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冯建章

月刊

1672-3015

gzxxgbfzzs@163.com

020-83827812-10297

510080

广东省心血管病医院(广州市东川路96号)英东心脏中心二楼209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Journal Xinxueguanbing Fangzhi Zhishi
查看更多>>《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杂志(双月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指导,广东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广东介入心脏学会、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主办的国家一级专业性学术刊物。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本刊以广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临床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最新专业领域资讯及临床领先的科研成果和经验,以及对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后行PCI对STEMI患者心功能、血流分级和近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

    邓世磊彭芝斌杨泽敏李波华...
    3-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功能、血流分级和近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宜都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7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予以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PCI治疗)和观察组(n=49,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栓抽吸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血流分级以及近期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 治疗后,两组脑钠肽、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内MACE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后行PCI对STEMI患者心脏收缩功能、血流灌注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但未见近期MACE发生率降低。

    替罗非班血栓抽吸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流分级心脏不良事件

    不同时间段服用降压药物治疗单纯夜间高血压的疗效评价

    鲁朝霞杨达王岳松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睡前服用降压药物与晨起服用降压药物对单纯夜间高血压(isolated nocturnal hypertension,INH)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入选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在马鞍山临床学院诊断为单纯夜间高血压患者2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110,睡前给药)和对照组(n=110,晨起给药),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治疗1月后血压情况、血压达标率、非杓型血压检出率、靶器官损害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的白天和夜间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夜间平均SBP和DBP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白天SBP和DBP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服药1月后研究组血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非杓型血压检出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非杓型血压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研究组颈部斑块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脏、肾脏、脑靶器官损害率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夜间高血压患者,睡前服用降压药物可有效降低夜间血压水平以及恢复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降压效果更明显、提高血压达标率,减少颈动脉斑块发生,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单纯夜间高血压沙库巴曲缬沙坦非杓型高血压

    血清hs-CRP、PTX-3表达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谢金江惠琼黄映婷李玉祥...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正五聚体蛋白-3(PTX-3)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VA)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0例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AMI患者作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对照组。均采血检测hs-CRP、PTX-3水平,比较两组间hs-CRP、PTX-3水平差异;并依据是否发生VA将AMI患者分为单纯AMI组及合并VA组,比较两组hs-CRP、PTX-3水平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预测AMI后VA发生的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hs-CRP、PTX-3水平为(14。52±1。35)mg/L、(0。75±0。12)ng/mL,高于对照组的(4。12±0。41)mg/L、(0。24±0。0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 AMI 患者共出现32例 VA,发生率为 32。00%;合并 VA 患者血清血清 hs-CRP、PTX-3 水平为(18。49±1。67)mg/L、(1。12±0。23)ng/mL,高于单纯 AMI 患者的(12。12±1。24)mg/L、(0。54±0。1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最高。结论 血清hs-CRP、PTX-3在AMI患者中表达明显升高,且能够预测VA的发生,有助于完善早期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超敏C反应蛋白正五聚体蛋白-3预测价值

    血清载脂蛋白A联合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胡孝飞刘斌郭思婷
    14-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载脂蛋白A(ApoA1)联合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2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基本资料、ApoA1、Lp-PLA2等临床资料,依据6个月内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对比两组患者ApoA1、Lp-PLA2水平差异,并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ApoA1、Lp-PLA2及两者联合对AMI病人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次研究随访期间共计发生MACE事件31例,发生率为24。41%(31/127)。其中MACE组患者ApoA1、Lp-PLA2水平均显著高于非MACE组(P<0。05)。以是否发生MACE作为因变量,患者ApoA1、Lp-PLA2水平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患者ApoA1、Lp-PLA2水平是AMI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ApoA1、Lp-PLA2及两者联合预测AMI患者MACE的灵敏度分别为77。4%、67。7%、80。6%,特异度分别为79。8%、88。5%、91。7%,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0、0。866、0。898,ApoA1联合Lp-PLA2的预测效能优于单项指标。结论 ApoA1、Lp-PLA2水平均可应用于AMI患者预测MACE的发生,但ApoA1联合Lp-PLA2的预测效能更好。

