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习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习与实践
学习与实践
学习与实践/Journal Study and Practi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制度体系

    杨虎涛
    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实深度融合的本质是生产方式的重构.健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制度体系,就是通过生产关系的前瞻性、适应性调整,有力促进数字技术的创新与扩散,形成大范围、稳定的再生产和积累模式.由于数据要素的基础性作用,数据产权制度无疑是促进数实融合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但对于尚未进行数字化转型、未完成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而言,要实现对微观主体的持续激励,仍需以构建良性的竞争-合作秩序为导向,在竞争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上进行调整,使数实融合在微观上形成积累-研发的良性循环,在产业层次上形成规模化需求引致多样化创新.而要使数实融合获得持续的数字技术推动力,也需要结合新一代数字技术的技术特征,尤其是短周期、嵌套性和生态化的特点,基于构建安全、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这一目的,对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进行创新性变革.

    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数实融合创造性破坏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五个重大关系论析

    刘宗灵张雨桐
    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内容时指出,要"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深入理解这五个重大关系的内涵,在于运用哲学视角的辩证法处理好经济和社会的关系,运用政治经济学的辩证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运用"现实的人"的辩证法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运用动态平衡的辩证法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运用行稳致远的辩证法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系统都内蕴了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五个重大关系,五个重大关系的观念内核也贯穿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是指导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论法宝.

    全面深化改革五个重大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唯物辩证法

    戒除诱惑与重申信任:数字交往情境下的网络暴力治理

    冉华郑东和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的网络暴力因具有生存性质、高显著性以及强力的道德约束而被视作一种新型的网络暴力.基于数字交往中的危机传播视角分析,新型网络暴力主要有失真环境中的"不良信息型"、群体传播中的"冒险搭车型"、"偶发危机事件型"等类型.社会理性"缺损"触发情绪暴力、事实"松动"引发伦理相对主义、媒介观念力量化引爆身体危机,是网络暴力的深层社会成因.面对网络暴力,群体传播应戒除对暴力的诱惑,媒体平台当充分发挥"标记"功能,网民个体要重塑数字社交健康,数字交往必须重申社会信任.

    网络暴力危机传播社交健康社会信任

    技术与权力的应责调适: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城市治理效能转化的政治逻辑

    方熠威
    3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城市治理主体屡为新兴技术所"障目",又逡巡于"高行政权力+低基础能力"的行动模式,其治理效能的转化过程滋生"见管脱节"的梗阻症结.这源于作为行动者互动认知工具的"责任"脱嵌于"技术"与"权力"的要素联结中,以致二者之间出现过程性错配与结构性错配.打通城市治理效能转化通络,理应重构并运行"量化明责-依责赋权-全程督责-考核追责"的责任机制链条,使日趋原子化的行动个体建立起稳健的政治关联,以确证并增益城市治理的公共性、合法性与有效性.

    城市治理城市数字化转型治理效能转化责任机制

    列宁关于执政党坚持政治原则和斗争精神的思想与实践

    戴一舟俞良早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列宁在俄共(布)执政以后,要求党的各级领导机构和领导者坚持党对各项事业进行领导的政治原则和斗争精神,坚持各级党组织服从"革命家组织"领导的政治原则,坚持党内实行"铁的纪律"的政治原则,坚持同革命阵营中出现的错误路线和错误倾向作斗争的政治原则,坚持在实践中发展和创新理论的政治原则.列宁的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起到了先行探路的作用,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发展和创新党的建设的理论提供了思想材料.

    列宁政治原则斗争精神

    债权人保护视角下的离婚财产协议

    冉克平陈丹怡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离婚协议中有关财产及债务处理的条款存在诈害债权的情形时,可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或直接适用债权人撤销权的规定,且原则上应当属于无偿处分财产权益.相关条款无偿性的判断以法定的或司法裁判确定的财产分配比例为参考基准,当事人在条款中约定的分配比例显著超出合理基准,且实际影响债权人债权实现的,其超出部分构成可被撤销的诈害行为.债权人应当承担条款具有诈害性的举证责任,其行使撤销权的范围限于其债权和超出部分的数额,且应当在除斥期间内行使,以避免债权撤销权对离婚协议意思自治的过度介入.

