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冯建章

月刊

1672-3015

gzxxgbfzzs@163.com

020-83827812-10297

510080

广东省心血管病医院(广州市东川路96号)英东心脏中心二楼209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Journal Xinxueguanbing Fangzhi Zhishi
查看更多>>《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杂志(双月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指导,广东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广东介入心脏学会、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主办的国家一级专业性学术刊物。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本刊以广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临床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最新专业领域资讯及临床领先的科研成果和经验,以及对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H-FABP与BNP在快速心房纤颤诊断与评估中的应用

    高翔李伟真于立涛刘艳...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旨在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前体B型钠尿肽(pro-BNP)在快速心房纤颤(简称房颤)中的诊断和评估价值。方法 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急诊收治的79例快速房颤患者的血浆中H-FABP和pro-BNP进行检测。进一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心功能检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在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患者中,血浆H-FAB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0±1。7)ng/mL、(8。3±2。2)ng/mL 和(9。5±3。0)ng/mL,而 pro-BNP 的平均含量则分别为(819±125)pg/mL、(1630±215)pg/mL和(2189±165)pg/mL。阵发性房颤患者经过胺碘酮转复心律后,H-FABP和pro-BNP水平均显著下降至(6。2±1。1)ng/mL和(561±117)pg/mL。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和Ⅳ级患者的H-FABP和pro-BNP含量显著高于心功能较好的患者。结论 H-FABP和pro-BNP的血浆水平与快速房颤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显著关联,因此有潜力作为房颤诊断和心功能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心房纤颤H-FABPpro-BNP心功能状态

    经冠状动脉或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的影响研究

    董静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不同给药途径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82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各含41例的冠脉组(经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与静脉组(静脉注射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分级、心功能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冠脉组TIMI血流2级占比低于静脉组,3级患者占比高于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每搏输出量、左室收缩末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冠脉组左室射血分数与心脏每搏输出量高于静脉组,左室收缩末径低于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更有助于改善AMI患者的血流情况,促使其心功能恢复,同时还能避免多种不良事件的发生,显著提升疗效,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替罗非班静脉注射血流分级

    阿司匹林联合复合维生素在预防妊娠高血压患者子癫前期中的应用价值

    陈美玲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妊娠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按照阿司匹林联合复合维生素进行治疗对患者血压水平以及子痫前期预防的价值。方法 在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本院妊娠高血压患者78例为对象,按照Excel表随机排序均分对照组(39例,常规方案治疗)和观察组(39例,按照阿司匹林联合复合维生素治疗)。针对患者血压水平、不良妊娠结局、子痫前期发生率等进行对比。结果 对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检测,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痫前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在对妊娠高血压患者治疗时开展阿司匹林复合维生素进行治疗,能够对子痫前期进行防控,,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对妊娠结局进行改善。

    子癫前期阿司匹林复合维生素妊娠高血压

    他汀类药物联合健脾滋阴汤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郑爽董鹏飞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联合健脾滋阴汤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探讨对象,将其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常规组,45例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干预;45例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健脾滋阴汤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C(TotalCholesterol,TC)、TG(Triglyceride,TG)、LDL-C(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指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以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TC、TG、LDL-C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的TC、TG、LDL-C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4。44%)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84。4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健脾滋阴汤治疗冠心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并提高临床疗效,同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他汀类药物健脾滋阴汤冠心病

    孕晚期产妇血压变化与年龄及心率的相关性研究

    林丽雅周春梅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00例孕晚期血压变化与年龄及心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进行抽样调查,抽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本院100孕晚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100例孕妇均接受血压检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妊娠期高血压,依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高血压组、健康组。再对比高血压组、健康组孕妇年龄与心率。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孕晚期产妇血压变化与年龄及心率的相关性。结果 经血压检查发现,100例孕晚期孕妇中40例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另外60例孕妇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处于正常区间;高血压组年龄、平均心率检测值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心率与孕晚期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发生风险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心率越高则妊娠期高血压发生风险越高(P<0。05)。结论 孕晚期年龄及心率血压变化的关系为正相关,孕晚期可通过年龄、心率判断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发生风险。

    孕晚期妊娠期高血压年龄心率相关性

    基于智能血压计动态监测的药学服务在社区高血压患者慢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马巧琳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基于智能血压计动态监测的药学服务在社区高血压患者慢病管理(CDM)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社区调查的9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9,进行常规治疗管理)和观察组(n=49,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发放智能血压计24 h动态监测血压并进行CDM),比较两组服药依从率,管理前及管理3个月后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及血压变化。结果 观察组服药依从性(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81。63%)(P<0。05);干预后,两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均明显提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BP和DBP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智能血压计动态监测下的药学服务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自护能力及血压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慢病管理高血压自护能力智能血压计

    多学科联合诊疗成功救治高危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及并发室壁瘤1例

    朱米雪刘娟何胜虎张晶...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等特点,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心律失常、室壁瘤(ventricular aneurysm,VA)、心脏破裂等多种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大大影响了 AMI患者的预后。因此在早期识别这些严重并发症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方案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作者报道1例经急诊内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心脏外科、心功能科多学科联合诊疗成功救治高危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及并发室壁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为同类患者的临床救治提供借鉴。

    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室壁瘤多学科诊疗

    老年高血压伴餐后低血压1例

    何宏杰
    65-6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血压调节能力下降,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容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如情绪、体位、进餐、温度等。最常见为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和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等。其中,餐后低血压(postprandial hypotension,PPH)是老年人晕厥、跌倒、骨折、卒中的高危因素,可因短时间的血压下降而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临床上出现餐后头晕、疲乏无力、晕厥时,需考虑存在此种疾病的可能。本病例因"发现血压升高20余年,头晕1月"就诊,在后续复诊及随访中,发现患者低血压与进食早餐相关,考虑餐后低血压,后结合非药物治疗,减少餐后血压波动,改善餐后低血压。本文旨在提醒临床医生注意餐后低血压的发生,同时提高对餐后低血压的认识。

    餐后低血压老年高血压病例报道

    芳香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临床症状改善作用的研究进展

    李子一薛进宜邹沅伍浩...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芳香疗法作为一种天然的非药物疗法,具有安全有效、操作便捷等优势,逐渐被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研究和防治中,能够起到调节血压心率、缓解疼痛、缓解焦虑、提升睡眠质量、改善恶心和食欲不振等作用。本文从芳香药材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芳香疗法改善心血管疾病临床症状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和综述,研究芳香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临床症状改善作用,以期为芳香疗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心血管疾病芳香疗法芳香药材精油交感神经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研究进展

    王凯凯张佩玉杨震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发病率逐年增加,给家庭及社会均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右束支传导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通常被认为是良性病变,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ACS合并RBBB发病率高、缺血程度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了解ACS合并RBBB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可以尽早行再灌注治疗,挽救患者的生命。

    右束支传导阻滞急性冠脉综合征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