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西部(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西部(下旬刊)
新西部(下旬刊)

杨清玉

月刊

1009-8607

newwest2008@163.com,newwest2008@126.com

029-82195250

710065

西安市吉祥路168号豪盛时代华城8号26层

新西部(下旬刊)/Journal New West
查看更多>>本刊编辑思路仍然定位为“综合性社科类学术期刊”,数年间,在区域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研究领域,《新西部》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史记》与晏子故事探微

    吕湘颖
    95-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司马迁博取众材在《史记》中大量辑录了晏子的事迹,文章考校了《史记》晏子事迹的渊源。阐释了《史记》所记晏子之品格:勇于义,笃于礼;勇谏善断;节俭力行;知人善任;远害保身。同时,认为太史公撰《管晏列传》抒自己的块垒和隐痛,深切寄寓了自己深切的身世之感,际遇之哀。《史记》对晏子故事的记载、对晏子形象的塑造,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记》晏子事迹太史公

    二程洛学构建话语体系的历史经验研究

    任婷
    9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简述了话语体系的概念,阐释了宋明理学中的二程洛学,认为,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一定意义上二程洛学构建了宋明时期的话语体系。阐述了二程洛学建构话语体系的经验:历史性承续,建立在之前历史的基础之上;具有自身完整的理学思想体系;对“时代课题”的回应;在于门人的传播。

    二程洛学话语体系历史经验

    清朝的封禁政策及朝鲜移民的犯越

    刘楠
    10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封禁东北,作为清政府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其实行目的是独占东北丰富的资源,维护满洲旗人的利益和生计,保持满洲固有的习俗,保护“龙兴之地”,同时保证满族兵力的来源。封禁我国东北期间,朝鲜移民不断犯越的根源是:朝鲜北部的自然环境恶劣;朝鲜统治者的不作为致使朝鲜北部农民经济负担沉重;清政府疏于边防的管理,越境条件充足。

    封禁政策原因朝鲜移民犯越

    朝鲜族的迁入和东北水田的开发

    孙璐璐
    10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概述了我国朝鲜族的渊源。十八世纪生存不下去的朝鲜边民为了活命不顾东北边疆的封禁纷纷潜越到我国东北地区居住,开荒种地,成为我国大家族的一部分。与我国满、汉等少数民族和睦相处,探索水稻种植,兴修水利,改良种子和工具,共同建设我国东北地区。开辟了我国东北地区水稻种植的新天地,推动了东北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朝鲜族迁入东北水田开发

    “红船精神”与红色精神的关系

    王超越
    102-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叙述了红船精神的内涵及历史地位,阐释了红船精神和其它红色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的内涵。探析“红船精神”与红色精神的关系:在接力求索中传承,在浴血奋进中创新,在回望重温中升华。

    红船精神红色精神关系

    中共冀鲁边区抗日斗争及其宝贵启示

    张慧孙兵
    104-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叙述了中共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建立的历程,分析了中共冀鲁边区的抗日斗争的特点,概括出中共冀鲁边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宝贵启示:一是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115师及时给予边区抗战以战略指导,为边区坚持斗争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胜利保证;二是根据战争形势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加强、完善党的领导组织,为领导边区抗战提供了有力组织保证;三是探索出了依靠人民支持的平原游击战斗争方略;四是冀鲁边区抗战力量源泉是陷敌人于人民战争汪洋大海。

    中共冀鲁边区抗日斗争启示

    抗日战争时期陇东革命根据地的妇女运动

    李晓梅
    106-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日战争时期的陇东革命根据地,妇女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用行政手段反对妇女缠足,反缠足运动因此展开;妇女在婚姻中获得了自由,家庭地位提升;开始重视妇女教育,妇女拥有了受教育的权利;根据地妇女参政议政,促进了妇女民主思想的开启;妇女全面参与经济建设,在家庭中有了经济地位。陇东根据地的妇女运动,促进了根据地的妇女解放。

    陕甘宁陇东根据地妇女婚姻

    对苏共演变的再思考

    李茹仝秋娟
    108-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认为党性在某种程度上趋同于人性,因此从人性的角度探析苏共亡党的原因:人心演变导致党性缺失;民心演变驱使党性脆弱;党心演变迫使党性衰退。并提出对当代的启示:弘扬真善美,增强“四个自信”;全面从严治党,强化政治生态。

    党性苏联真善美演变启示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筑牢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防线

    朱思聪王智萍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叙述了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脉络。分析历史虚无主义在当前的危害:渗透、荼毒我青年知识分子;通过否定革命领袖,进而否定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的执政地位;撕裂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瓦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探析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筑牢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防线的对策:加强党对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绝对领导:构筑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核心阵地。

    历史虚无主义意识形态中华文化

    对伊壁鸠鲁死亡哲学的思考

    徐萌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介绍了从伊壁鸠鲁的哲学观点认识死亡的角度,阐述了伊壁鸠鲁对死亡的审视结论,探讨了伊壁鸠鲁死亡态度的哲学意义。认为,幸福在于拥有善良的德行和灵魂的安宁;贤者既不畏惧死亡,也不厌恶生存。因此,在死亡未到来时好好的生活,在死亡到来时不惧,这就是我们要从他的哲学中汲取的时代价值。

    伊壁鸠鲁死亡哲学幸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