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冯建章

月刊

1672-3015

gzxxgbfzzs@163.com

020-83827812-10297

510080

广东省心血管病医院(广州市东川路96号)英东心脏中心二楼209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Journal Xinxueguanbing Fangzhi Zhishi
查看更多>>《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杂志(双月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指导,广东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广东介入心脏学会、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主办的国家一级专业性学术刊物。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本刊以广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临床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最新专业领域资讯及临床领先的科研成果和经验,以及对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药物球囊对真性冠脉分叉病变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黄宇彬蔡敏胡素萍陈金灶...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应用药物洗脱球囊(DCB)与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本院2021年1月至2024年5月入住的冠脉真性分叉病变的患者(medina分型:1,1,1;1,0,1;0,1,1)10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6例,行主支支架+边支支架植入术治疗;观察组48例,行主支支架+分支药物球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主支及分支血管直径、病变长度、血管狭窄率;术毕主支及分支血管直径、残余狭窄率;9个月后两组患者晚期管腔丢失(LLL)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观察组术后主、分支血管直径、残余狭窄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分支LLL,观察组优于对照组(0。21±0。47 mmvs 0。41±0。52 mm),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9个月主支LLL及MAC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B对真性冠脉分叉病变的疗效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冠脉药物球囊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在心绞痛患者左心功能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范文俊江渝芬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用于临床评价心绞痛患者左心功能及疗效得价值。方法 选择2023年11月至2024年5月海门区人民医院收诊疑似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速度向量成像技术检查,以冠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速度向量成像技术中各项指标的诊断效能。绘制ROC曲线,计算AUC值。结果 5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经冠脉造影诊断,结果显示,27例患者确诊冠心病心绞痛,占比54。00%。经计算,GLS(整体纵向应变)、RLS(局部纵向应变)、GCS(整体圆周应变)、牛眼图、AS(临近心肌应变)、分层应变指标(内膜、中膜和外膜)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与金标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经计算,GLS的AUC值为0。752,RLS的AUC值为0。731,GCS的AUC值为0。691,牛眼图的AUC值为0。665,AS的AUC值为0。702,分层应变指标的AUC值为0。774。结论 通过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可用作临床诊断心绞痛疾病,同时可作为辅助评价患者心功能及疗效的依据,值得借鉴。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心绞痛左心功能疗效评价

    慢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低灌注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莫江英蒋琳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冠脉综合征(CCS)合并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低灌注发生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120例CCS合并ADH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是否发生低灌注分为发生组60例和未发生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乳酸脱氢酶(LHD)、血红蛋白(H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CS合并ADHF患者发生低灌注的相关因素。结果 发生组LHD、Hb、cTnⅠ、NT-proBNP、Hcy及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HD、Hb、cTnⅠ、NT-proBNP、Hcy、CysC水平升高为CCS合并ADHF患者发生低灌注的危险因素(OR=1。061、1。568、2。089、1。924、2。876、4。059)。结论 CCS合并ADHF患者LHD、Hb、cTnⅠ、NT-proBNP、Hcy及CysC水平升高为患者发生低灌注的危险因素。

    慢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低灌注危险因素分析相关性

    吴茱萸穴位贴敷及耳针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林雅静
    52-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对原发性高血压伴睡眠障碍患者采用吴茱萸穴位贴敷及耳针干预所产生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2023年2月至2024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3例原发性高血压伴睡眠障碍患者,按照区组随机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32)与对照组(n=31)。对照组予治疗对其进行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干预方式基础上采用吴茱萸穴位贴敷及耳针予以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脂[总胆固醇(TC)、高密度胆固醇(HDL-C)、低密度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变化、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及生活质量[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中医证候积分及PSQI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干预后TC、LDL-C、TG水平及SBP、DBP值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吴茱萸穴位贴敷及耳针对原发性高血压伴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干预,可促进患者症状改善及血压、血脂趋于正常,并能提高患者睡眠与生活质量。

    吴茱萸穴位贴敷耳针原发性高血压伴睡眠障碍血压血脂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联合血清NT-proBNP、凝血功能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

    谢志艳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 glucose index,TyG)联合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凝血功能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并发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CHF患者共计114例,按照是否并发DVT分成DVT组(n=31)与非DVT组(n=83),比较两组TyG、血清NT-proBNP及凝血功能水平,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联合检测对CHF并发DVT的预测价值。结果 DVT组TyG、血清 NT-proBNP、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较非 DVT 组更高(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TT)更短(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yG(OR=3。149)、血清 NT-proBNP(0R=2。237)、D-D(OR=2。092)、FIB(OR=2。315)是老年 CHF并发DVT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PTT(OR=0。675)是保护性因素(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TyG、血清NT-proBNP、D-D、FIB、APTT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13,95%CI为0。746-0。958,灵敏度为0。867,特异度为0。882。结论 老年CHF患者并发DVT与TyG、血清NT-proBNP、凝血功能水平关系密切,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较高,能够为DVT预防措施制定提供指导。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深静脉血栓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凝血功能

