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冯建章

月刊

1672-3015

gzxxgbfzzs@163.com

020-83827812-10297

510080

广东省心血管病医院(广州市东川路96号)英东心脏中心二楼209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Journal Xinxueguanbing Fangzhi Zhishi
查看更多>>《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杂志(双月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指导,广东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广东介入心脏学会、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主办的国家一级专业性学术刊物。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本刊以广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临床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最新专业领域资讯及临床领先的科研成果和经验,以及对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早发女性冠心病患者单支病变的临床特点分析

    李剑郭磊磊刘丽张静珂...
    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早发女性冠心病患者单支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诊断为冠心病的早发女性患者(年龄<65岁)。根据冠脉CT/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通过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主要血液学检测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合并症等,探索冠脉特点为单支病变的早发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共纳入368例患者,其中单支病变组144例(39。1%),多支病变组224例(60。9%)。与多支病变组比较,单支病变组的发病年龄更小(P<0。05),吸烟史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低(P<0。05),同时单支病变组的患者诊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数更多,而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数量更少(P<0。05),且单支病变组左室射血分数更高(P<0。05)。结论 单支病变的早发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年龄更早,吸烟者更少,射血分数更高,多数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提示单支病变患者预后更好。

    早发冠心病女性单支病变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性发作期HS-CRP、NT-proBNP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张希坤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在入院时、治疗后的变化,探讨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判断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商河县中医医院心内科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来院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和治疗10d后检测HS-CRP、NT-proBNP水平,入院后24 h内对患者进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左室长轴切面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双平面法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患者出院后3个月随访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严重胸痛等),根据随访结果分组,没有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为未发生组,其余为发生组。分析未发生组和发生组的一般资料情况,并观察两组入院时、治疗后HS-CRP、NT-proBNP水平,分析影响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因素。结果 研究组LVIDd、HS-CRP、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的HS-CRP、NT-proBNP水平高于心功能Ⅱ级-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HF急性发作期患者的HS-CRP、NT-proBNP水平均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急性发作期患者入院时HS-CRP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76,P<0。001);出院后3个月,100例患者中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有65例,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共有35例;入院时,治疗后,发生组的HS-CRP、NT-proBNP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HS-CRP、NT-proBNP水平为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HS-CRP、NT-proBNP水平升高与CHF急性发作期患者的预后有关,应用HS-CRP与NT-proBNP预测CHF急性发作期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有较高价值。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超敏C反应蛋白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预后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时机与并发心肌损伤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赵涛陈川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时机与并发心肌损伤的关系,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15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全部患者均手术治疗,按照其手术时机分为早期手术组、延迟手术组,以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检测数值判定患者是否并发心肌损伤,对比其各项情况和手术时机,分析心肌损伤发生与手术时机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心肌损伤并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早期手术组患者术后3d、5d、7d时的cTnⅠ水平均低于延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以上、处于疾病晚期、动脉瘤分级、Hunt-Hess分级Ⅲ-V级及FisherⅢ-Ⅳ级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时机与并发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手术可降低心肌损伤并发风险,且心肌损伤是否发生还与患者年龄、病程、动脉瘤分级等因素密切相关,需要针对性评估患者特点和风险,尽可能早期手术并采取预见性对策以提高安全性,帮助患者获得理想预后。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时机心肌损伤危险因素

    活血化痰方联合心肺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运动功能及心肺功能的影响

    余开贵
    16-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活血化痰方与心肺康复训练联合治疗应用于脑梗死伴冠心病患者,对其运动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从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共选择本院78例脑梗死伴冠心病的病例,采用随机数表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39例,联合39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活血化痰方药并辅以心肺康复锻炼。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联合组中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ModifiedBarthelIndex,MBI)得分均高于常规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与无氧代谢阈值(Anaerobic Threshold,AT)比常规组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比常规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肺通气功能比常规组优(P<0。05)。结论 将活血化痰方加心肺康复训练应用于脑梗死并冠心病患者,不仅对患者心肺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还能提高运动与日常生活能力。

    活血化痰方心肺康复训练脑梗死冠心病运动功能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开展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对血清IGF-1、HSP70水平以及妊娠结局影响

