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研究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研究导刊
新闻研究导刊

耿晓东

月刊

1674-8883

Xwdk66@163.com

023-63907845

400012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西路66号

新闻研究导刊/Journal Journalism Research Herald
查看更多>>《新闻研究导刊》是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部刊物《新闻导刊》的基础上改版而成。该刊以传媒业界与学界的结合点,传媒理论与实践的引领点,传媒今天与明天的制高点为办刊理念,立足重庆,面向全国,集理论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是新闻工作者、新闻研究者、新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社交媒体视域下网络迷因现象探析——以网络"梗文化"的传播为例

    陈曼莉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交媒体时代,以用户为创作主体的亚文化在网络空间兴起,而"梗"就是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文章基于网络迷因理论,通过文献研究法和相关案例分析法深入探究"梗文化"这一独特的网络现象.在文献研究方面,广泛搜集并梳理国内众多与网络迷因、亚文化、"梗文化"相关的学术著作、期刊论文、研究报告等资料,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合,建立起对"梗文化"的理论认识框架.同时,通过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梗"案例,从传播路径、受众反应等多个维度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发现,"梗文化"的生成和传播遵循着特定的规律.在生成机制上,它往往源于特定的社会文化情境、热点事件或者群体的共同兴趣.在传播过程中,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机制和用户之间的互动行为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不同类型的"梗"在传播速度、范围和持续时间上存在差异,这与"梗"本身的性质、目标受众群体以及其所借助的传播平台特点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梗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揭示社交媒体中网络迷因现象生成和传播的一般规律,为理解和引导网络文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进而为构建健康的网络生态贡献力量.

    社交媒体网络迷因"梗文化"传播用户

    共情传播策略在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及应用实践——以重庆山火相关报道为例

    陈杨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 年 8 月,重庆经历了自 1961 年以来最严重的极端高温天气,辖区涪陵、南川、巴南、北碚、璧山等多个区县陆续发生山火,社会关注度高.文章以2022年重庆山火相关报道为例,通过对共情传播的理论框架、共情传播策略的分阶段应用,深入探析共情传播在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和优势,探讨如何利用共情传播策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维护秩序,以及如何避免共情传播的潜在风险.文章首先通过共情传播的概念,明确共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情境""诉诸情感的真实事件"和"大规模的身体共在".接着论述了共情传播在信息传播和社会互动中的独特优势.随后深入分析共情传播机制在重庆山火报道三个阶段的具体应用.最后,文章从共情聚光差异的危机、新闻归因的极化效应、集体沉溺与情感疲劳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深入探讨了在共情传播中容易出现的潜在风险.文章旨在为媒体更好应对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加全面、准确和有效的信息,为社会和谐提供合情、合理、有度的情绪引导,提供共情传播理论支持和策略建议.

    共情传播重庆山火情景深化情感传递新闻归因极化效应

    山西日报融媒体创新山西旅游报道的挑战与策略探究

    解军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融媒体逐渐成为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山西日报作为山西省的重要新闻媒体,积极探索融媒体在旅游报道中的应用,以提升山西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文章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指出融媒体在旅游宣传领域应用能够显著提升信息的传播效率,扩大信息的覆盖面,对促进地方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详细分析山西日报融媒体推出的"记者带你游山西""悟空未取景的宝藏地"以及"跟着悟空游山西"等报道.这些报道通过实地探访、深度报道、多平台传播、互动参与和内容创新等方式,全面展示了山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魅力.特别是"悟空未取景的宝藏地"与"跟着悟空游山西"报道,巧妙地将游戏《黑神话·悟空》与山西旅游资源相结合,吸引了大量受众关注,有效提升了山西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文章探讨山西日报融媒体创新山西旅游报道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策略;总结山西日报融媒体在山西旅游报道中的创新实践成果,强调其在提升山西旅游知名度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山西日报融媒体创新山西旅游报道传播效果互动