    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赵亚男王少莲程方星李媛...
    60-6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术后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本院心内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233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受试患者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B型脑钠肽(BNP)、肌钙蛋白T(CTNT)水平。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DS)和抑郁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并根据得分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合并2型糖尿病的233例患者分为情绪异常组(n=159)和情绪健康组(n=74),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产生焦虑、抑郁、共病情绪的相关因素。结果 情绪异常组与情绪健康组进行Pearson相关系性分析,表明HbA1c、TG、cTNT水平与焦虑情绪的发生呈正相关,饮酒与焦虑情绪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高血压、支架数量、HbA1c、TG、cTNT与抑郁情绪的发生呈正相关,饮酒与抑郁情绪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上述各项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在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HbA1c、TG、HDL-C、LDL-C、cTnT水平上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HDL-C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发生焦虑、抑郁、共病情绪的保护因素,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HbA1c、LDL-C是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发生焦虑、抑郁、共病情绪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HDL-C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发生焦虑、抑郁、共病情绪的保护因素,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HbA1c、LDL-C是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发生焦虑、抑郁、共病情绪的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焦虑抑郁

    肺动脉CTA量化指标在可疑急性肺栓塞标准化评估中的应用

    吕美芳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肺动脉CTA量化指标在可疑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标准化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可疑APE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肺动脉CTA检查和指南推荐APE临床可能性评估。根据临床可能性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比较两组患者肺动脉CTA量化指标[肺动脉阻塞指数、右心室最大内径(right ventricular diameter,RVD)与左心室最大内径(left vcntricular diameter,LVD)比值(RVD/LVD)]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肺动脉CTA量化指标与APE临床可能性评估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肺动脉CTA量化指标预测APE临床可能性价值。结果 高危组RVD/LVD和阻塞指数均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D/LVD和阻塞指数与简化版Wells评分和修订版Geneva评分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D/LVD和阻塞指数均对预测高危APE有一定价值,其中两者联合检测预测效能最高,敏感度为96。30%,特异度为64。71%。结论 肺动脉CTA量化指标有利于APE临床可能性评估,肺动脉阻塞指数和RVD/LVD越高,发生高危APE的可能性越大。

    肺动脉CTA量化指标急性肺栓塞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影像学指标对非钙化斑块的诊断及预测价值

    夏新建李登平李宁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冠状动脉CT造影图像,探究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CAPI)、影像组学在诊断及预测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寿光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做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的患者,其中80名正常人、60名单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非钙化斑块患者。深睿CCTA图像分析软件自动识别出冠状动脉周围脂肪区域的衰减指数值,分成三个组进行分析,分别为左前降支正常组(LN)、左前降支非钙化斑块组(LP)、左前降支临近正常组(LNN),病变血管组与正常血管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病变血管同支两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制作ROC曲线并获取最佳临界值。影像组学分析时分为左前降支非钙化组及左冠状动脉正常组两组;使用Radcloud来管理影像数据并进行影像组学统计分析;机器学习采用KNN、SVM两个分类器构建基于影像组学特征的预测模型,验证数据集和训练数据集采用比例为3:7的随机方法分离。结果 (1)CAPI分析结果 LP组与LN组、LNN组CAPI都存在差异(P值均<0。001),但LN组与LNN组CA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36,P=0。362);ROC曲线分析结果示LP-LN、LP-LNN的AUC值分别为0。850、0。849,最佳临界值分别为-76。305、-75。625,即当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大于-76时,非钙化斑块形成可能性大。(2)影像组学分析结果使用方差阈值方法、选择K个最佳方法、LASSO算法选择13个最佳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示使用SVM分类器预测效果比KNN好,SVM分类器AUC为0。825。结论 基于冠状动脉CT造影图像,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及影像组学可以良好地诊断及预测非钙化斑块的形成。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影像组学非钙化斑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医延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刘越王清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医延迟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7:3分为建模组(105例)和验证组(45例),建模组据其就医决策时间是否在60 min内分为非就医延迟组(n=32)和就医延迟组(n=73),收集两组患者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基于此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应用ROC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预测效果,并通过验证组进行模型预测效果验证。结果 105例建模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就医延迟率为69。52%(73/105)。单因素分析显示,就医延迟组与非就医延迟组居住地、心梗类型、发病时是否知道是心脏病、就医决策感知障碍评分、D型人格评分及医学应对方式中回避维度得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为农村和城镇、非ST段心梗、发病时不知道是心脏病、就医决策感知障碍评分较高、D型人格评分较高及医学应对方式中回避维度得分较高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就医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并以此构建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 检验 x2=6。991,P=0。538,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 0。979[95%CI(0。955-1。000),P<0。001],Youden指数为0。855,灵敏度为0。918,特异度为0。937。模型验证结果灵敏度为0。882,特异度为0。733,准确率为91。11%。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良好,可以有效指导临床工作人员及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院前急救,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就医延迟风险。

    急性心肌梗死就医延迟院前急救风险预测模型

    健康促进模式的心肺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运动能力及心功能的影响

    林桂兰吴珍珍许剑丽吴珊珊...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开展健康促进模式的心肺康复护理对患者运动能力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医院老年冠心病患者中选择86例为对象,运用Excel对患者随机排序1-86号,奇数序列患者开展常规康复护理(43例,对照组),偶数序列患者开展健康促进模式的心肺康复护理(43例,观察组)。针对两组心功能水平、运动能力对比。结果 心功能水平对比,观察组护理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运动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开展健康促进模式的心肺康复护理,可以提升患者心功能水平以及运动能力,有助于患者恢复。

    健康促进模式心肺康复护理老年冠心病心功能运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