    林笑铮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在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治疗过程中按照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对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热休克蛋白 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水平以及妊娠结局影响。方法 在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本院收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选择76例为对象,数字表随机排序划分对照组(38例,按照常规方案进行治疗)和观察组(38例,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拉贝洛尔治疗)。针对两组血清IGF-1、HSP70水平以及妊娠结局进行评估。结果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患者血清IGF-1、HSP70水平,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F-1高于对照组,HSP7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患者肾功能,24h尿肌酐水平、24h尿白蛋白水平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良妊娠结局,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可以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改善血清IGF-1、HSP70水平,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硝苯地平缓释片拉贝洛尔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血清IGF-1血清HSP70

    冠脉支架数量对抑郁状态和心绞痛影响的研究

    赵甘剑赵翠萍左雨露刘莹...
    23-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旨在评估冠心病的患者植入的冠脉支架数量与其心绞痛症状及抑郁状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的患者80例,根据植入支架数量不同随机分为A组(无支架)、B组(1-2支架)和C组(≥3支架),均给予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估抑郁状态、心绞痛症状及心肌缺血情况。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在植入冠状动脉支架的患者中,抑郁程度随支架数量增多而加重,HAMD评分数值各组明显不同,A组<B组<C组,逐级升高,统计学上各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SAQ评分方面,各组数值明显不同,A组>B组>C组,C组较A组各项评分比较均明显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观察3个月后,各项评分仍呈A组>B组>C组,但与观察前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植入冠脉支架的数量与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状态呈正相关,与代表心绞痛等躯体症状的SAQ评分呈负关系,说明支架数量越多抑郁状态越重,心绞痛等症状越明显。

    冠心病心绞痛冠脉支架数量抑郁状态

    替格瑞洛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凝血功能、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研究

    高志辉彭熙炜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中替格瑞洛用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冠心病患者80例回顾分析,均行对症治疗,根据术前用药分组,A组(术前替格瑞洛用药)40例,B组(术前氯吡格雷用药)40例,比较凝血功能、血小板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疗效、生活质量、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A组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均优于B组;A组血小板聚集率峰值(MRAR)改善水平高于B组;A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指标改善水平优于B组;A组炎症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指标均少于B组;A组治疗有效率为97。50%,B组治疗有效率为82。50%;A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B组;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00%,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0%;以上各项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介入治疗中替格瑞洛用药,可显著改善凝血功能、血小板和氧化应激指标,缓解炎症反应,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显著。

    替格瑞洛介入治疗冠心病疗效

    早期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氯化钠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

    佘艺运苏锦源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和预后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择广东省汕头升保脑血管病医院内科收治的10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治疗方法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治疗方法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治疗前后评估和比较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功能评分、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中枢神经特异性(S100β)蛋白等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GFAP、NSE及S100β蛋白等血清神经递质水平对比,治疗前,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调节血清神经递质指标水平,还能提高其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从而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早期脑梗死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生活自理能力预后改善

    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顽固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损标志物及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

    黄小丽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顽固性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损标志物及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方法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本院自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18例顽固性慢性心衰患者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均常规应用螺内酯、美托洛尔常规抗心衰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观察组接受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61%vs 86。44%,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肌肌钙蛋白(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比较(3。38%vs 8。4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较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单药对顽固性慢性心衰患者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肌损伤,降低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顽固性慢性心力衰竭达格列净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心肌损伤标志物

    贝那普利、沙库巴曲缬沙坦分别治疗HFpEF对患者血清cTnⅠ、H-FABP水平的影响

    冯玲华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沙库巴曲缬沙坦分别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对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t-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为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8例HFpE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普利组与ARNI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螺内酯、美托洛尔,普利组另外予以贝那普利,ARN1组另外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心脏功能[使用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及舒张早期/晚期二尖瓣血流峰值(Peak mitral valve flow in early/late diastole,E/A)评估]、氧化应激水平[使用过氧化脂质(lipid peroxidation,LPO)与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C)评估]及心肌损伤情况[使用cTnⅠ、H-FABP水平评估]。结果 ARNI组总有效率(93。88%)明显高于普利组(75。51%)(P<0。05);治疗前后两组LVEF、LVEDD及治疗前E/A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RNI组E/A水平明显高于普利组(P<0。05);治疗后ARNI组LPO、cTnⅠ、H-FABP水平明显低于普利组,TAC水平明显高于普利组(P<0。05)。结论 相对于贝那普利,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HFpEF患者的效果更明显,能有效提高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氧化应激水平,降低心肌损伤。

    贝那普利沙库巴曲缬沙坦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心肌肌钙蛋白Ⅰ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