    离婚协议债权人撤销权财产分割诈害行为

    彩礼返还的理论基础与请求权构造

    龙俊
    6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彩礼给付行为在性质上仍宜认定为附解除条件的赠与合同,彩礼给付方在实际给付前享有无条件的任意撤销权,实际给付后也可基于特定的解除条件请求返还彩礼.司法解释引入了过错因素以及动态系统论,可解释为进一步丰富了赠与合同的解除条件,但并未改变赠与合同的性质.在动态系统论的具体构造中,应将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因素、彩礼数额因素、双方过错因素、当地习俗因素,作为彩礼返还中发挥评价作用且作用力逐级递减的因素,并确立基础评价乃至原则性示例来规范法律效果.在彩礼返还时,应以债权形式主义为出发点构建彩礼返还的请求权基础,针对不动产、动产和价金,可分别主张更正登记请求权、所有物返还请求权和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彩礼返还附解除条件的赠与过错动态系统论请求权基础

    数字普惠金融、城市区域投资承载力与实体经济投资效率

    郭琲楠魏成龙张力
    7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利用2011-2022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从投资压力、投资支持力和投资调节力三个维度构建城市区域投资承载力指标,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城市区域投资承载力水平,进而提高实体经济投资效率,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区域投资支持力和投资调节力的拉动来实现的.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非制造业以及银行业部门、资本市场发展较差和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更为明显.应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普惠金融、打造服务于投资环境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以及健全数字普惠金融监管体系,以提升实体经济投资效率.

    数字普惠金融区域投资承载力实体经济投资效率

    环境保护税与企业绿色投资:激励与协同视角

    徐彦坤黄纪强祁毓
    90-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有效的生态环境治理机制是处理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键.环境保护税作为市场型环境规制工具,通过改变污染排放与治理的相对价格来影响企业的绿色投资决策.以2018年环境保护税改革作为外生冲击,构建三重差分识别框架,评估了环境保护税对企业绿色投资的激励效应,并考虑环境保护税与其他环境政策的协同治理效应.研究发现,环境保护税有效激励了企业绿色投资,对重污染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这主要源于环境保护税改革激励了企业绿色创新并引致了更多的绿色投资需求,企业也相应获得了更多的环保补助.从激励效应的特征来看,该政策诱致了企业对源头治理和末端治理的策略性环保投资,激励了重污染企业更加注重源头治理.同时,该政策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和协同效应,政策效果在国有企业、融资约束小的企业和税收征管力度强地区的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并与碳排放权交易、大气污染防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能效信贷和绿色金融改革等政策产生了良好的协同激励效应.

    环境保护税企业绿色投资经济激励协同治理

    信托制物业模式拓展社区社会资本的实践路径及其内在机理

    张圣张其伟
    10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社区治理的一种创新形态,信托制物业模式通过激发多主体共同参与、协同联动方式,既提升了物业管理水平、物业费收缴率和居民满意度,也较好化解了传统物业模式存在的矛盾纠纷.以H市W区为例,结合社会资本理论,发现信托制物业模式旨在依托价值维度的信义情感融入、工具维度的数字技术赋能和主体维度的协同网络打造三方面路径,有效拓展了社区社会资本.进一步探析,可提炼出亲密性集体意识、无缝隙互动空间和多元主体资源汇聚等深层原因,进而揭示互益共同体形成的内在机理.该机理融合了互益观念、互益结构与互益场域三类核心元素,由此建构诠释其底层逻辑的三角逻辑框架,从而系统阐明机理运转可能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社区治理信托制物业管理社区社会资本互益共同体