    血清载脂蛋白A脂蛋白相关磷脂酶急性心肌梗死不良心血管

    机械瓣膜与生物瓣膜两种不同类型瓣膜在心脏瓣膜病患者中对比研究

    林毓敏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机械瓣膜与生物瓣膜两种不同类型瓣膜在心脏瓣膜病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我院确诊的心脏瓣膜病患者120例,均行二尖瓣置换术,按照1∶1匹配原则将接受生物瓣膜置换者60例作为A组,接受机械瓣膜置换者60例作B组。比较两组基础指标、术后1年并发症状况以及术前、术后3d炎症指标[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术后1年心功能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结果 A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P<0。05);术后1年A组心功能NYHA分级优于B组(P<0。05);A组术后3d血清CRP、IL-6水平低于B组,且两组均低于术前(P<0。05);与B组(23。33%)相比,A组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3。33%)较低(P<0。05)。结论 较机械瓣膜,生物瓣膜应用于心脏瓣膜病患者二尖瓣置换术中,可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提高心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机械瓣膜生物瓣膜心脏瓣膜二尖瓣置换术并发症炎症反应

    米索前列醇在预防高血压孕妇产后出血和对血压的影响

    黄淑梅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高血压孕妇实施米索前列醇治疗后的成效。方法 对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60例妇科产科高血压患者,展开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干预,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此次研究中的试验组受试者,实施米索前列醇干预措施,对照组受试者实施缩宫素干预措施。对干预后试验患者之间,产后出血量、产后大出血发生几率、血压指标水平等观察指标实施分析。结果 干预工作开展后,试验组干预对象产后出血量,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对象产后大出血发生几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对象血压指标水平,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试验组的治疗过程中,给予妇科产科高血压患者米索前列醇干预,其实施后的效果相对较好,出血量和产后出现大出血的情况减少,值得被临床应用推广。

    米索前列醇预防妇科产科高血压患者产后出血

    氨氯地平叶酸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H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

    吴行诚杜熙冠黄鲁哲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氨氯地平叶酸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H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患者(患有H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共计120例,时间从2022年10月开始,直至2023年10月截止,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划分两组,每组60例,即对照组、观察组,均予以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同时加入氨氯地平,观察组则加入氨氯地平叶酸片。对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率与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肌酐变化进行对比。结果 在临床总有效率的对比数据方面,均以观察组更具有优势性(P<0。05)。治疗前,两组血压、血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肌酐水平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血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肌酐水平均比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性(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叶酸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降低同型半胱氨酸与肌酐水平,且联合方案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氨氯地平叶酸片阿托伐他汀H型高血压高脂血症治疗效果

    经颅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分型于急性脑梗死伴H型高血压患者中的评估意义

    夏丽萍任冬英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经颅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分型对于急性脑梗死(ACI)伴H型高血压患者的评估意义。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医院收治的104例ACI伴高血压患者,按入院时Hey水平对患者进行分组,Hey水平≥10 µmol/L为H型高血压组(n=59),<为10µmol/L为非H型高血压组(n=45)。对比两组经颅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分型、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对比不同血流动力学分型ACI伴H型高血压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ACI伴H型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分型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经颅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分型对ACI伴H型高血压的诊断价值。结果 H型高血压组血流动力学分型0级、1级患者比例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P<0。05),4级、5级患者比例低于非H型高血压组(P<0。05);H型高血压组Vm低于非H型高血压组(P<0。05),RI、PI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P<0。05);不同血流动力学分型ACI伴H型高血压患者NIHSS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CI伴H型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分型与NIHSS评分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317,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经颅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分型诊断ACI伴H型高血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5,敏感度为77。80%,特异度为61。00%。结论 经颅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分型能够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用于区分和评估ACI伴H型高血压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急性脑梗死H型高血压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分型

    芪苈强心胶囊与马来酸依那普利共治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机体炎症指标的影响

    刘磊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讨芪苈强心胶囊与马来酸依那普利共治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机体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经我院确诊为慢性心衰的患者68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完成组别(34例/组)设计,对照组接受马来酸依那普利单药服,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用药条件施加芪苈强心胶囊共治,对比两组的心功能、机体炎症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3项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心排血量]高于/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3项机体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I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总占比(5。88%vs 11。76%)相当(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与马来酸依那普利共治可更有效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促进机体炎症物质清除,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相对可靠。

    慢性心衰芪苈强心胶囊马来酸依那普利心功能机体炎症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高血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作用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任文懋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心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药理机制。方法 在本院共开展为期2年的研究试验,开始时间为2021年5月,结束时间为2023年8月,样本对象选定98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统一进行PCI手术治疗,以1∶1均衡法分组,即对照组(n=49)、观察组(n=49),分别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结果 观察组在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后,其心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在PCI术后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可行性良好,值得应用推广。

    高血压冠心病PCI术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