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刘仓理

双月刊

2095-4980

xxdz@caep.ac.cn

0816-2487503 2495174

621999

四川绵阳919信箱532分箱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Journal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前身为《信息与电子工程》,是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主管,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主办、四川省电子学会协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2003年创刊,于2008年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CJFD)》、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网)等重要数据库全文收录,同时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ndex of Copernicus)收录。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于2013年1月起更名为《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仍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刊号CN51-1746/T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ISSN 2095-4980,主管单位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主办单位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协办单位为中国兵工学会太赫兹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太赫兹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四川省电子学会。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太赫兹全金属超构表面的极化无关准BICs研究

    赵正韬张亚倩肖中银刘德君...
    689-694,7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具有高Q值的太赫兹全金属超构表面。该超构表面由4个菱形孔组成,改变相邻菱形孔的尺寸,可以打破结构的对称性,产生准连续域束缚态(BICs);改变入射波的极化角度,激发的准BICs频率保持不变,超构表面具有极化不相关特性。优化结构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当尺寸偏差为3 μm时,产生的准BICs实现了小于1 GHz的超窄带宽,对应Q值大于1 300。实验测试结果显示,加工的样品(偏差30 μm)测试Q值为40。相比于圆孔结构,菱形孔结构由于尖锐的转角可以实现较强的束缚场。本文提出的具有极化无关准BICs的超构表面在实时化学和生物分子传感中具有巨大的实际应用潜力。

    太赫兹超构表面全金属极化无关连续域束缚态

    基于双层VO2的可调谐宽带太赫兹超材料吸收器

    董亮向环琦朱磊
    695-7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VO2 的相变特性,提出一种具有宽带特性的太赫兹超材料吸收器,包括2层VO2图案、2层聚酰亚胺介电层和1层金属反射层,共5层结构。对吸收器的吸收特性、电场分布和可调谐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吸收器吸收率大于90%的带宽为2。56 THz。该吸收器将2层结构相同但尺寸不同的周期单元堆叠,有效扩展了带宽;且通过控制VO2 从绝缘态到金属态的相变,可以实现吸收率的连续调谐。通过研究不同偏振角及入射角条件下所设计超材料吸收器的吸收性能发现,该吸收器具有偏振无关、在较大入射角入射时吸收不敏感特性。所设计的吸收器有望在太赫兹通信、成像和探测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太赫兹超材料吸收器可调谐宽频带

    基于离线电子对抗历史数据的信息特征关联分析

    鲁亚枭周长林王海松王怡澄...
    703-709,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复杂电磁环境电子对抗信号分析要求高、情报处理数据量大、多维信息分析提取困难等问题,基于电子对抗情报系统海量历史侦察数据特点和已有电磁目标知识库,研究跨行业数据挖掘标准流程(CRISP-DM)大数据处理方法,设计了一种离线电子对抗电磁信号历史数据处理分析平台。通过探索挖掘电磁目标参数、目标时间规律、多目标关联规则等情报分析的技术路径,实现了聚类、时间序列和关联规则挖掘等分析方法在电子对抗电磁信号历史数据处理中的应用;获取了未知电子目标聚类、目标数量规模预测和多目标关联共现规律等信息特征。结果表明,电磁目标参数特征和关联规则明显,目标时间特性拟合相关度达0。825,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及实践应用提供了参考。

    电子对抗侦察历史数据目标分析关联规则时间规律

    基于模糊熵的连续相位调制识别算法

    阮光鑫柳征
    710-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不同调制参数的多调制指数(Multi-h)连续相位调制(CPM)信号间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熵的调制识别算法。模糊熵理论摒弃了近似熵中距离与数目的二值化相似性判断,提出利用隶属度函数判断相似性,可以更精确地描述时间序列的复杂度。算法分离接收信号的同相和正交分量并分别求其模糊熵,将求取的模糊熵作为分类特征送入支持向量机(SVM)进行分类,完成不同Multi-h CPM信号的调制识别。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信噪比大于6 dB时,对不同调制指数集合的全响应矩形成形Multi-h CPM信号可以实现100%识别,且仅需较少符号数即可实现调制识别。

    模糊熵多指数连续相位调制调制识别支持向量机

    微波光子联合时差/相差的高精确度测向技术

    唐龙朱扬辉王斌颜健...
    716-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短基线时差测向精确度低、长基线相差测向存在模糊和传统的微波技术难以满足电子战设备分布式部署的长距离传输需求的问题,结合微波光子学,提出一种基于微波光子联合时差相差的分布式长距离单基线高精确度测向技术。该技术使用直调模式微波光子传输设备,克服了微波信号经过长距离传输后引起的时差和相差变化影响,满足长距离微波光子的稳定传输;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的时差曲面拟合插值方法解决相差模糊问题。仿真和实验测试验证了该技术实现分布式长距离单基线高精确度测向的可行性。