    融媒体时代副刊改革路径探索——以成都日报《天下成都》为例

    张魁勇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传媒生态.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作为报纸重要组成部分的副刊,在融媒体时代也面临很大困境,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首先论述副刊的发展过程与特性,指出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媒体文化性与审美性的重要支撑;文章随后剖析融媒体时代副刊面临的生存困境,包括版面容量有限、出版周期较长、传播形式单一、内容与形式无法满足受众多样化需求等;文章最后以成都日报《天下成都》改革实践为例,深入探究融媒体时代副刊改革路径:在保持副刊高度个性化、能与读者深度交流等特性的基础上,借助新媒体力量,适应当前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步伐,产出优质内容,并不断丰富传播形式,拓展传播渠道,提升传播力、影响力.文章认为,融媒体时代,报纸副刊依然有独特优势,只要找准定位,彰显特色优势,并借助新媒体力量,实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就能实现成功转型.

    融媒体时代副刊成都日报《天下成都》困境改革路径

    AIGC赋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高婷倪俊鹏王哲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文献分析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当前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面临的瓶颈.系统梳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现状与挑战,并结合具体案例,探讨AIGC技术在内容创新、渠道拓展以及机制完善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对比传统科普宣传模式,AIGC技术赋能下的新型宣传方式展现出显著优势,能够实时更新内容、丰富形式,满足大众的多元化需求.AIGC技术能够显著提升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效果,不仅在内容上实现动态更新,形式上更加多样,还通过定制化服务增强了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借助移动互联网及线上线下融合策略,AIGC技术能有效拓宽宣传渠道,扩大覆盖面.此外,其在科学规划与管理方面的应用,也能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与制度建设.基于此,文章提出利用AIGC技术推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创新发展的建议:加强技术研发与应用、优化宣传内容与形式、拓宽宣传渠道与覆盖面、完善机制与制度建设等,旨在通过AIGC技术的赋能,破解当前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中的难题,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为构建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AIGC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创新发展内容创新

    融合·创新·突破:融媒体时代地质调查行业宣传路径探索

    康璐燕周欣姝孔令颉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融媒体时代为信息传播带来变革,地质调查行业宣传面临诸多挑战.文章采用案例研究、内容分析等方法,剖析地质调查行业融媒体发展现状,针对地质调查行业宣传提出融合宣传、创新引领、突破变革的宣传策略:在融合宣传方面,通过内容融合、媒体融合、用户融合、技术融合等手段,筑牢行业影响力.在创新引领方面,通过叙事革新、技术飞跃、机制重塑等手段,开创宣传新篇章.在突破变革方面,通过品牌塑造突破、数字转型突破、传播圈层突破等方面跃动地质新纪元.研究认为,地质调查行业应继续深入探索宣传路径,通过强化内容创新、拓展传播渠道、构建传播网络、优化用户体验等举措,以更加生动、形象、有力的方式展现地质调查行业的风采与成就,提升科普内容的吸引力和到达度,进而提升地质调查行业影响力和公众认可度,为地质调查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浓厚的舆论氛围,塑造良好的行业形象,提高社会认知度与美誉度,促进地质调查事业高质量发展.

    融媒体地质调查宣传路径创新融合科普宣传

    受众需求变化视角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思路探索

    帅亦文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受众呈现出主体意识强、追求趣味性和高质量新闻、精神需求层次多样等特点,对新奇独特信息、创意内容及信息时效性和真实性的需求愈发强烈.文章深入探讨融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受众需求的变化特点,分析这些变化对新闻采编工作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以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文章采用市场调研方法,明确目标受众的兴趣点、消费习惯等数据,以调整报道内容与策略.文章认为,在选题和策划方面,要打破常规,从独特视角切入,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同时策划互动性选题吸引受众参与.新闻采集方式应与时俱进,利用移动直播、短视频平台及社交媒体,增强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在新闻内容制作上,可借助大数据分析和智能推荐算法实现个性化推送,融入现场声音,增强新闻真实感,并优化新闻版面设计,提升视觉吸引力.研究发现,通过精准推送符合不同受众兴趣的新闻内容,能够成功吸引更多受众参与,提升新闻的影响力.文章旨在推动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创新与转型,以适应受众需求的变化,实现新闻行业可持续发展.

