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西部(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西部(下旬刊)
新西部(下旬刊)

杨清玉

月刊

1009-8607

newwest2008@163.com,newwest2008@126.com

029-82195250

710065

西安市吉祥路168号豪盛时代华城8号26层

新西部(下旬刊)/Journal New West
查看更多>>本刊编辑思路仍然定位为“综合性社科类学术期刊”,数年间,在区域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研究领域,《新西部》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近四十年中国关于经典马恩著作中居住问题研究综述

    赵紫婷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居住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探讨资本主义社会人民生活内容的一个重要微观视角。近四十年来,①国内学界对此的研究主要从人的本质、空间理论以及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再次梳理这些理论,对今天的居住问题仍具有促进问题改观的现实启示。

    马恩著作居住问题人的本质居住空间人际关系

    论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纯洁性的思想

    王庆宝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梳理了列宁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俄国实际,在党的纯洁性建设方面提出的很多创新思想:一是坚持反“左”防右,保证思想纯洁;二是坚持党员标准,保证组织纯洁;三是反对官僚主义,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四是加大反腐力度,保证党的肌体健康。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党的建设总要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列宁无产阶级政党纯洁性借鉴

    论李大钊与陈独秀社会主义观的理论渊源

    杨超
    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介绍了李大钊与陈独秀社会主义观形成的时代背景。探析李大钊与陈独秀社会主义观形成的理论渊源,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社会主义思想是他们社会主义观形成的理论渊源。

    李大钊陈独秀社会主义观理论渊源

    论瞿秋白的“五四”观及特征

    申圳
    7-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认为,瞿秋白的“五四”观包括五四运动的内涵、五四运动的产生原因、五四运动的参与群体、五四运动的局限等内容。同时认为瞿秋白“五四”观的特征是:从社会经济状况出发分析五四运动;把五四运动置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来把握;从世界革命的视野把握五四运动;运用阶级分析方法研究五四运动的参与群体和文化意义。并探讨了瞿秋白“五四”观的价值和局限。

    瞿秋白五四运动五四观内容特征研究

    毛泽东政治哲学的理论特质论析

    刘景尧刘绥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论述了毛泽东政治哲学的理论特质,包括四个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阶级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党的领导与依靠人民相统一、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

    毛泽东政治哲学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

    习近平社会治理观研究现状与思考

    罗仪仪米正华
    1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社会治理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四个方面对习近平社会治理观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述:全面系统研究习近平社会治理观;围绕习近平从政经历研究其社会治理观形成的主观条件与实践基础;围绕习近平关于基层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深化研究社会治理主体;围绕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的论述深入研究社会治理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社会治理观治理主体人民群众

    论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人民性

    代洪宝吕志敏
    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内容构成,探究了习近平文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人民性”,体现在: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思想渊源;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人民性”原则与要求。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习近平人民性

    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其时代价值

    王晓丹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即回答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习近平这一思想的理论价值体现在,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阵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其现实价值体现为,提出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要求;提出了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党建工作相结合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时代价值

    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路径研究

    王铁楠赵兰香
    1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价值进行了概述,探究了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路径:深化理论创新;坚持党的领导;重视宣传教育;完善保障机制。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方位解析

    毛时玉
    1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分析了历史方位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内涵与现实由来,从三个方面论述如何看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新跨越”;重塑了社会主义在人类发展中的“新生命”;开创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模式”。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