    微波光子时差测向相差测向实时校正

    卫星物联网中多域联合活跃用户辨识方法

    江诗禹高卫斌王宇琦刘子威...
    723-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卫星物联网上行免授权接入场景下,用户直接将数据发送给卫星,不需要进行动态资源分配,这将导致接收端难以事先区分活跃用户。为恢复传输数据,需进行活跃用户检测(AUD)。目前,多使用码域方法进行活跃用户辨识,但物联网密度远超移动通信用户,仅依靠码域辨识会导致地址码维度激增,降低帧效率,并且较多采集类与监测类物联网终端自身能力弱,无法实现自身位置的上报,导致这一维接入辅助信息的缺失,不利于活跃用户检测的性能提升。本文面向未来星载相控阵发展趋势,引入空域辨识思想,通过空域与码域的级联辨识,采用多域联合方法进行活跃用户检测。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提升地址码冲突时的辨识能力。

    卫星物联网免授权接入活跃用户检测星载相控阵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三维点云目标识别

    王阳肖顺平
    730-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三维点云目标识别算法存在多层感知法缺少点间的特征交互、对点云间欧式距离的依赖、未考虑特征通道层面关联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维点云的注意力机制(PAttenCls)目标识别算法。采用基于点的空间注意力机制,挖掘各点之间的注意力值,实现自适应的云邻域选择;同时采用基于点的通道注意力机制,给特征通道自适应分配权重,实现特征增强。此外,在网络中添加了一个几何均匀化模块,以应对不同局部区域几何结构的不同特征模式。所提算法在ModelNet40数据集上的识别准确率为93。2%,在ScanObjectNN数据集最难子集上的识别准确率为80。9%,并在实测数据上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实验证明了本文所提算法可以更好地提取点云的特征信息,使点云识别结果更加精准。

    三维点云目标识别注意力机制深度神经网络

    面向空间应用的3D打印宽带滤波器

    张恒贾蓉蓉袁建荣邵兆申...
    741-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卫星有效载荷技术小型化、集成化的发展需求,以及大功率、低无源互调等空间应用的瓶颈问题,本文基于3D打印一体化成型的技术特点和滤波器综合理论,提出一种易于3D打印的TE101 模波导滤波器设计方法。设计了一款Ka频段的波导滤波器并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加工,整个滤波器结构一体化成型,实测与仿真结果一致性良好;重量为同尺寸传统螺钉紧固方案的70%;滤波器的回波损耗优于22 dB,带内插损优于0。3 dB,电镀前的等效Q值约为1 100。仿真结果表明,此滤波器具有单模工作带宽、功率容量大等特点;同时滤波器结构适用3D打印实现一体成型,免于装配和调试,避免了传统滤波器腔体与盖板连接引起的非线性接触。实测滤波器的无源互调电平低于-130 dBm,验证了3D打印技术实现滤波器加工的准确性和可实现性,对3D打印宽带滤波器集成化设计和工程化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无源互调滤波器3D打印大功率非线性一体化

    Q波段微带到带状线垂直过渡结构

    邹辉耀孙树风张晓阳
    748-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层间垂直过渡结构通常被用来实现组件结构的小型化和高密度设计,在毫米波电路布线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设计了一种可用于Q波段的微带线到带状线的垂直过渡结构,在微带线的末端采用"水滴"匹配结构,以金属通孔连接传输线的形式进行射频信号的垂直传输。运用三维高频电磁仿真软件(HFSS)建立该结构,并与其他类似结构进行性能仿真比对。优化结果表明,这种结构在42~47 GHz频带范围内,反射系数小于-20 dB,带内插入损耗优于0。3 dB,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相比同类型的其他垂直过渡结构,本文结构在减小占用面积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传输性能。

    垂直过渡Q波段"水滴"匹配带状线微带线

    用频装备电磁频谱参数泄露风险评估方法

    颜军刘青张江明
    752-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通信、雷达等用频装备日益突出的电磁频谱使用安全,以及电磁频谱参数泄露风险量化评估难等问题,本文采用数值、解析等方法对敌我用频装备发射特征、接收敏感特征及天线辐射特性等进行电磁特征参数建模;结合电磁频谱参数泄露完整的通信链路结构,从用频装备效能与电波环境影响角度进行分析,运用网格剖分思想,量化分析用频装备电磁频谱参数泄露概率,提出一种电磁频谱参数泄露概率计算方法,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计算方法。计算得到地面固定雷达L1和1 000跳发射电台M1分别在300~450 km和350~450 km范围内的泄露概率值,实现了电磁频谱参数泄露风险量化评估,解决了电磁频谱参数泄露风险量化评估难问题。

    电磁频谱电波传播泄露概率量化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