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西部(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西部(中旬刊)
新西部(中旬刊)

月刊

新西部(中旬刊)/Journal New Wes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治理法治化面临困境及解决路径

    程颖宜
    8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乡村治理法治化为出发点,分析了当前乡村治理法治化面临的困境,如法制不健全、法制意识淡薄、法治队伍力量薄弱等,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科学立法,逐步形成完备的乡村治理制度体系;加强机构建设,夯实依法治理组织基础;整合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队伍建设,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帮助广大群众理解和认识法治化的意义;建立和完善乡村治理法治化监督与考评体系.

    乡村治理法治化困境路径

    资本逻辑下全面从严治党的道德诉求

    石燕
    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本逻辑推崇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和金钱主义,是引起社会道德滑坡的重要因素.文章首先分析了资本逻辑对我党道德观念的入侵和腐蚀的表现形式,它以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对我国部分党员干部进行道德入侵和道德腐蚀,使其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宗旨.进而探讨在资本逻辑下全面从严治党的途径:即要想治理资本逻辑的道德入侵和道德腐蚀,必须思想道德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紧抓“道德高线”和“道德底线”.

    资本逻辑全面从严治党道德金钱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研究

    尚华
    8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肩负着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职责.文章立足于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如完善组织构建体系,为乡村振兴提高组织保证;建立科学选人用人机制,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经济发展能力,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创新性建设.

    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

    基层党建信息化问题研究

    范婷婷
    85,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论述了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当前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加快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加强宣传引导,强化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应用推广,加强工作创新,加强管理维护.

    党建信息化网络建设

    体道、言志、比德——儒家“水”意象诠释

    张沛
    8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象是思想的象征物,具有比语言更丰富的表达力.在儒家哲学体系中,“水”意象具有体道、言志、比德三种作用,是历代儒者的共同概念.通过对这一意象的阐释,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呈现儒家思想的精神实质,并梳理其随时代变迁的脉络.

    儒家意象

    华夏有衣——从《诗经》看周代服饰及文化

    何艺珊
    88-8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服饰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之一,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背景及发展趋势.本文解读《诗经》中的服饰文化,透视周代的等级礼制,了解古人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服饰民俗及起源:衣之风,周之韵致;服饰民俗及分类:衣之雅,周之风度;服饰民俗及穿搭:衣之颂,周之气魄.

    《诗经》服饰文化民俗审美

    论宋明理学对传统儒学中“仁”的重构

    刘兆玉
    90-9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孔子视“仁”为理想的道德品格,汉儒则通过赋予“仁”宇宙论的形态发展了对先秦儒家“仁学”.宋明理学家注重在本体与工夫的会通层面对“仁”进行重构.在宋明理学家看来,对“仁”的理解不仅要有语义分析,更重要是要解决“仁”如何引领儒学的实践工夫,这是对“仁”重构的关键.明儒认为万物一体之仁,爱有差等,具有次第性的仁爱实践活动并不与万物一体的圣人境界相违背,恰恰相反,次第性的仁爱实践活动是实现万物一体的必经之路.

    宋明理学本体与工夫一体之仁

    南京曾靖毅公祠源流述略

    陆德洛
    92-9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概述了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的曾靖毅公祠,该祠供奉曾国藩之弟曾贞干,其人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病死于南京城外,后受清廷优恤,准建专祠.文章通过梳理其早年经历,沿江东下,大战雨花台,身后哀荣等档案典制,解析了曾贞干的生平,摸清该处文保单位的历史源流,为妥善保护和研究利用提供线索.

    太平天国曾贞干档案典制

    罗素对“观念”的重思——《哲学问题》中对唯心主义探究

    孙小琳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解析了罗素《哲学问题》一书中对贝克莱唯心主义者们所进行的论证.关于物质的存在,以贝克莱为首的唯心主义者们提出了“存在就是被感知”.第一贝克莱认为除了在某个心灵之内所存在的事物而外,什么也不能为我们所认知,任何被认知的事物不在我的心灵之内就必然在别的心灵之内;第二其他哲学家观点是“我们不能知道我们所不知道的任何事物的存在”.罗素对这两个观点做出了论证,其一在于贝克莱使用“观念”一词发生了混乱;其二这是一个自明的真理,而且“知道”一词在用法上也发生了错误.

    罗素贝克莱观念唯心主义

    从国庆七十周年大会“群众游行”看中国共产党“能”

    陈建锋
    9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主要由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三部分组成.本文仅以群众游行的“建国伟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三篇章进行分析,通过影像方式向亿万观众叙述中国共产党之“能”事.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因为党始终能够保持先进性、始终能够担有使命感、始终能够确保党风正、始终能够推进治国理政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能”70周年群众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