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校园(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校园(中旬刊)
新校园(中旬刊)

李珂(兼)

月刊

1672-7711

xxyzzsxx@163.com

0531-82591985 82591992

250002

山东省济南市英雄山路189号山东新华传媒大厦6楼

新校园(中旬刊)/Journal New Campus
查看更多>>《新校园》是由山东出版集团主办、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山东课程资源教学中心协办的面向全国高校、高职、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服务的综合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传统文化在中学德育中的有效运用

    黎婷婷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人们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都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由此也给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我们应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德育,使其特有的价值得到发挥,并通过丰富的德育资源推动教育模式、师资建设等环节的革新,从而获得全新的教育效果.

    传统文化中学德育有效运用

    特色科技类课程对小学生科学素养影响的研究

    李耀斌
    17页

    高中学生财经思维的培养初探

    王大川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中阶段教学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财经思维也逐渐融入高中阶段的课程当中.随着经济活动与日常生活的贴近,高中阶段对于学生财经思维模式的培养就显得较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我国财经类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培养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显得尤为迫切.为此,本文着重对高中生财经思维培养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期待财经思维的培养可以在高中阶段得到更大范围的普及.

    高中生财经思维财经知识

    小学机器人校本课程有效化实施的探索

    王君琴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智能技术因综合了机械、数学、物理、电子信息、控制理论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而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小学机器人校本课程已经引起了众多小学的重视,纷纷将其纳入了本校的校本课程中.如何让机器人校本课程在实践中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制度健全化、学习个性化,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小学机器人校本课程有效化实施

    运用"班班通"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王伦飞
    2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更多的信息技术逐步运用到了教育教学当中."班班通"的应用在优化教学过程的同时,也方便了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理解和分析,并且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广大教师注重追求高效、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而"班班通"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变革,最终促进了学生的良好发展.本文将以运用"班班通"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为主题,简要阐述教学策略.

    班班通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如何对待多动症学生

    吕建华
    22页

    浅谈中职生创造性人格的特征及其培养

    倪玉熙
    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创新,它是国家前进的动力和源泉.我国的战略重点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走自主创新之路.中等职业学校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国家培养出了大量的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塑造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是中等职业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职学生创造性人格特征培养途径

    新形势下小学后勤管理的功能与改进措施

    边勇
    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学校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后勤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提供了必要保障.学校后勤管理包括财务管理、物资保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三个方面.本文详细阐述了小学后勤管理的功能,为新形势下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

    小学后勤管理功能改进措施

    初中班级德育活动问题的成因及实效性研究

    张燕
    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初中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期,其生理、心理都在逐渐成熟,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萌芽期.因此,学校要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初中班级德育活动是学校引导学生的重要方式之一.初中教师要重视学校交给自己的德育任务,保证工作的实效性.

    初中班级德育活动问题成因实效性

    浅析如何利用激励理论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李刚忠
    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各个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应用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尤其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有助于从教师的个人需求角度,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方面,逐项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激励理论工作积极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