其发展走向.

    媒介生态传媒新闻观念流变

    传播与增权:由政治性广告演进史看个体的权力地位变迁

    闫然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政治传播最容易被观察到的工具和手段,政治性广告在发挥其传播政治观点、组织社会运转功能的过程中,始终表达着与时代配套的政治话语.本文以个体在政治权力关系中的地位为观察视角,从话语来源与话语内容两个方面解读政治性广告不同形态所隐含的话语,从而得出结论:政治性广告的演进,折射出了个体在权力关系中的“增权”过程.

    赋权权力政治性广告

    高语境文化背景下中国社交媒体发展路径

    刘珍
    55,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交媒体归根到底是为人们交往提供服务的工具.我们可以看出社交媒体的发展演进固然得益于信息技术的一次次推动,但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乃至文化氛围都直接反映在对社交媒体选择和使用中.本文选择在社交媒体中用户数量排名靠前,且在社交媒体发展过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Facebook、Twitter、人人网、微博和微信进行比较.通过社交网站Facebook和人人网以及Twitter和微博的比较证明:在高语境文化的中国,即使形式极为接近的社交媒体在国内的表现也与国外有很大不同.通过将人人网、微博、微信进行比较显示出,从人人网到微博再到微信这其间的兴起与衰落,中国独特的高语境文化是推动这些社交媒体发展演进的一个重要因素.

    社交媒体高语境中国文化

    我们该报道校园自杀事件吗?——一场来自校园社区报的争论

    李韧董佳丽韩森旗李娜...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起校园自杀悲剧引起大学师生创办的社区报采编团队的激烈争论,并透过微博引起更大范围的关注.这场讨论,无论是从社区报刊的业务实践还是从大学新闻教育来看,都极具教育意义.在这场争论中,有人认为自杀报道将会对他人造成二次伤害,是记者冷血的表现.另一些人则表示反对.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社区新闻专家Jock Lauterer挑选了一名美国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回复加入讨论,为这场争论带来更为丰富的异域视角.文章最终探讨了自杀报道四个方面的问题,并引述美国新闻界倡导自杀报道应遵循的“把伤害降至最低”的原则,借鉴哥伦比亚新闻学院达特中心的建议,为记者应对在自杀事件报道中可能出现的精神创伤提供帮助.

    社区报自杀报道新闻伦理新闻教育

    现实社会关系影响微博表达行为研究

    曾祥敏
    7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博运营之初是一个活跃的信息发布平台、积极的信息分享平台、激烈的观点交锋平台、推动解决社会问题的平台.随着实名制的推动,辅助以实名认证功能,再加上社会关系的涌入,用户的微博环境越来越趋向于现实的社会关系.在这样的微博环境中,衍生出一部分在微博空间中被紧密相连的社会群体,并具有和现实群体类似的特点.本研究试图勾勒出网络微博用户及行为的图谱,以社会关系对用户表达影响为切入口,对200位15到50岁不等的使用者进行了调查访问,分析其使用行为、习惯与心理,探讨社会关系对微博的个人表达是否形成影响,又如何影响用户的表达习惯和表达方式.通过对表达类型的归类和原因的探析,进而研究微博用户的不同类型及表达习惯,并对用户的表达同时直接作用于微博的舆论环境和传播模式进行了探讨.

    社会关系微博表达行为社会心理

    国内网络舆论研究综述

    刘艳婧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舆论研究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学中重要的课题,国内学者围绕着网络舆论的特征、生成和传播机制、功能及社会效应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剖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研究范式单一、研究方法单调、研究的功利性取向明显以及重复性、片段式研究居多等问题.

    网络舆论传播机制社会功能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