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与写作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与写作
新闻与写作

丁亚韬

月刊

1002-2295

bjxwyxz@126.com

010-85204148;85204036

100734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20号

新闻与写作/Journal News and Writing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新闻专业期刊,集理论性、知识性、实用性、可读性为一体,历来为新闻工作者、通讯员、写作爱好者和大中专师生所厚爱。《新闻与写作》发行量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刊登的文章多次在全国全市获奖,被评为全国核心期刊,被中国期刊协会列为向“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赠送期刊,连续4届被评为全国中文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流量思维如何重塑新闻价值观

    陈昌凤
    1页

    流量时代的数字新闻业

    王雨阳
    4页

    作为符号资源的10万+:中国新闻从业者的"流量想象"

    白红义曹莹
    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新闻时代,以10万+为代表的流量数据成为形塑新闻生产过程的符号资源.本文将流量视为理解新闻业变迁的新客体,通过对不同类型和层级媒体的新闻从业者的访谈,探究他们如何理解、阐释乃至使用流量数据,从而形成所谓的"流量想象".研究发现,流量已经不同程度地嵌入新闻媒体既有的考核体系,促使新闻从业者更加重视新闻的时效性和受众偏好,他们意识到了流量的积极和消极面向,因而表达出对流量审慎使用的态度.这些想象体现了中国新闻从业者对流量这一数字社会关键词的本土化建构.

    算法受众指标流量中国新闻业数字新闻业

    驯化流量:"流量竞赛"中新闻客户端的角色与组织常规实践

    陈阳李宛真
    1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新闻业已经进入平台时代,机构媒体不得不正视流量的重要性并逐渐将其纳入到新闻生产和机构运作的常规标准之中.机构媒体在组织架构和内容生产上都有接受和内化流量改革的一面,但也有无法动摇和拒绝改变的一面.媒体自有平台(客户端)作为架接机构媒体与外部商业平台的中转站,为媒体提供了相当灵活的操作空间,新闻客户端为机构媒体应对流量竞赛织起了一张安全网,消解了流量在新闻业体现出的矛盾性和冲击性,具体实践包括建设和调控新闻内容池,专业分工促进流量分流,遵循传统新闻审核分发流程,为服务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建设客户端是机构媒体主动采纳平台时代创新媒介技术的结果,同时也保留了新闻机构长期以来的专业价值取向和组织运作模式,这种创新与取舍保护了媒体的核心业务免受商业流量的侵蚀,从而化解流量主导的危机.

    流量机构媒体新闻客户端媒体融合

    作为流量的新闻:平台时代的新闻权威性困局

    姬德强佘浩东蒋效妹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台时代的新闻传播呈现出一种以流量为导向的发展态势,这对新闻业的传统价值观和权威性基础带来了挑战.流量思维和流量机制的产生,与新闻商品化的历史逻辑和平台时代新闻生产的认识论转向密切相关,本研究对此进行梳理,提出新闻记者的工作重点不仅是处理新闻与事实之间的再现关系,守护作为社会共识的真实性生产机制,更是应对人、技术与平台的一整套复杂网络关系及其塑造的无边界信息生态.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以流量生产和流量评价为出发点的新闻权威性范式的兴起暗含了 一种新闻实践和新闻规制方式的潜在的风险格局.通过从重视流量到重视流向,我们可以在流量时代思考重建新闻权威性的新路径.

    新闻权威性流量平台化数字新闻

    数字媒体生态、流量经济与新闻业的文化再造

    常江徐帅
    3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数字新闻实践在技术逻辑支配下的平台化和自动化趋势做出描摹,并探析流量经济作为数字新闻业基础商业模式所产生的文化后果.研究认为,对流量的崇拜加深了新闻的商品化,造成了新闻时间的异化,并导致了数据主义逻辑侵蚀下的新闻去专业化危机.在数字媒体生态下,新闻作为"人的事业"的属性被机器理性消解,新闻作为真相标识物和公共文化档案的认识论地位失去经验基础,新闻面临沦为信息货币的风险.本文进而基于实践史观,提出以"行动"为核心路径对数字新闻业进行文化再造的方案:树立以人为本的行动主义价值准则,探索基于算法批判的行动规则,构建旨在修补新闻权威的行动框架.

