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习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习与实践
学习与实践
学习与实践/Journal Study and Practi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党内问责制的发展创新、现实梗阻与破解路径

    徐行张韵晗
    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内问责制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深入贯彻依规治党的重要制度创新.既往研究侧重以"制度"这一核心概念为切入点,对党内问责制进行整体考量,而忽视了对制度行为者的应有关注.基于规范制度主义视角下"制度-行动"的关联性考察,通过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问责制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可以发现党内问责制的现实梗阻,进而分析造成梗阻的制度层面和行动者层面的深层次原因.未来,需从全方位完善党内问责制度体系和培养行动者的认知与行动能力两大方面着手,继续探索党内问责制的优化路径.

    党内问责规范制度主义问责制度体系行动者

    空间载体的演进: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

    岳奎曲秀玲
    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现代民主,空间载体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基础.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不断拓展、形塑、重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空间载体.数字技术赋能人大、政协、社区等空间载体,能够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空间载体的数字化提质升级,这是数字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崭新面向和发展态势.优化创新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空间载体的发展路径,要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空间载体的多维样态,增强数字技术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空间载体的合力效应,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参与主体的数字素养与技能.

    全过程人民民主空间载体数字技术

    生活治理的伦理路径与组织逻辑——以鹤峰县"最美评选"为例

    杜鹏
    2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民生活秩序失调和国家权力下沉推动了乡村治理的生活治理转向.以湖北省鹤峰县"最美评选"活动为例可以发现,"最美评选"具有鲜明的日常生活取向,并在政治引领和社会嵌入两个环节的支撑下推动了日常生活的伦理化,开辟了生活治理的伦理路径,重构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模式.政治引领包含了科层体制统合与乡村伦理调控两个维度,以组织逻辑贯通"党风-政风-民风"链条,在嵌入家庭动力和村庄动力的条件下再造了村庄日常生活的价值基础.可见,回应农民的美好生活需要,须超越片面的经济思维,通过国家的价值引导抑制市场化的负面效应,培育具有主体性、公共性和伦理性的生活秩序.

    生活治理日常生活组织过程政治引领伦理化

    县域体制刚性化背景下基层行政调适机制的转变与重塑

    刘天文
    3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县域体制的运转日益刚性化,如何重塑基层体制韧性,赋予其自主空间,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必须面对的难题.基于政府行为视角,对X乡、G街道和L镇三地的政府调适行为进行分析发现,基层政府在体制刚性约束下开始转向通过行政扩张、市场购买和社会联结等"向外借力"机制化解体制困境,其内在逻辑是通过"行政外包""行政吸纳"将体制内的任务压力向外转移.这一外部调适机制的形成,推动了基层行政调适结构从单维度向多维度的转变.

    县域治理体制刚性化调适机制向外借力韧性重塑

    区位导向性产业政策能够促进城市数字创新吗?

    雷丽萍
    4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强城市数字创新能力,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践、提高自主创新水平的重要抓手.基于2011-2022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以"中国制造2025"试点为准自然实验,探讨区位导向性产业政策对城市数字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区位导向性产业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数字创新,该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对良好市场发展水平、高级行政区划城市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制造业企业金融化、创新网络嵌入在区位导向性产业政策对城市数字创新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数字规制政策则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拓展分析发现,区位导向性产业政策通过数字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了城市数字经济增长.据此,应建立健全对数字创新的财税金融支持机制,着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与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持续优化完善数字规制政策管理体系,以稳步提升城市数字创新水平.

    区位导向性产业政策数字创新制造业企业金融化创新网络数字规制

    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聂聪宋敏郭慧宇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机器人作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工具,其快速发展给劳动市场收入分配带来了新的挑战.从企业社会保险缴纳视角出发,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构建Bartik工具变量评估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降低了企业社会保险费用支出,这主要源于企业使用非货币福利吸引员工的需求降低以及员工议价能力减弱.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高融资约束企业中,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的负面效应更为显著.因此,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背景下,引导技术走向"人机协调"的发展路径,建立完善的劳动技能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将为完善社会再分配制度、保障劳动者社会福利创造有利条件.

    工业机器人社会保险缴费收入分配非货币福利谈判能力

    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公共卫生法的发展及其课题

    高秦伟毋文
    6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健康中国建设推动了公共卫生法的深入发展,"健康下的自由"成为公共卫生法的重要目标.将正义理念融入公共卫生法,有效回应了我国公民平等获得健康权益的现实需要.理论上,应尝试构建立足健康正义的健康权教义学体系.法律流行病学成为未来公共卫生法的重要课题,引入法律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公共卫生措施进行评估,其科学性符合新时代公共卫生法的更高要求.

    公共卫生法健康中国健康正义法律流行病学

    我国药品领域产品跳转的法律规制

    郭传凯
    7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品领域的产品跳转不仅限制了药品销售者的经营自由,阻碍了仿制药上市,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更对药品领域的创新产生抑制作用.药品领域的产品跳转可通过强化新版原研药专利审查、完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方式进行事前规制.但事前规制不足以完全杜绝药品领域的产品跳转,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对已经发生的、造成排除或限制竞争后果的产品跳转进行事后规制,以维护竞争秩序,平衡原研药企业与仿制药企业的利益.在事后规制的过程中,反垄断执法机构应积极拓展线索来源,妥善界定相关市场,评估涉案企业市场力量,明确竞争损害分析所需考察的主要因素,合理确定反垄断法律责任.

    药品领域产品跳转事前规制事后规制

    多重空间整合:易地搬迁社区工厂的发展路径——以陕西省Z县为例

    郭占锋张岳芬周静
    8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其政策环境、发展目标,以及驱动因素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社区工厂的转型发展迫在眉睫.鉴于此,文章以列斐伏尔社会空间理论为基础,提出"物理-社会-文化-心理"四重空间分析框架,对陕西Z县社区工厂不同历史阶段的空间实践进行深度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其转型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发现,脱贫攻坚时期,社区工厂通过综合利用四重空间,在激发经济效益、实现关系联结、彰显价值引导和凝聚主体动力中找到了多元化发展路径,发挥了就业保障的社会功效.但在目前阶段,社区工厂面临着空间分离、断裂、失衡等发展困境,亟需通过统合多重空间类型、再造空间联结机制、把控空间发展重心等空间整合手段,推动社区工厂转型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易地搬迁社区乡村振兴社区工厂空间整合

    从一体化到关系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困境及治理机制

    张建雷
    98-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农机专用性投资的规模报酬水平较低、雇佣农机手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及小农户组织化的高昂外部性成本,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一体化面临着较高的交易费用."关系"运作是降低交易费用的重要机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关系运作为核心,改变了组织模式.首先,通过与村庄社会中信誉度较高的自营农机手合作,以服务外包的方式降低了资产专用性投资.其次,通过制度化关系的建构,不断积累在财政资源分配体系中的地位和荣誉资格,以持续获得政府的项目资源扶持.再次,借助农机手的社会关系网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内生组织权威,不断软化了组织小农户的外部性社会成本.最终,形成了以关系运作为核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关系化组织.

    关系化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交易费用关系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