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冯建章

月刊

1672-3015

gzxxgbfzzs@163.com

020-83827812-10297

510080

广东省心血管病医院(广州市东川路96号)英东心脏中心二楼209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Journal Xinxueguanbing Fangzhi Zhishi
查看更多>>《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杂志(双月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指导,广东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广东介入心脏学会、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主办的国家一级专业性学术刊物。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本刊以广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临床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最新专业领域资讯及临床领先的科研成果和经验,以及对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化痰祛湿定眩汤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刘维玲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化痰祛湿定眩汤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名,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名。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化痰祛湿定眩汤。对比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8。00%较对照组90。00%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胸闷心悸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较对照组高,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和对照组6。00%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化痰祛湿定眩汤应用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控制血压水平,存在用药安全性,值得应用。

    原发性高血压老年化痰祛湿定眩汤疗效血压控制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结合血管内溶栓对急性AIS患者脑动脉血流、神经因子及预后的影响

    沈红涛
    46-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为例,接受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结合血管内溶栓治疗,分析其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急性AIS患者70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的35例患者为观察组,分析联合治疗效果。结果 T1时,观察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凝血纤溶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22。86%(P<0。05)。结论 给予急性AIS患者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结合血管内溶栓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脑血流速度,促使神经因子分泌改善,有助于其神经功能修复,维持血浆纤溶过程平衡,避免血管再次阻塞,且不良事件较少,其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溶栓丹参多酚酸阿替普酶免疫功能神经因子血流速度

    血府逐瘀汤联合盐酸贝那普利片对心血瘀阻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卓红微黄大鑫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府逐瘀汤联合盐酸贝那普利片对心血瘀阻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三明市沙县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心血瘀阻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采取常规西药抗心衰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贝那普利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LVEDD和LVESD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F上升,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7%)与对照组(4。65%)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联合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心血瘀阻型慢性心力衰竭取得良好效果,可改善心功能,安全性高。

    心血瘀阻型慢性心力衰竭血府逐瘀汤盐酸贝那普利片临床疗效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纵向轨迹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预后的关系分析

    陈红锦焦云根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TyG)指数纵向轨迹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心血管内科2018-2022年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TyG指数、生化指标、心脏彩超结果进行记录,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以Gensini评分系统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42)、中度组(n=64)和重度组(n=44),比较三组TyG指数、生化指标、心脏彩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TyG指数与Gensini评分相关性、TyG指数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三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P>0。05);三组患者的生化指标TyG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yG指数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048,P<0。05);TyG指数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曲线值为0。755(95%CI:0。722-0。788,P<0。05),最佳诊断值TyG指数≥9。28,诊断敏感度为0。611,特异度为0。805。结论 TyG指数纵向轨迹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且与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作为判断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有效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纵向轨迹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预后关系

    结构式心理支持结合阶段性心脏康复训练对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理弹性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甄玉朋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结构式心理支持结合阶段性心脏康复训练对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理弹性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行心肌梗死PCI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参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结合阶段性心脏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结构式心理支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7。50%高于参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CD-RISC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6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6MWT增长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结构式心理支持结合阶段性心脏康复训练应用于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康复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提高患者心理弹性,改善患者运动耐力。

    结构式心理支持阶段性心脏康复训练心肌梗死PCI手术心理弹性运动耐力

    压力与适应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护理效果的影响

    范雪娟廖雨娟叶丽红林娟...
    61-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冠心病患者应用压力与适应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对心功能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筛选90例展开随机对照试验,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分别将其纳入于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入院以后实施常规护理,后者所用护理模式为压力与适应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评估指标包含心功能水平、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自护能力。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水平改善效果,观察组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护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选用压力与适应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对于促进心功能水平改善以及提高自护能力具有突出效果,可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具有较高借鉴价值。

    压力与适应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冠心病心功能护理效果

    "1M3S"护理管理模式对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曾景蓉陈凤朱赵菁胡婷...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ICU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1M3S"护理管理模式所取效果,评估对并发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产生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检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入住于ICU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选对象划分为两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命名为对照组,执行"1M3S"护理管理模式的患者设定为观察组,评估两种护理模式应用优势以及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测定结果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19%、31。71%(P<0。05);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测定结果呈现为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疾病不确定感均较低(P<0。05)。结论 ICU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管理期间应用"1M3S"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整体护理管理效果,在预防并发症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方面具有突出效果,有利于减轻疾病不确定感,值得借鉴。

    "1M3S"护理管理模式ICU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路径的优化与应用

    李霞
    68-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路径的方式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案例,结合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常规组提供常规护理,实验组护理期间优化早期康复护理路径,分析对比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与生活质量测定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Killip分级结果以及冠脉病变部位一般资料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测定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路径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护理护理路径优化与应用

    行动研究法指导下的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刘汐茹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行动研究法指导下的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本院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采用行动研究法指导下的临床护理路径),分析两组救护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医学应对方式问卷量表(MCMQ)评分、生活质量评定问卷量表(CQQC)评分。结果 观察组救护效果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MM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时,基于行动研究法的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减少并发症,提升正面应对心理,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可推广。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应对方式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

    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运动计划的门诊护理支持效果及其对患者长期健康的影响

    王宝红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运动计划的门诊护理支持效果及其对患者长期健康影响。方法 研究期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入组冠心病患者60例列为观察对象,入组后,利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以常规门诊护理+心脏康复运动,对照组予以常规门诊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作用。结果 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测定值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观察组记录值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心脏康复运动计划融入冠心病患者的门诊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患者的长期健康奠定基础。

    冠心病心脏康复运动门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