    受众需求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思路新闻内容版面设计

    电视媒体时政新闻报道传播力提升策略探析

    杨利超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视媒体作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领舆论导向和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提升传播力至关重要.电视媒体拓展时政新闻的覆盖范围,提升时政新闻报道传播力,能获得群众的广泛认可与喜爱,从而提升电视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为此,文章重点剖析当前电视媒体时政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包括采编方式落后、报道内容和形式单一等,并提出提升电视媒体时政新闻报道传播力的策略,包括坚持"内容为王"原则、丰富报道形式、开展平台化传播等.文章认为,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时政新闻报道受多重因素影响,电视媒体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应紧跟社会发展步伐,积极优化与改革传统新闻报道模式,并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平台及渠道,为时政新闻报道开辟多样化途径,从而保证新闻时效性,拓宽时政新闻报道的覆盖范围,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文章对电视媒体时政新闻报道的现存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提升电视媒体时政新闻报道传播力的策略,旨在为行业提供有益参考.

    融媒体时代电视时政新闻传播力问题提升策略

    重大主题报道视域下电视媒体采编设备调配策略研究——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俄乌冲突报道为例

    李春元
    132-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重大主题报道中,新闻采编设备的合理调配对信息传递效率和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欧洲总站驻外记者火速前往乌克兰利沃夫,展开深入报道工作.面对复杂多变的战地环境,报道团队针对复杂需求,根据调研选择了适应前线需求的采编设备,从高画质全媒体拍摄设备、便携式编辑设备,到新媒体和电视直播连线技术,探索了采编设备的优化调配策略及具体实施方案.团队通过轻量化、便携化和稳定性的设备调配,成功实现了高效的信息传播,同时结合安全播出的实际需求,采取了多项保护措施,涵盖设备安全、信号传输稳定性及人员防护等方面.文章聚焦复杂战地环境下采编设备的高效应用,探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新技术协同报道的实践操作方法,分析技术和安全问题的应对经验,以期为冲突地区新闻报道提供切实参考.文章通过对这一报道实践的剖析,进一步强调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科学调配采编设备的重要作用,认为设备选择、资源整合与技术运用在提升报道效率和质量方面的显著成效.文章旨在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俄乌冲突报道,为在冲突环境下从事媒体报道的团队提供具体实用的经验与建议.同时,文章旨在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俄乌冲突报道的实践经验,推动电视新闻采编技术创新与发展,为类似的重大主题报道提供具体的操作思路和技术借鉴.

    重大主题报道新媒体采编设备调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俄乌冲突

    镜头语言在电视新闻摄影中的应用研究

    牟晰
    14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视新闻作为连接公众与信息的重要桥梁,其传播方式与表现形式的创新是强化传播效果的关键.镜头语言作为电视新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直接关系到新闻内容的传达效果和观众的接收体验.基于此,文章将镜头语言作为研究主题,探索镜头语言在电视新闻摄影中的应用.文章首先系统梳理镜头语言的基本概念及在电视新闻摄影中的基本原则.其次,文章重点分析镜头语言在电视新闻摄影中的具体应用策略.通过详细剖析这些策略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实例,揭示镜头语言如何有效提升电视新闻的叙事能力和视觉冲击力.研究结果显示,合理运用镜头语言能够显著提升电视新闻的现场感和可信度,增强节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文章为电视新闻摄影人员提出相关建议:持续提升摄像技艺,在实拍中不断锤炼技巧,并积极学习新技术与新观念,给观众带来更多高质量的电视新闻.文章旨在通过分析电视新闻摄影中的镜头语言,为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整体质量和传播效果提供参考.

    镜头语言电视新闻摄影应用镜头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