    数字媒体生态数字新闻流量经济平台人工智能

    从学术流行语到经验脚手架:对西方传播学领域"可供性"质性研究的系统综述

    陈婧之马烨杜璇刘于思...
    4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社会中,"可供性"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学术流行语,被学者们广泛使用.但其核心内涵和特征是什么?数以百计的学术论文是否"发现"了关于可供性的新知识,推进了理论发展?本文采用系统综述的研究方法,以281篇传播学英语期刊论文为样本,通过检视技术中介传播领域中可供性的技术场景、生成过程、内容指向、社会目标和价值判断等方面,深入探讨可供性的理论化问题.研究发现,可供性是一个被多重概念化和操作化的术语,可根据技术、用户和情境的多重可变性划分为动态的三个层次.同时,可供性应被视为一个变量而非常量,在充分发挥归纳法的基础上结合演绎法和量化分析,使其作为社会现实的组织框架,搭建起勾连抽象理论和实践世界的"经验脚手架",进一步提升其理论化程度.

    可供性系统综述技术中介传播传播学理论公共对话

    此心安处是我家:机构养老群体的媒介化生命历程与家庭重构

    周裕琼龚宝发张梦园
    6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至暮年,何以为家?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离开熟悉的家园,来到养老院度过晚年.在这里,他们是否还能找到"家"的感觉?本研究从"家"这一极具中国本土特色和文化想象力的概念切入,考察数字时代的老年人如何借助媒介/技术重建"心安之所".基于对深圳两家养老机构的田野调查,我们发现,在时间维度上,老年人经历了离家—安家—想家的媒介化生命历程,重新编织了关于"家"的意义网络;而在空间维度上,老年人通过线上与线下的传播实践维系着与血亲家人"亲密有间"的关系,拓展着与机构家人日渐深厚的情谊.本文从媒介融入的路径论证"老年之家"何以可能的同时,也讨论了老年人该如何通过放下"交流的无奈",来获得内心真正意义上的平静.

    媒介化老龄化生命历程媒介融入家庭重构

    新知识人群体:基于网络知识社区核心创作者的考察

    张慧杜骏飞
    7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知识社区何以成为主流化的知识社会场域?知识生产与流通的网络社区化变革又将对知识生产者本身产生何种冲击?本文通过对核心创作者的深度访谈,全面考察了网络知识社区的生产逻辑,亦从"可供性"视角解析了核心创作者对媒介技术支持机制的深度体验.研究发现网络知识社区中的个体基于可见性触达,可以从普通用户转变为核心创作者,进而成为社区网络的重要中介节点.创作者依托媒介可供力连接两端、转化体验、组织日常,可以实现对科学、人文及日常知识的再生产及传播.在本质上,网络知识社区不仅提供了一种社会化知识生产,而且有效地重构了知识生产群体,使知识人的层级跃升和社会联结成为可能,从而回归了知识传播事业的本真性.

    网络知识社区知识人核心创作者可供性

    数字编辑室中的新闻"整合"——基于"策略性仪式"的新闻生产实践考察

    王敏
    90-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与"整合"一直是新闻生产的两种基本方式,传统上报道居于核心地位,而整合则被视为边缘化的"二阶新闻工作",两者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对立和紧张关系.数字时代,主流媒体机构开始对整合持更为开放的态度,整合与报道之间的界线日益模糊.本文通过对一家省级新闻客户端S新闻的田野调查发现,互联网环境下整合新闻已经不再局限于对二手信息的聚合与呈现,而是积极调用和改造了包括"第二落点"、同行消息来源、远程采访、信源核验等在内的报道常规,形成强化其职业合法性的"策略性仪式",在数字新闻生产中日益"正常化".然而,整合也加深了媒体间内容上的相互依赖,进一步加剧了新媒体平台上内容生产同质化、碎片化和深度缺失的问题.在数字新闻生产场域中,需要整体上对新闻工作"再定义",探索更为开放的、建构主义的内容生产模式,并建立稳定的工作常规和价值规范.

    新闻整合策略性仪式数字新闻新闻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