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硅负极是锂离子电池理想的候选材料。然而,其显著的体积膨胀会导致严重的材料断裂,失去电接触,从而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自上而下的多孔硅制备策略,并引入聚丙烯腈(PAN)作为掺氮炭涂层,旨在保持硅负极的内部空间,缓解硅负极在锂化和脱锂过程中向外膨胀的问题。随后,探讨了温度对PAN热转变行为和复合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在400℃下处理后,PAN涂层保留了 11。35%的高氮掺杂含量,这明确证实了 C-N和C-O键的存在,从而改善了离子电子传输特性。这种处理方法不仅保留了更完整的炭层结构,还引入了炭缺陷,即使在大电流下也能稳定循环。当以4 A g-1的电流循环时,优化后的负极在循环200次后仍具有857。6 mAh g-1的比容量,表明其在高容量储能应用方面的巨大潜力。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石油炼制过程的副产品,重质油具有含碳量高、成本低、可调性强等特点,是构建钾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极具竞争力的前驱体。然而,重质油组分组成与其电化学储钾性能之间的关系仍不明确。本研究选用具有不同组分组成的重质油(催化裂化油浆、石油沥青和脱油沥青)作为碳源,通过熔盐法制备了3种碳纳米片作为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结果表明,重质油的四组分组成会导致不同的片层厚度、sp3-C/sp2-C比率和缺陷水平,进而对其储钾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催化裂化油浆芳香烃含量高、重组分含量适中,衍生的炭纳米片(CNS-FCCs)具有更小的片层厚度、更大的层间距(0。372 nm)和更多的褶皱缺陷,这些结构特征有助于促进电荷/离子的传输扩散,增加储钾位点并促进反应动力学。CNS-FCCs作为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出色的K+存储能力(在0。1 A g-1下循环100次后比容量为248。7 mAh g-1)、长循环寿命(在1。0 A g-1下循环800次后比容量为190。8 mAh g-1)和优异的倍率性能,在报道的炭材料中综合性能位于前列。本研究揭示了重质油组分对炭材料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影响机理,对设计和开发高效的重质油衍生钾离子电池碳基电极材料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