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研究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研究导刊
新闻研究导刊

耿晓东

月刊

1674-8883

Xwdk66@163.com

023-63907845

400012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西路66号

新闻研究导刊/Journal Journalism Research Herald
查看更多>>《新闻研究导刊》是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部刊物《新闻导刊》的基础上改版而成。该刊以传媒业界与学界的结合点,传媒理论与实践的引领点,传媒今天与明天的制高点为办刊理念,立足重庆,面向全国,集理论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是新闻工作者、新闻研究者、新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教育出版融合背景下教材数字化发展现状与路径研究——以高等教育出版社为例

    张晓哲
    246-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应对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求,教育出版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及教材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投入大量资源促进产品创新融合,成功打造出涵盖各教育阶段的新形态数字教材、数字教材云端平台及高教书苑等产品,有效实现了内容资源的数字化整合与优化利用.文章立足于教育出版融合的宏观背景,深入剖析教育出版融合、教材数字化的核心理念及现状.采用案例分析法,利用实证数据,系统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融合出版策略与数字化路径,确保结论的可靠性.研究目的在于明确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聚焦高等教育出版社这一典型实例,揭示数字化进程中的潜在问题与有效策略,树立行业典范.研究结果显示,高等教育出版社多维度的数字化创新,显著提升了教材的互动性与可获取性,但也暴露出标准化不足、技术与教育内容融合度不够等局限.这些发现对高等教育出版社及整个教育出版行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即在加快技术应用的同时,需关注内容质量与标准建设,确保数字化教材长远发展.因此,文章最后提出应以教学出版为基础,继续深化AI技术应用,强化数字教材标准建设,创新服务模式,以推动教育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教育出版融合教材数字化数字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案例分析

    历史背景下《霸王别姬》的隐喻表达与镜头语言解析

    李海鑫韩佳杏
    253-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霸王别姬》作为一部以国粹京剧为题材的影片,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程蝶衣和段小楼之间复杂的命运纠葛.影片纵跨半个世纪的时间线,不仅让观众领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深刻揭示了历史变迁对个体命运的深远影响.该片斩获了包括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在内的国内外大奖,艺术成就非凡.更重要的是,它为中国电影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可和崇高的声誉,被誉为华语电影界的璀璨明珠.基于影片内容和影响力,文章深入探讨电影《霸王别姬》中的隐喻使用、镜头语言,以及宏大历史背景下所展现出的文学艺术价值.为了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这部作品,文章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电影镜头解析法两种研究方法,详尽剖析影片中的关键隐喻和象征手法,细腻深入地探讨历史变迁对个体生命轨迹的深远影响.通过系统分析,文章发现《霸王别姬》这部电影凭借独特的艺术手法、巧妙的隐喻表达和镜头语言,深刻揭示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现象.影片中的每一个隐喻和象征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们不仅丰富了影片的艺术层次,还让观众在观影的同时,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霸王别姬》隐喻表达镜头语言历史背景

    电影的非线性叙事方式探究

    王宇佳
    258-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过去的电影制作中,线性叙事作为主流手法,按时间顺序讲述故事,从而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和思想沉浸.然而,随着观众审美的变化和叙事技巧的进步,非线性叙事开始在电影表达中占据重要位置.文章对《记忆碎片》《盗梦空间》《罗拉快跑》等典型电影文本的叙事进行分析,探讨非线性叙事的叙事结构、叙事视角以及时间畸变.分析发现,电影运用非线性叙事方式,如散点式、环扣式、复调式等,会迫使观众从传统的观影模式中跳脱出来,通过碎片化的时间线和空间关系完成对电影叙事的感受与思索.其以拼接重组不同时间线的非线性叙事,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在表达上更具灵性,能够为观众带来更丰富的心理和情感体验.从叙事视角来看,非线性叙事电影往往采用多视角叙事形式,打破了单一视角叙事的局限,增强了故事的立体感,同时在时空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引导观众在不同的叙事视角中穿梭,从而全面了解故事.对时间的非线性处理是非线性叙事电影的另一个重要特征.通过打乱时间顺序、重新组合时间片段,非线性叙事能够创造出一种特殊的叙事节奏,如环形叙事、多线性叙事、乱线性叙事、重复线性叙事等.

    电影非线性叙事叙事结构时间畸变叙事视角

    影视剧配音课程教学路径研究

    曲少为陈连龙
    263-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背景下,配音成为一个新兴的就业方向.天然具有思政元素与价值的影视剧配音课程,已成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教育的重要载体.文章对影视剧配音课程处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地位与其在专业教育中的重要价值进行论述,分析影视剧配音课程所涉及的影视作品已成为激发当前大学生赤心报国与爱国之情的有效路径,其中蕴含着家国情怀与国家意志、社会公平正义与反腐倡廉、爱岗敬业与崇德向善等思政元素.文章还根据"新文科建设"提出把握价值引领与发挥育人功能的新要求,建议通过开展美育实践活动、融入戏剧表演形式、完善教学设计理念等影视剧配音课程教学路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配音技巧,进而形成良性且连贯的教学机制,使大学生最终成长为具有审美意识、人文关怀、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好青年.未来的影视剧配音课程教师仍旧需要深入现实生活,关注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将科技元素与艺术逻辑、生活逻辑相结合,将影视文化创新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在帮助学生达到既定学习目标的同时,让影视剧配音课程成为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与主疆场,为其价值观念与精神追求指明方向.

    课程教学育人元素影视剧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