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冯登国

月刊

1009-8054

cismag@vip.sina.com

028-85151528

610041

成都市高新区创业路6号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Journal China Information Secur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我国第一家全面介绍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的大型指导技术刊物,以各级领导干部、信息管理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决策者、市场营销人员、企业决策者、IT界人士等广大爱好本行业的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的立法评析与完善思考

    黄道丽胡文华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吸收了近年来个人信息保护的国际经验以及国内《网络安全法》《民法典》等立法、标准和实践经验,既与国际接轨,又不乏中国特色.现有草案存在部分场景坚持"同意为王"的治理模式、缺乏对个人信息处理者"合法利益"的保障、未区分"去标识化"个人信息与一般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等问题.在体系定位方面,正在制定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与其他基本法之间的规范体系协调至关重要.在草案的修订完善方面,建议明确监管部门权责分工,避免多头监管;细化罚款标准,避免执法主体自由裁量幅度过大;敏感个人信息的界定应当纳入动态评估因素;自动化决策重大影响判定宜采用客观标准.

    个人信息保护法制度定位体系定位罚款标准敏感个人信息自动化决策

    探索个人数据保护的中国方案

    王融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需要平衡数据创新应用与个人利益保护两种利益.这两种利益并非二元对立、非此即彼,从长远来看,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能够为数字经济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充分利好.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工作应以我国实际国情和现有法律制度为基础,以落实个人权利保护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为目标,通过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定义、明确个人信息处理的合法性基础等方式,勾勒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保护利益平衡政策平衡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面临的两难选择

    王新锐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个人信息权益本身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保护对象,其中存在着多元的利益主体和多组权利关系,立法一方面需要借鉴现有的实践和域外经验,一方面又要兼顾内在的体系,再加之其本身的因素,就会带来多处"两难选择",其中包括:保护范围的延伸给合法性基础带来的调整应当是趋严还是趋宽、合法性基础是否应当贯穿整部立法、是否应当允许特殊场景之下的同意标准出现一些变动甚至是例外、是否应当对权利进行合理限制以起到一定的正向激励作用等,笔者及团队在行业研究过程中总结了上述现象,结合域内外的立法比较对当前《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建议.

    个人信息保护合法性基础知情同意立法

    基于数据运营安全的个人信息保护

    王文宇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个人信息因其自身携带隐私特性,与每个个体息息相关.个人信息保护不当,影响公众权益、企业利益以及社会秩序.在互联网、大数据、5G万物互联的时代,个人信息被广泛收集和使用,必须妥善解决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才能保障整个数据产业健康发展.而现有的个人信息保护方法或技术,不足以应对新形势下的保护诉求.基于数据运营安全的个人信息保护,针对当前个人信息保护的新形势和新诉求,提出结合人工智能,通过数据运营安全对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个人信息流动的保护,涵盖从生产到运维,从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共享、销毁全生命周期保护,深入数据运营中内嵌防护,同时与业务解耦,达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目标.

    个人信息保护个人信息流动数据运营安全人工智能内嵌防护

    经济学视野下的隐私问题简析

    陈永伟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隐私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经济学是探讨隐私和个人数据问题的有力工具.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济学家就对隐私问题进行了很多的探讨.围绕着隐私的概念、隐私保护的性质、针对隐私保护的政策等问题开展了激烈争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济学对于隐私的讨论逐渐转移到数字经济领域,聚焦分析数字经济企业对于个人信息采集和利用的成本与收益.在这些讨论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关于隐私问题的成本—收益分析框架已经成为可能,这一框架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对隐私保护问题的政策讨论.以成本和收益的分析思维出发,根据具体的技术条件和产业发展状况,对隐私及个人信息保护政策进行有效调整.

    隐私个人信息成本收益

    我们准备好进入人体网络时代了吗?——访卡尔顿大学传播与媒体研究专业博士塔玛拉·班伯里

    道格·欧文
    36-38页

    持续创新赢得市场执着技术改变世界——访三未信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岳公

    唐莉王翠玉
    39-44页

    人脸识别技术——设计保护隐私和防止偏见的系统

    杨·道格拉斯丽贝卡·巴拉贝卡卡洛斯·伊格纳西奥·古铁雷斯迈克尔·查科夫斯基...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脸识别技术(FRTs)设计用来检测和识别被摄像机镜头捕捉到的人的图像.实施这种技术有许多与安全有关的实际情况.尽早识别FRTs系统中固有的隐私和偏见问题有助于缓解未来的风险.理解人脸识别技术有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描述了受试者如何与FRTs系统合作:同意和不同意.在同意的情况下,受试对象知道他们的图像已被捕获并自愿参加.在不同意的情况下,受试对象没有机会拒绝捕获其图像.受试者愿意与FRTs合作的程度影响FRTs的错误率.

    人脸识别启发式方法偏见政策框架

    量子保密通信标准体系建设

    程广明郭邦红
    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量子保密通信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和商业价值,得到各国政府及相关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已从科学研究逐渐走向规模化应用.量子保密通信产业链逐渐完善,量子密钥分发设备、单光子探测器、量子随机数发生器等成为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着规模化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部署和应用.介绍了量子保密通信产业化进展和标准化组织与标准进展,提出了标准体系建设的思路,为我国量子保密通信技术标准化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量子保密通信量子密钥分发标准化标准体系

    面向多处理器的内网计算机BIOS口令集中管理机制研究

    孙亮陈小春鲍天明王博...
    6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自主可控计算机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大量国产计算机终端已在企事业单位应用.BIOS口令是计算机安全管理的第一道门户,如何在异构处理器和多种操作系统并存环境下,对内网计算机终端BIOS口令进行安全管理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设计基于固件的BIOS口令集中管理系统总体框架,融合终端自动发现、BIOS口令自适应统一更新等关键技术,可解决内网计算机BIOS口令定时更新、统一管理的难题.目前,BIOS口令集中管理系统已在X86和龙芯处理器平台的计算机终端集群中进行部署试用,取得良好效果.

    国产计算机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国产操作系统终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